传染病护理绪论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3148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护理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传染病护理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传染病护理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传染病护理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传染病护理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护理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护理绪论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传 染 病 绪 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及预防,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 在学习传染病、感染、免疫的基础上,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学习常见护理诊断,能应用护理程序实施对传染病人的整体护理。 教学要求: 1、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 2、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床表现。 3、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预防措施。,第三临床医学院护理教研室,这里危险,让我来,历史不会忘记,2003年的3月25日凌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叶欣,因抢救SARS病人而不幸染病,光荣殉职。“这里危险,让我来”,这是她生前留下的令人刻骨铭心的话。2003年2月上旬,该院急诊科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似

2、的SARS病人,面对危重传染病人,身为护士长的她身先士卒,总是说“这里危险,让我来”。为了尽量减少其他护士被感染的机会,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她病倒后,医生、护士靠近她时,她在纸上写着:“不要靠近我,会传染”、“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她用生命诠释了熟悉的誓言:“誓愿普救生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在白兰花开的季节,她穿着护士服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留下了永恒的微笑!,一、概念与分类,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 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

3、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朊毒体等。 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等。,(一)相关概念,1.宿主 是指为病原体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包括人和动物。,(一)相关概念,2.人兽共患病 指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狂犬病,肺结核,日本血吸虫病,(一)相关概念,3.自然疫源性疾病 若人兽共患病中的病原体,不需要人类参与也可以在动物间循环,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4.卫生检疫 是为了预防传染病的输入、传出和传播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包括医学观察、辅助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

4、,(一)相关概念,5.计划免疫 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品(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二)法定传染病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 甲类(鼠疫、霍乱)为强制性管理传染病 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肺结核、乙脑、梅毒等) 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流感、麻风病、包虫病等) 备注: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禽流感、脊髓灰质炎、甲型H1N1流感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管理。,二、传染病特征,(一) 基本特征 1.病原体(pathogen): 有特定病原体(确诊依据)

5、。 2.传染性(infectivity):病原体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称为传染性。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病人具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期相对固定,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二、传染病特征,(一) 基本特征 3.流行性(epiolidemicity):流行性 季节性 地方性 外来性。 4.感染后免疫: 指感染某种传染病后,人体对该传染病的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属于主动免疫,可通过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而获知。 天花-终身免疫; 麻疹,脊灰,乙脑-免疫稳定、持久; 菌痢,阿米巴,钩体-免疫持续短(数月-数年);,流行性感

6、冒基本特征,(二)临床特征,1.临床阶段 (1)潜伏期 :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开始,至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为止这段时间。 (2)前驱期:从起病至传染病有症状、体征明显,或至特有辅助检查结果异常的时期。 (3)症状明显期:是传染病特有症状、体征、特有辅助检查结果明显异常的时期。多数感染者此期传染性很强。 (4)恢复期:是机体免疫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病人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的时期。,(二)临床特征,特殊情况:再感染:指传染病痊愈后,又被同种病原体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等。 重复感染:指某种传染病在发病过程中,又被同种病原体感染。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复发:指某种传染病已进入恢复期,体温已正常,但

7、残存在体内的病原体再次大量繁殖,临床症状再次加重。如细菌性痢疾等。 再燃:指某种传染病已到缓解阶段,但体温未完全恢复正常,由于病原体再度繁殖,体温又重新上升,临床症状再次加重。如伤寒等。,(二)临床特征,2.临床类型 (1)根据病程长短:分急性、亚急性、慢性。 (2)根据病情轻重:分轻型、中型(普通型)、重型、爆发性。,(二)临床特征,3.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病原体及毒素进入血循环扩散至全身,可导致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甚至休克。 (2)发疹:不少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传染病。 (3)发热:发热是大多数传染病病人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有

8、些传染病以“热”命名,如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等。,(二)临床特征,2.发疹 外疹、内疹 斑疹-猩红热 丘疹-麻疹 斑丘疹-麻疹、风疹 出血疹-出血热、流脑 疱疹-水痘 荨麻疹-寄生虫病如急性血吸虫、钩虫病.,(二)临床特征,斑疹,丘疹,斑丘疹,(二)临床特征,出血热,疱疹,荨麻疹,(二)临床特征,3.发热(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热型是传染病重要特征之一),(二)临床特征,4.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惊厥,意识障碍,(二)临床特征,1.皮疹护理措施 皮疹观察 饮食护理 休息 皮肤护理:局部清洁干燥,禁注射、禁用刺激性物质,防止皮疹溃破。破溃皮疹的处理:可涂0.5%1%碘伏或抗生素软膏。结痂脱皮自行脱落

