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流注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8281529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流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学—流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学—流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学—流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学—流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流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流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节 流注,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髂窝部脓肿。 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每此处未愈、他处又起。,流注作为外科病名,首见于明仙传外科集验方。 因发病原因和病情不同而有许多病名,如发于夏秋之间的称暑湿流注;其他季节发病者称湿痰流注;因疖、疔之余毒不尽,毒邪走散而生者名余毒流注;因产后瘀露停滞或跌打损伤而引起的名瘀血流注,包括由劳动不慎,闪挫扭伤筋脉所致的伤筋流注;数处同时并发,或先后相继,此愈彼起,甚而遍及全身,如瓜藤之蔓延,称瓜藤流注;仅发于髂窝部的名髂窝流注,因患侧大

2、腿常不能伸直,又名“缩脚流注”。,病因病机,正 气 不 足,受 伤 染 邪,流注,髂窝流注除上述流注的病因外,还可由会阴、肛门、外阴、下肢破损或生疮疖,或附近脏器染毒,邪毒流窜,以致余毒、暑湿、湿热结聚,气血凝滞而成。,西医认为,本病是由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隙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身体各部位产生转移性脓肿。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髂窝脓肿是髂窝淋巴结及其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发生感染,脓液向后穿破髂腰筋膜所致。,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除头面、前后二阴、腕、踝等远端比较少见外,其余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腰部、臀部、大腿后部、髂窝部等处。发病前有疮疖等化脓性病灶,或

3、跌扑损伤,感受暑湿等病史。 初起、成脓、溃后及髂窝流注临床表现 。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比例可增高,血培养可有细菌生长。B超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成脓。,诊断,环跳疽 疼痛在髋关节部,可致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旋,患肢不能伸直和弯曲,患侧漫肿上延腰胯,下及大腿。 髋关节流痰 起病缓慢,可有虚痨病史,患肢伸而难屈,局部及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在得病后612个月以上。大腿及臀部肌肉萎缩,站立时臀纹不对称。 历节风 患病关节大多红、肿、热、痛,且呈游走性,有反复发作史,不会化脓溃破,患侧大腿收缩屈曲度较轻。其全身症状也比较轻。,鉴别诊断,治疗,总宜清热解毒,和营通

4、络。暑湿流注需兼清暑化温,并注意顾护气阴;余毒流注宜兼凉血清热之品;瘀血流注宜佐用活血化瘀之品。溃后宜托毒排脓,清解余邪,忌用峻补,杜绝因余毒未尽而流窜他处。,1.辨证论治,2.其他疗法,内治,外治,余毒攻窜证 暑湿交阻证 瘀血凝滞证,(1)及时正确处理疔、疖、痈及皮肤破损等。 (2)绝对卧床休息。多饮开水或西瓜汁。热退而肿块未消时,仍需卧床体息以免反复,如强行走动,可使病情反复,更有酿脓之虑。 (3)注意加强营养,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鱼腥、辛辣刺激性食物。 (4)髂窝流注愈后功能障碍者,宜作适当的下肢伸屈功能锻炼。,预防与调护,本 节 完,初起 先在四肢近端或躯干部有一处或数处肌肉疼痛,漫

5、肿,微热而皮色不变。23 d 后,肿胀焮热,疼痛日趋明显,并可触及肿块。伴寒战高热,头痛头胀,周身关节疼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暑湿流注伴胸闷纳呆,渴不多饮;余毒流注伴口渴引饮。 成脓 肿块增大,疼痛加剧,2周左右肿块中央微红而热,按之有波动感。伴高热不退,时时汗出,口渴欲饮。 溃后 脓出黄稠或白黏脓水,瘀血流注则挟有瘀血块。随之肿硬疼痛渐消,伴身热渐退,食欲增加。经2周左右,脓尽疮口愈合。,髂窝流注发于髂窝部肌肉深处,多见于儿童。 初起患侧大腿突然拘挛不适,步履呈跛行,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微汗,纳呆倦怠。 23d后局部疼痛,大腿即向上收缩,略向内收,不能伸直,妨碍行走,但膝关节仍能仲屈,

6、倘用手将患肢拉直。则可引起剧烈疼痛,痛牵腰部,腹部前突,脊柱似弓状。 710d,在髂窝部可触到一长圆形肿块,质较硬,有压痛。约1个月可以成脓。但皮色如常,按之波动中软但不甚明显,便为脓熟。,证候:发病前有疔疮、痈、疖等病史。局部漫肿疼痛;伴壮热口渴,甚则神昏谵语;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脓成者加当归、皂角刺、穿山甲,去鲜生地;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化服,或紫雪散吞服;胸胁疼痛,咳喘痰血者加象贝母、天花粉、鲜竹沥、鲜茅根、鲜芦根。,余毒巩窜证,证候:多发于夏秋之间。局部漫肿疼痛;初起恶寒发热,头胀,胸闷呕恶,局身骨节酸痛,胸部布白蓓;苔白腻,

7、脉滑数。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有肿块者加当归、赤芍、丹参;热重加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脓成者加皂角刺、穿山甲。,暑湿交阻证,证候:劳伤筋脉诱发者,多发于四肢内侧;跌打损伤诱发者。多发于伤处。同部漫肿疼痛,皮色微红,或呈青紫,溃后脓液中央夹有瘀血块;妇女产后恶露停滞而成者,多发于小腹及大腿等处;发病较缓,初起一般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较轻,化脓时出现高热;苔薄白或黄腻,脉涩或数。 治法:和营活血,祛瘀通络。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劳伤筋脉者加银花、黄柏、薏苡仁等;跌打损伤者加参三七;产后瘀阻者加制香附、益母草、红花等;有表证加荆芥、熟牛蒡子、防风;发于下肢和髂窝部的加苍术、薏苡仁。,瘀血凝滞证,初期肿而无块的,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肿而有块者,用太乙膏掺红灵丹贴之。 成脓宜切开引流。 溃后先用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净改用生肌散。均以红油膏或太乙膏盖贴,可加垫棉法。 若多处相互串联贯通者,可用绷带缠缚患部,或将串连贯通处彻底切开,以加速疮口愈合。,外治,中成药:小金丹,每次06 g,每日2次。 抗生素:病情严重者,可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其他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