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常规和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0575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常规和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三大常规和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三大常规和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三大常规和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三大常规和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大常规和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常规和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大常规及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韩秋琼,1、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GB,Hb),(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运动、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等。长期多次献血者亦可代偿性增多。 (2)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低10-20,妊娠中、后期孕妇、老年人。 (3)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4)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2、红细胞比积,(1)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等。 (2)减低:各类贫血时随红细胞的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红细胞

2、参数平均值计算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 用于各种贫血的分类(正常细胞性、大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细胞性),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2)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3)用于贫血的分类,5、白细胞计数(WBC),(1)生理性增加: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2)病理性增加:大部分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中毒、恶性肿瘤、心肌梗塞、严重烧伤、传单病、白血病、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障、X线及镭照射、化疗

3、后、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6、白细胞分类计数(DC),(1)增多 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嗜酸性粒细胞: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慢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某些皮肤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慢粒、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 淋巴细胞:百日咳、传单病、传淋、慢淋、病毒感染等。 单核细胞: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等。,(2)减少 中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疟疾、再障、粒细胞缺乏、x线和镭照射、化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

4、、细胞免疫缺陷、粒细胞白血病等。,7、血小板计数(PLT、BPC),(1)生理性变化: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一天内可有6-10的变化,表现为早晨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较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末梢高10,月经前略低,月经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降低,运动后升高,休息后恢复。 (2)病理性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ITP、脾功能亢进、DIC、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肝素治疗等。 (3)病理性增多:原(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真红、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脾切除术后。,8、血小板平均体积(MPV),MPV的临床意义要结合PLT变

5、化才有价值,但可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1)当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血小板减少时, MPV减少; (2)当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加时, 导致血小板减少,MPV增大; (3)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 MPV正常; (4) MPV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征: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 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 MPV越小,当造血功能恢复时, MPV增大常先于PLT升高。 (5)其他方面应用: MPV增大:见于骨纤、ITP、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MDS、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MPV减少:见于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9

6、、血小板压积(PCT),增长:见于骨纤、脾切除、慢粒等。 减低:见于再障、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10、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 PDW增大见于急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尿常规,1、颜色:淡黄色透明 (1)近无色透明:极度稀释的尿液。 (2)黄色:服用黄连素、维生素B2等药物。 (3)橙黄色:浓缩尿,如脱水、发热等。尿胆红素增加,如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 (4)棕黄色:胆红素、胆绿素增高,服用番泻叶、大黄等药物。 (5) 粉红色或红色:分为网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肾结核、肾肿瘤、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

7、、肾盂肾炎等,服用酚酞片、大黄等药物。 (6)浓茶样或酱油色:多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等。,(7)深黄色(豆油色):为胆红素尿,多见于黄疸性肝炎。也可见于服用维生素B12、大黄等药物。 (8)乳白色(乳糜样):多因淋巴管阻塞引起,常见于丝虫病等。 (9)白色或浑浊尿: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10)蓝绿色:多见于服用美蓝、消炎痛、氨苯蝶啶片等药物后。 (11)浑浊尿液:多见于尿中有盐类结晶、脓尿、菌尿、血尿、乳糜尿等,透明度,同浑浊尿。,酸碱度,(1)评价肾小管功能 (2)用尿PH检测监测肾结石和泌尿系统病人的尿液酸碱度变化情况,指导临

8、床用药。 (3)作为尿液检验结果综合评价指标,蛋白质,(1)生理性蛋白:在人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短暂出现,一般不具病理意义。 (2)功能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寒冷、情绪激动和发热等 (3)体位性蛋白尿:体位相关 (4)摄食性白蛋白尿:高蛋白饮食 (5)肾前蛋白尿:多发骨髓瘤、溶血性疾病、大面积肌肉创伤、炎症等。 (6)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7)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酸中毒、重金属(汞、镉等)、多囊肾、肾移植等。,尿糖,葡萄糖尿常发生于血内葡萄糖含量大于8.4mmol/L时,此界限称为肾糖阈。尿糖升高原因: (1)生理性:饮食因素 (2)妊娠期:任何阶段都可出现糖

9、尿,以中末期多见。 (3)糖尿病: (4)肾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5)半乳糖尿:机体缺乏半乳糖激酶,摄入半乳糖或乳糖时不能正常代谢。 (6)果糖尿:肝中果糖激酶的遗传缺陷所致。 (7)其他原因:生长激素增多、甲亢、肾上腺素、皮质醇分泌增加等。,隐血,溶血性黄疸、血尿、血经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常见于尿路结石、结核、肿瘤、白血病、紫癜、血友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各种中毒、感染、败血症、烧伤、输血反应等。,尿比重,(1)增高:可见于高热脱水、蛋白尿、惊厥、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脂性肾脏病变等。 (2)降低:尿崩症、高血压、肾盂肾炎等,或使用了利尿剂和天然利尿剂(茶、咖啡等)

