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幻灯片-北师大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0284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幻灯片-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幻灯片-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幻灯片-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幻灯片-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幻灯片-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幻灯片-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幻灯片-北师大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提问,1、安史之乱的原因、时间、人物、影响2、安史之乱标志着什么? 3、黄巢起义的时间、人物、结果、意义 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5、五代包括哪些朝代?按顺序说出 6、十国里面哪一个在北方? 7、五代十国的实质?,七年级历史 第一单元复习,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治世局面: 开皇之治-隋文帝 贞观之治-唐太宗 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第1课 隋的兴亡,1、581年, 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2、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 3、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 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

2、水系 一个中心: 两端:北抵 ,南至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 、 、 、_ 连接了 五大水系,杨坚,洛阳,涿郡,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隋炀帝(605年)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郑国渠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

3、经济文化交流 D结束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C,C,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4、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C,C,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 A、581 618年 B、589 618年 C、581 600年 D、588 618年 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A,A,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

4、北经济的交流 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8、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通济渠 永济渠 邗沟 江南河 A、 B、 C、 D、,C,C,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唐高祖)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 继位,年号“ ”。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 一面镜子是: 。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 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贞观,5、贞观新政 主要内容: 、经济: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 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轻徭薄赋) 、政治:唐朝沿

5、袭和完善隋代的“ ”。 、法律: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 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三省六部制,唐律疏议,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作用?,P8,负责起草政令,负责执行,负责审核,一、原因:制度创新科举 (一)概念:是通过 选拔 的制度 (二)创立 (三)选官标准:_,分科考试,官吏,隋以前,凭家世任官,隋朝,唐朝,才能,(四)常设科目,明经:,进士,记诵 的能力,儒家经典,策问,经史,杂文,(考察_的能力),治理政事,(后来专考 ),诗赋,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说:“君

6、,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B,C,B,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 西晋 西汉 东汉 隋朝 唐朝 A、 B、 C、 D、 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C,C,6、“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 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

7、能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 B、 C、 D、,B,7、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夭 D、唐玄宗、 8、唐朝采取的治理国家的机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丞相制 D军机处,B,B,9、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D,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国历史 上惟一的女皇帝 以及 。 2、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国号为“周”。 4、史称武则天有“ ”。“政启开元,治

8、宏贞观”的是 。,武则天,女皇帝,朕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唐玄宗,贞观遗风,武则天,5、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_”。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_时。 6、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 ,西迄 ,北达 ,南抵 。,开元盛世,全盛,安西,安东,南海,蒙古高原,1、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一景象产生于谁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D,4、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唐高祖统治时 B、唐太宗统治时 C、武则天统治时 D、唐玄宗统治时 5、“政启开元,治宏

9、贞观”是郭沫若对( )的评价 A、李渊 B、李世民 C、李隆基 D、武则天,D,D,7、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A、制定唐律疏议 B、重用贤能,改革吏治 C、改革军事制度 D、改革财政制度和漕运制度 8、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贞观之治 A、 B、 C、,A,B,二、唐朝的衣食住行时尚:饮茶之风、汉胡衣食互通互学;骑马出行普遍 三、盛唐精神风貌:博大开放、汇纳百川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左图反映了哪两个问题?,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饮茶之风盛行 骑马出行普遍,虢国夫人游春图,1、科举制创立于:( ) A、东晋 B、南北朝 C

10、、隋朝 D、唐朝 2、在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含义是( ) A、不管年纪大小都参加科举考试 B、明经和进士是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 C、人们都看不起明经科 D、人们普遍推崇进士科,C,D,3、下列对唐朝科举考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B、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C、它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和年龄的限制 D、它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C,4、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正式诞生于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隋炀帝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B,5、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 A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 B商人用交子用扬州

11、购买丝绸 C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D私塾先生教授资治通鉴,C,6、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7、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1300多年初期在选拔人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最早诞生于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C,B,8、“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D,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1、在唐朝_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_为“_”。 2、吐蕃是今天_的祖先。 3、唐太宗把_嫁给_。文成公主入藏,大

12、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唐中宗时,_嫁给吐蕃赞普_。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_”。,开明政策,唐太宗,天可汗,藏族,文成公主,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1、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2、“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唐玄宗时期 B.唐高祖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C,C,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 委派

13、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 B C D,B,中日关系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_。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_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_。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贫僧六次东渡,终 至扶桑,其中之艰 难险阻,不足为外 人道也!,遣唐使,唐玄宗,鉴真,4、_,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_取经。他的经历被编成了 5、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 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 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 6、唐朝都城_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

14、文化中心,也是当时_,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玄奘,天竺,大唐西域记,长安,国际性的大都市,总结:,民族政策:开明 对外政策:开放,1、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2、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 ) A、鉴真、玄奘 B、鉴真、松赞干布 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D、玄奘、唐太宗,A,A,3、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 都是唐朝的僧人 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B、 C、 D、,A,4、唐朝时我国称印度为( ) A、安息 B、天竺 C、大食 D、大秦 5、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