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四唐太宗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0822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选修四唐太宗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民版选修四唐太宗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民版选修四唐太宗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民版选修四唐太宗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民版选修四唐太宗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选修四唐太宗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选修四唐太宗幻灯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街如种菜畦, 千百家似围棋书”,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西安的唐太宗昭陵,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衰落,兴起,发展,鼎盛,907年灭亡,贞观之治,武则天政绩,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唐末起义 藩镇灭唐,建立,618年,盛唐伟业的奠基人 唐太宗,课标要求:,青年闯将 建唐立功 一统天下 战功赫赫 杀兄逼父 夺位登基 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晚年过失 反躬自省,昭陵六

2、骏,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战争中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唐太宗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1914年被盗卖到美国,现存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幅真品,于1918年在再次盗卖过程中被砸成几块企图装箱外运,幸而途经西安北郊时被发现制止.,一、东征西讨奠定基业: 1、太原起兵,随父反隋 617 2、平定割据,完成统一 624 平定薛举、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势力,显示了卓越的才能,雄厚的实力,为他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二、玄武门之变 626年 杀兄逼父,夺取皇权,“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

3、元吉淫乱后宫,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 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 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玄武门之变? 1、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虽然利于政权的交接,但是不利于选拔贤能之人统治国家。 2、也体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3、这场斗争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王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议一议: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三、“贞观之治”的出现 1、概念: 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4、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2.原因:,a.吸收隋亡的教训,调整政策,避免重蹈覆辙。,b.唐太宗雄才大略:善于用贤.纳谏;,c.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d.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3.表现:,政治方面: 1、善于用人,虚怀纳谏扩大了统治基础 (1)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2)虚怀纳谏,善于用人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2、完善制度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 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3、统治思想: 吸取

5、隋亡教训,以民为本,存百姓思想,程 咬 金,杜 如 晦,程 咬 金,李 靖,“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唐朝统治者一般要组织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参加曲江国宴,并在雁塔题名.,西安大雁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太宗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原因:(1)吸取了隋朝暴政而亡的教训 (2)目睹了农民起义,认识到人民的伟大力量,对贞

6、观之治的思考 (1)贞观之治和隋朝灭亡的关系? (2)贞观之治和农民战争的关系?,因果,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而调整政策。,因果,农民战争显示出伟大力量,迫使后继统治者调整政策,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上: 轻徭薄赋促进了经济发展,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思想 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戒奢从简,提倡节俭;,材料四:(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材料五: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

7、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他在位时,添筑学舍1200间,添加名额满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 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三册第124页,开明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平等对待(爱之如一)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具体政策:,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对突厥: 武力征服,设置机构,任用其首领管理其旧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对吐蕃: 和亲,武力征服;设立都督府;封官晋爵,(1)唐初概况:边境不稳,(2)策略:,厥:,吐蕃:,民

8、族关系:,(3)具体措施:,“战而后和”,西突厥:,武力征服;设立安西都护府,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巩固了北方边防,为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推动了汉族和突厥经济文化联系。,大昭寺,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人民交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贞观之治”;,4、影响:,(1)结束了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2)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法律,文化,经济,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虚心纳谏,选贤与能,提高效率,加强中央集权,慎用刑法,颁行唐律,缓和矛盾,

9、稳定社会秩序,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统治基础,培养人才,继续均田制;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复苏唐初经济,结论,民族,民族平等,促进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开放,兼收并蓄,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往密切,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最早开始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扩充国学的规模,首创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多次亲自面试,诗赋成为考试内容,创 立,完 善,材料:(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之治” 实质(根本目的

10、) 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所谓盛世,实质是统治阶级为维护长治久安而对农民的某些妥协和对地主利益的一定遏制。阶级矛盾只是缓和,农民受剥削的地位仍没变。,总结:关于封建社会盛世的本质,晚年的“糊涂”,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渐趋奢靡。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

11、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晚年难免一些过失,享乐思想做法滋生。 (如“勉强受谏”大修宫殿,求仙炼丹),过失。,太宗自我检讨之五事: 一 不疾胜己之善, 二 能弃短取长, 三 敬贤而怜不肖, 四 不恶正直之士 五 爱外国人如本国人,撰写帝范 晚年的反省过失,晚年的骄奢和反省,专家点评: 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反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探究活动: 评价一下唐太宗?,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12、。”,评价唐太宗?,杰出的军事家,随父起兵,建立大唐 平定割据,统一天下 灭突厥,开辟疆土,杰出的政治家,经济上: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权。 文化上:完备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对外关系上:对外兼收并蓄。 民族关系上:开明的民族政策。,著名的皇帝,知人善任、善于纳柬、自我反省(楷模),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以_为镜,可以正衣冠;以_为镜,可以知兴替;以_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铜,史,人,反映出唐太宗具有极强的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虚心纳谏

13、:魏征。,巩固练习: 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有。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巩固练习: 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材料四“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李贽史纲评要 (3)材料五阐述了什么看法?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材料四认为魏征善谏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的善于纳谏。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它揭示了在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里,君主的意志往往起了决定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