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精品—肛肠疾病总论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8281160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精品—肛肠疾病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医外科学精品—肛肠疾病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医外科学精品—肛肠疾病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医外科学精品—肛肠疾病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医外科学精品—肛肠疾病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精品—肛肠疾病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精品—肛肠疾病总论(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肛肠疾病,第十二章,掌握肛肠疾病的检查方法。掌握痔、肛裂、肛痈、肛漏、脱肛、便秘的辨证和治疗;锁肛痔、息肉痔的临床特点。 熟悉肛隐窝炎、肛痈、肛漏的关系;息肉痔与锁肛痔的关系;锁肛痔,息肉痔的辨证和治疗。 了解痔的新概念及治疗新进展;肛隐窝炎的诊治;肛肠疾病的预防和调护。,导学,肛肠疾病是指与肛门、直肠、结肠有关的疾病。常见的有痔、肛隐窝炎、肛裂、肛痈、肛漏、脱肛、息肉痔、锁肛痔等,在中医文献中上述疾病统归于痔疮或痔瘘的范畴。,中医文献对肛肠疾病的记载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中就有“牡痔”、“牝痔”、“脉痔”、“血痔”、“朐痒”(肛门痒)、“巢者”(肛门瘘管)、“人州出”(脱肛)等等。 内经对

2、肛肠解剖、生理、病理等有详细论述。如灵枢肠胃记述了回肠(结肠)、广肠(直肠)的长度、大小、走行。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素问五脏别论)中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提出了痔的病因病机是由于饮食不节,肠胃的气血瘀滞,筋脉和血管懈纵弛缓而成。这与现代对痔的病因病理的认识是一致的。内经还对肠道息肉、肿瘤、便血、泄泻、肠澼、肠覃、肠道寄生虫等肛肠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肛管长约3 cm,其外端为肛门,上端与直肠相连接,周围有内、外括约肌环绕。 肛管的表层覆以肛管皮肤,表面光滑,无汗腺、皮脂腺和毛囊。 肛

3、门括约肌分为外括约肌与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有三个部分:皮下部、浅部和深部。,解剖生理,直肠上端在第三骶椎平面与乙状结肠相接,向下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终于齿线与肛管连接,全长约12 cm。 直肠上部与骶骨曲度一致形成骶曲;同时由于直肠肠腔大小在上端与乙状结肠相同,下端则扩大为直肠壶腹,而壶腹前壁向前膨出,与肛管几乎成直角而形成会阴曲。,解剖生理,直肠腔内有3个半月形的黏膜皱襞,内有环肌纤维,称为直肠瓣。 直肠末端黏膜齿线处有610个纵行皱折,称为直肠柱。 两个直肠柱下端之间有半月形黏膜皱襞,称为肛门瓣。 肛门瓣与直肠柱之间的肠壁黏膜形成向上开口的袋状间隙,称为肛隐窝或肛窦。,解剖生理,肛管直肠为消化

4、道的末端,是通于体外的出口。直肠起源于内胚层,肛管起源于外胚层。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了一条不整齐的界线,称为齿线。由于齿线上下组织起源不同,因此在血液供应、淋巴回流、神经支配、内衬上皮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齿线作为其分界是解剖上的重要标志。,解剖生理,齿线上、下解剖的比较,结肠是由回盲口以上到直肠上端的大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升结肠和降结肠借腹膜固定在腹后壁,活动度小,横结肠和乙状结肠借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比较大。结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解剖生理,肛管直肠周围有五个间隙,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肛提肌以上三个,即骨盆直肠间隙两个,位于肛提肌以上,腹膜反折以下,

5、直肠的两旁;直肠后间隙一个,位于肛提肌以上,直肠后骶骨前,两侧骨盆直肠间隙的后中间。肛提肌以下两个,即坐骨直肠间隙两个,位于肛提肌以下,肛管的两旁,坐骨、闭孔内肌的内侧。,解剖生理,肛管直肠的血液供应来自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门动脉及骶中动脉。 结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解剖生理,静脉的排列与动脉相似,主要回流至两个静脉丛,以齿线为界: 齿线上为痔内静脉丛(直肠上静脉丛),分布在右前、右后、左侧者最为显著,是内痔的好发部位,又称为母痔区。直肠上静脉丛向上,经直肠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入脾静脉、门静脉。这些静脉无瓣膜。穿过肌层时易受压迫,使直肠上静脉丛扩张而形成内痔。