10、。,酮体,尿中酮体增加时,称为酮尿症,常见于未控制得糖尿病、运动、寒冷刺激、饥饿、呕吐、痢疾等,胆红素,尿中胆红素阳性,常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病毒性或中毒性肝炎。阴性可能为溶血性黄疸。,尿胆素原,阴性常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检查;阳性常见于溶血性疾患、肝细胞性黄疸、心力衰竭、败血症、猩红热等。,亚硝酸盐,阳性提示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红、白细胞,红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 白细胞增加表示泌尿系统(上、下)有感染性、非感染性炎症,各种肾损害(包括免疫性炎症和移植肾排斥反应)。,管型,偶见于正常人清晨浓缩尿中; 少量透明管型:轻度或暂时性肾或循环功能改变; 较多的颗粒

11、管型: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粪常规,颜色:棕黄色 灰白色:钡餐后、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 绿色: 红色: 柏油样:上消化道出血。 酱色: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 米泔水样:霍乱。,性状,正常时为有型软便。 球型硬便:便秘时。 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肠炎、痢疾、急性吸血虫病等。 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痢疾。 酱色粘液(可带脓)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稀汁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出现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隐孢子感染。 米泔样便并大量肠粘膜脱落: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扁平带状便:直肠或肛门狭窄所致,排除直肠癌。,红、白、脓细胞,红细胞:正常大便中不

12、存在,大量出现时为肠道下部出血所致。 白细胞:正常大便中可见少量白细胞,大量出现时提示炎症反应。 脓细胞:提示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依据。,生化全项,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 (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 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 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 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 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

13、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 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 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 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 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 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前白蛋白、总蛋白(TP)、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1、前白蛋白在肝脏合成,是肝功能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对肝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2、肝硬化患者如果伴有腹水或食道静脉破裂反复出血时,由于蛋白丢失,总蛋白也倾向于低值。因此,血浆总蛋白量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

14、义。 另外,血浆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重要部分,而肝脏是合成血浆白蛋白的最主要的场所。血浆白蛋白的量,除机体严重消耗外,是衡量肝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白蛋白的半寿期约为20d,因而血浆白蛋白水平并不是反映肝病急性期的良好指标;同时,血浆白蛋白水平是一静态指 标,它并不反映体内白蛋白的转换。白蛋白的合成障碍、分布(如腹 水)、分解代谢均影响它的血浆水平,而营养、内分泌平衡、血浆渗透 压(胶体渗透压)、肝病等均影响肝脏合成白蛋白。氨基酸缺乏(特别 是色氨酸)最易抑制肝脏合成白蛋白在。肝硬化时大量腹水并代白蛋白血症,常是因白蛋白在血管外分布而非肝脏合成白蛋白障碍的结果。,a-L-岩藻糖苷酶,是原发性肝

15、癌的标志物和诊断的可靠指标。阳性率为81.2%。肺癌、子宫癌、肝硬化、糖尿病、妊娠期间也可见升高。,谷丙、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增高:肝胆疾病: 其他: 谷草转氨酶增高:肝胆疾病: 心肌梗死(48小时内),3-5天恢复正常。,胆碱酯酶,常用于监测有机磷农药中毒,现主要用于肝功能的检测,对肝功能的评估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肝胆疾病,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如:阻塞性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而转氨酶轻度增高;肝细胞性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谷氨酰基转移酶,增高提示原发性肝癌、腺癌等,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

16、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总胆汁酸,增高提示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妊娠性胆汁淤积。,尿素,减少:较为少见,常提示严重的肝病。 增高:各种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及体内蛋白代谢异常;肾功能减退;尿道阻塞,肌酐,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主要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尿酸,增高:见于痛风、核酸分解代谢过盛、排泄障碍、氯仿中等、一氧化碳中毒、妊娠反应、重症肝病。,二氧化碳结合率,增高:代谢性碱中毒(如:幽门梗阻等)、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肌麻痹、肺气肿等)。 降低: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腹泻、肾功能衰竭等)、呼吸性碱中毒,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增高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但此酶持续时间短,下降速度快,故对心梗后期诊断价值不大。肌萎缩、股膈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脑血管意外、甲减也会引起其增高。而同工酶是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确定有无心肌坏死的重要指标。,乳酸脱氢酶,增高: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等,a-羟丁酸脱氢酶,增高:心肌梗塞、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血脂,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