9、。,根据所学知识 你能说出这些具体措施吗?,(二)临床特征,2.发热护理措施: 休息; 饮食护理; 病情观察; 环境; 降温措施; 口腔、皮肤护理; 药物治疗的护理; 健康教育。,根据所学知识 你能说出这些具体措施吗?,(二)临床特征,3.休克护理 取休克体位。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给予吸氧、保暖,热水袋置于足部,有助于改善微循环。 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中凹体位,(二)临床特征,4.颅内高压护理 头部抬高1530。 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遵医嘱立即使用20%甘露醇。 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病人安全,(二)临床特征,5.意识障碍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保障病人安全。 加强基础护理 6.呼吸衰

10、竭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缺氧。 配合应用呼吸兴奋剂。酌情应用人工呼吸机。,(二)临床特征,7.惊厥护理 1)惊厥先兆处理:发现烦躁不安、口角抽动、两眼凝视、肌张力增高等惊厥先兆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惊厥治疗原则:高热引起惊厥以降温为主,镇静为辅;颅内压增高引起惊厥,以脱颅压,吸氧为主,镇静为辅。 3)惊厥护理措施:保持气道通畅吸氧防止蛇咬伤遵医嘱使用止惊药物注意病人安全。避免诱发惊厥。,(二)临床特征,8.心理护理,恐惧,(二)临床特征,8.心理护理 尊重病人人格,建立互信关系。 健康宣教。 向病人家属及亲友进行解释。 鼓励帮助病人与外界沟通。 保护病人

11、隐私。,三、传染病发病主要因素,传染病病原体侵入人体是否致病?,痢疾杆菌,消化道,胃酸,正常菌群,肠粘膜分泌型IgA,细菌清除,营养不良 暴饮暴食 胃酸缺乏,细菌侵入结肠上皮细胞、 基底膜及固有层繁殖、产毒素,病理变化,四、传染病感染过程,1清除病原体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及预防,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达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及预防,(一)传染源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1.病人

12、 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2.隐性感染者 若隐性感染者体内的病原体没有被及时清除,也是传染病的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数量比病人少,但因携带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而被忽视,且携带者能自由活动,又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甚至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4.受感染动物 5.病原体生存的场所,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及预防,(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称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传播。如肺结核、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 2.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

13、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处,导致疾病传播。 3.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媒介物接触导致的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 (3)消化道传播 (4)虫媒传播 (5)血及体液传播,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及预防,(三)易感人群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称为易感者,易感人群由易感者组成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流行过程的综合因素,一、管理传染源(五早),1、尽可能在人群中检出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教育、调整工作岗位和随访观察。,2、对动物传染源,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家禽、家畜,尽可能加以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处理;如无经济价值则设法消灭。,二、切断传播途径,

14、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第三临床医学院护理教研室,切断传播途径起主导作用,二、切断传播途径,概念: 是指将患者或病原携 带者妥善地安排在制定 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 群分开,积极进行治疗、 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 的分泌物、排泄物、用 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 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 散的医疗措施。,第三临床医学院护理教研室,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之一 隔离(isolation),二、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之一 隔离,种类 1、严密隔离 2、呼吸道隔离 3、消化道隔离 4、血液体液隔离 5、接触隔离 6、昆虫隔离 7、保护性隔离,二、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之二

15、消毒(disinfection),概念: 广义的消毒包括消灭 传播媒介即杀虫措施在 内,狭义的消毒是指消 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而 言。,种类 1、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 消毒和终末消毒) 2、预防性消毒 方法 1、物理消毒法 2、化学消毒法,三、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特异性主动免疫: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 特异性被动免疫:接种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规律, 改善营养,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 体免疫力。,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案例分析,患者以发热。咳嗽咳痰一月为主诉入院,完善相关检查之后,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并在痰涂片检查查找到结核杆菌。请问肺结核为属于哪类传染病,该为此患者提供哪些护理措施?,思考题,A型题 (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 E.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感染后免疫性。 (2)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B填空题 1.对传染病病人必须做到五早,即_、_、_ _、_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