6、齿线下为痔外静脉丛(直肠下静脉丛),汇集直肠下静脉、肛门静脉后流入骼内静脉。,解剖生理,肛管直肠的淋巴组织分为上、下两组,上组在齿线以上,包括:直肠黏膜下层、肌层、浆膜下以及肠壁外淋巴网。 下组在齿线以下包括外括约肌、肛管及肛门周围皮下淋巴网。,解剖生理,直肠受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肛管受体神经系统的阴部内神经的支配,其分支分布至肛提肌、外括约肌、肛管及肛门周围皮肤。 膀胱颈部的肌肉也受阴部神经支配 结肠受内脏神经支配,升结肠和横结肠右23的交感神经来自腹腔节和肠系膜上节,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横结肠左13、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交感神经来自肠系膜下节,副交感神经来自盆腔内脏神

7、经。 一般来说,交感神经抑制肠腺分泌和肠壁平滑肌收缩,而副交感神经促进肠腺分泌的肠壁肌层收缩。,解剖生理,肛管与直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便、吸收水分和部分药物。,解剖生理,肛肠疾病常见的发病因素有风、湿、热、燥、气虚、血虚、血瘀等。现将各种因素致病特点及引起疾病的病机扼要分述如下。,病因病机,风 湿 热 燥 气虚 血虚 血瘀,检查,1.检查时注意事项,2.体位,侧卧位 膝胸位 截石位 蹲位 倒置位 弯腰扶椅,3.检查方法,肛门视诊 直肠指诊 肛门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 探针检查 x线检查 其他检查,辨证,1.辨症状 便血 肿痛 脱垂 坠胀 流脓 便秘 便频 分泌物,2.辨部位,截石位标记法,以时

8、钟面的十二等分标记,将肛门分为十二个部位,前面会阴部位为12点,后面尾骶部为6点,右面中央为3点,左面中央为9点,依此类推。检查时发现某一部位有病变,则在相应的截石位图上作一标记。,治疗,肛肠疾病的治疗,以外治手术为主,内治调理为辅。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内治也有重要作用。 内治一般适用于I期内痔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或、期内痔兼有其他严重疾病者,如心、肝、肾及血液病、腹部肿瘤等;或血栓性外痔初起和一切肛门直肠炎症初起阶段;便秘等。 外治熏洗法和敷药法适用于内痔脱出或嵌顿、术后水肿、炎性外痔、结缔组织性外痔肿痛,血栓性外痔初期、脱肛以手术后创面处理等。,保持大便通畅,不要久忍不便,每日定时排

9、便,临厕不宜久蹲努责,不宣长期服泻剂。 注意饮食卫生,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便纸要柔软,防止擦伤感染,养成便后坐浴习惯,保持肛门局部的清洁卫生。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全身气血流畅和增加肠道蠕动。采用导引法、提肛运动等方法加强肛门功能锻炼,是防治肛门直肠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与肛门部有关的疾病应及时治疗。如肛门部附近的疖、痈、湿疹等,要及时治疗防止诱发肛漏。如有蛲虫、摘虫等,应及时驱虫防止诱发湿疹、肛裂、肛门癌痒等。,预防与护理,腰俞麻醉,适应证 禁忌证 常用药物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总 论 完,风,证治要诀卷八-肠风脏毒说:“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 见闻录说:“

10、纯下清血者,风也。” 说明风邪可引起下血。风性善行而数变,且每多挟热,热伤肠络,血不循经而下溢,故风邪引起的便血,其色泽较鲜红,下血暴急呈喷射状。,湿,湿分内湿和外湿。外湿多因坐卧湿地、久居霉露潮湿之处而发病。内湿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运化,湿自内生。 湿性重浊,常先伤于下,故肛门直肠疾病中因湿而发病的较多。湿与热结,致肛门都气血纵横,经络交错,而发内痔。湿性秽浊,热伤络脉,下血如烟尘,湿热蕴阻肛门,经络阻隔,气血凝滞,热盛肉腐而成脓,易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湿热下注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凝聚,发为直肠息肉。,热,丹溪心法卷二-痔疮说:“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

11、。” 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热结肠燥,大便秘结不通,日久可致局部气血不畅,瘀滞不散,结而为痔。 热盛灼伤肠络或迫血妄行,血不循经,下溢则便血。热与湿结,蕴阻肛门而发肛周脓肿。,燥,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痔疮说:“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 燥有内燥、外燥之分,引起肛门直肠疾病者,多为内燥。常因饮食不节,恣饮醇酒,过食辛辣等,以致燥热内结,耗伤滓液,津液亏乏,无以下润大肠,则大便于结。或素有血虚,血虚津乏,肠道失于濡润,而致大便干燥,临厕努责,常使肛门裂伤或擦伤痔核而致使血等。,气虚,疮疡经验全书卷三痔漏图说说:“又有妇人产育过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突出。”说

12、明气虚在肛门直肠疾病中也是发病因素之一。 以后天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为主,又有妇人生育过多,小儿久泻久痢,老年气血衰退,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等,都能导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无以摄纳而引起直肠脱垂不收,内痔脱出不纳。气虚推动无力,粪便排出不畅则便难。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后气血不足,气虚无力祛邪,则腋水稀薄。,血虚,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血乏源,皆致血虚。肛门直肠疾病中,常因痔疮长期便血而血虚,气随血脱,血虚则气也虚,气虚无以摄血又致出血,更致血虚,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血虚生燥,无以润滑肠道。则大便燥结,努责排便。擦伤痔核而便血。气血相依,血虚则气不足,故肛漏溃后久不敛口,术后腐肉不脱,新肌生长缓慢。

13、,血瘀,或久坐久立,或负重远行,或生育过多,或久泻久痢,或排便努挣,或气虚失摄等,均可导致血液淤滞肛门不散;或血络损伤,血离经脉,溢于肛门皮下,瘀血凝聚成块,发为血栓外痔等。,检查时注意事项,检查时,操作者必须轻柔,勿使患者感到痛苦,并事先告诉患者,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不可在患者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行,以免患者恐惧而不协作。作肛门直肠检查时要取适当的姿势,然后告诉患者张口做深呼吸或排便动怍。在指套或肛门镜上涂以润滑剂,先在肛门口轻轻按摩,待肛门部松弛时再徐徐插入。,侧卧位,患者向左或右侧卧,双腿充分向前屈曲,靠近腹部,使臀部及肛门充分暴露,是常用的检查与治疗的体位,膝胸位,患者跪伏在检

14、查床上,胸部贴近床面,臀部抬高使肛门充分露出。 适用于检查直肠下部、直肠前壁和身体矮小肥胖者。,截石位,患者仰卧,两腿屈曲,放在腿架上,将臀部移到手术台边缘,使肛门暴露。 是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体位。,蹲位,患者作蹲踞并向下用力增加膜压。 适用于、期内痔、脱肛、息肉痔患者。,倒置位,患者俯卧床上,髋关节弯曲。两膝跪于床端,臀部抬高,头部稍低。 是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体位。,弯腰扶椅位,患者向前弯腰,双手挟椅,露出臀部。此种体位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 适用于团体检查。,肛门视诊,取侧卧位,医生用双手将患者臀部分开,首先检查肛门周围有无内痔、外痔、息肉脱出、直肠脱出及瘘管外口等。然后嘱患者像排大便一样

15、屏气,医生用手牵引肛缘,将肛门自然张开,或用吸肛器吸出。观察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同时也可以看到有无肛裂等情况。,直肠指诊,患者取侧卧位,并作深呼吸放松肛门,医生以戴有手套或指套的右手示指涂上润滑剂,轻轻插入肛门,进行触诊检查。查看肛管和直肠下端有无异常改变,如皮肤变硬、波动感、硬结、狭窄、括约肌紧张度。若触及波动感,多见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若触及柔软、光持、活动、带蒂的肿物,多为直肠息肉;若摸到凹凸不平结节,质硬底宽,与下层组织粘连,推之不动同时指套上有褐色血液黏附着,应考虑为直肠癌;若手指插入引起肛门剧烈疼痛,可能为肛裂,不应再勉强插人。指诊后指套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者,

16、必要时应送实验室检查。直肠指诊在肛肠检查中十分重要,常可早期发现直肠下段、肛管以及肛门周围的病变。,肛门镜检查,患者取侧卧位,先将肛门镜外套及塞芯装在一起,涂上润滑剂,嘱患者张口呼吸,然后将肛门镜慢慢向患者腹侧方向插入肛内,约插入3 cm,再向尾骨方向推进,待肛门镜全部插入后抽去塞芯,在灯光照明下,仔细观察有无溃疡、息肉等,再将肛门镜缓慢退至齿线附近,查看有无内痔、肛漏内口、乳头肥大、肛隐窝炎等。,乙状结肠镜检查,肛管狭窄和妇女月经期间不宜做此项检。 操作方法:在检查前清洁灌肠,镜检时将涂上润滑剂的镜筒缓缓插入肛内,开始时指向脐部约进入3cm时再向尾骨方向推进,当插入直肠约5 cm的深度时拿掉闭孔器,开亮电灯,装上接目镜和橡皮球,打入空气。一面察看,一面把乙状结肠镜缓缓地插入直肠壶腹,再将镜端指向骶骨,距肛门8 cm处可见直肠瓣,距肛门15cm处可见肠腔缩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