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瘤、岩总论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8279192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瘤、岩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医外科学—瘤、岩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医外科学—瘤、岩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医外科学—瘤、岩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医外科学—瘤、岩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瘤、岩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瘤、岩总论(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瘤、岩,第十章,掌握血瘤、筋瘤、脂瘤、石疽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体表肿瘤的诊断要点及发病机制。 了解瘤和炎的发病特点,以及体表恶性肿瘤基本概念及命名。,导学,瘤,留滞不去之义。凡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所形成的赘生物称为瘤。包括气瘤、血瘤、筋瘤、肉瘤、脂瘤、骨瘤等。,岩,泛指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瘤,因其肿物赘生于人体,坚硬如石、形状不规则而得名。,早在殷代甲骨文上就有瘤的病名记载。在内经灵枢中,可查到多种瘤的名称,如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 隋代诸病源候论瘤候日:“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如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又不结强,言留结不散,谓之为瘤。”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瘤

2、分为骨瘤、脂瘤、气瘤、肉瘤、脓瘤、血瘤六种。 薛氏医案、外科正宗等文献,将瘤分为气瘤、血瘤、肉瘤、筋瘤、骨瘤五种,以后的文献也均按此沿袭。另有脂瘤,发生于皮肤、肌肉之间,内含脂类物质.,六淫邪毒六淫为四时不正之气,乘虚内侵,导致气血凝结,阻滞经络,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邪浊与郁气、积血相合为病,留积不散,久之结为瘤、岩。 情志郁结七情所伤,情志抑郁不畅,内脏的气机失于正常运行,气滞日久,必致血瘀,气滞血瘀长期蕴结不散,可逐渐形成瘤、岩。 脏腑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塞,邪气留滞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互相搏结而瘤、岩。 正气虚弱素体禀赋不足或操劳过度、损伤正气,久之则脾胃两亏、精气神俱亏,正虚邪

3、滞而致气滞血瘀痰凝,胶着不散而成瘤岩。 饮食不节恣食辛辣厚味,脾胃受损,水湿不化,津液不布。湿蕴日久而成湿毒;或兼受邪火熬灼,凝结成痰,痰浊积聚而为瘤、岩。,病因病机,总之,体表岩瘤的病因病机特点是正气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湿热、阴毒结聚为标,本虚而标实。,病因病机,诊断,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肿块 肿块的溃疡 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辅助检查,治疗,内治体表岩瘤在早、中期或未溃之前尚是以实证为主,在后期或岩肿溃后则虚证为主。根据临床规律可分为如下证型。,辨证论治,内治,外治,气郁痰凝证 寒痰凝聚证 热毒蕴结证 气血瘀滞证 正虚邪实证,其他疗法,手术等,(1)调节情志,节制烟酒,增强营养,加强

4、锻炼,增强体质。 (2)保护与改善环境,避免接触或吸入化学毒性物质。 (3)合理用药,做好放射线防护工作。 (4)提高警惕,对于肿块、溃疡等应及时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重视患者精神护理与治疗,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精神负担。,预防与调护,总 论 完,肿块,肿块部位: 以视诊和触诊明确体表肿块发生的部位以及侵袭的范围。,肿块表面: 皮肤颜色是正常或潮红,表面有无结节,是平滑或凹凸不平,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有无粘连,皮肤及皮下静脉怒张情况,有无溃疡。良性肿瘤表面多平滑,恶性肿瘤表面多凹凸不平、静脉怒张明显或溃烂;皮肤基底细胞癌溃烂后多呈鼠咬状溃疡。,肿块形状: 良性肿瘤多为圆形或

5、椭圆形,如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腺癌,而脂肪瘤呈分叶状;皮肤癌多为菜花状。,肿块边界: 良性肿癌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楚;恶性肿瘸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肿块硬度: 大多坚硬或韧实,其中央坏死液化者有囊性感;脂肪瘤质软,纤维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等质韧实;恶性淋巴瘤为橡皮样硬度,略带弹性;骨肉瘤一般较坚硬。,肿块活动度: 良性肿瘤作膨胀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良好;恶性肿瘤早期可活动或活动度受限,但由于浸润性生长,侵入周围组织内,故在中、后期活动度很差或完全固定。,压痛: 肿块一般无痛,如溃烂、感染或压迫邻近神经者多有轻度、中度或重度压痛。,皮温:肿块局部皮温增高,提示炎症或血管性肿瘤;

6、富有血管的恶性肿瘤如骨肉瘤、血管肉瘤等,其患部皮肤及皮下血管充血,局部皮肤温度多较高。,肿块的溃疡,体表岩肿后期可发生溃疡或合并感染,每有腥臭分泌物或血性液排出。 溃疡基底凹凸不平,坚实,易出血,有腐臭。 另外有些经久不愈的炎性溃疡,也可发生癌变。,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头、面、颈、胸、腹、背、臀、四肢、外生殖器、肛门等部位发生肿瘤者,除有上述肿块本身情况外,还应检查有关区域的淋巴结有无肿大,及其硬度、数目、分散或融合等,以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全身症状,初起多无全身症状,而恶性淋巴瘤等常以发热为主诉症状。当肿瘤转移至相关组织、器官时,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日趋明显。晚期患者可出现恶

7、病质。,辅助检查,包括X线、CT、MRI检查、细胞学检查、病理活检、放射性同位索检查、超声波检查及免疫检查等。,气郁痰凝证,证候:局部结块硬肿,无痛,尚可活动,患部皮色不变;伴有胸闷、胁胀、腹胀、纳差、精神抑郁等;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黄腻,脉细弦。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开郁散加减。,寒痰凝聚证,证候:局部肿块,质硬,无痛,表面光滑有弹性,肿块活动度较差,患部皮肤色白,皮温不高;伴周身倦怠、乏力、肢软、胸闷不舒、畏寒怕冷;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而滑。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减。,热毒蕴结证,证候:硬结肿块增大,压痛,患处皮肤色红,皮温较高;或肿块溃烂,状如翻花,

8、时流血水,痛如火燎,分泌物有恶臭味;伴发热,心烦,口渴,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或苔黄,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芦荟丸。,气血瘀滞证,证候:肿块坚硬,表面高低不平。推之不动。自觉疼痛或刺痛或胀痛。局部青筋显露;伴胁胀不适,易烦躁;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活血散瘀汤或散肿溃坚汤加减。,正虚邪实证,证候:岩肿晚期多见。肿块增大、增多,有邻近或远处转移;或岩肿溃烂,疮面灰暗、渗流血水,疮底高低不平,易出血,久不收口;伴形体消瘦,发热,面色晄白,身体倦息,肢软乏力,不思饮食等;舌质淡红,苔薄而微黄或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扶助正气为主,或扶正解毒。 方药:保元汤或生脉饮加半枝莲、露蜂房、蛇六谷、白花蛇舌草等。,外治,可辨证选用阳和解凝膏、冲和膏、回阳玉龙膏、太乙膏、玉露膏、金黄膏、阳毒内消散、阴毒内消散、桂麝散、红灵丹等外敷肿块。紫金锭、小金丸、新癀片等可以分别研末,以茶水调搽肿块部位。对于溃疡疮面,可选用红升丹、白降丹、三品一条枪药线等。使岩瘤分离、脱落,外盖藤黄膏。腐肉已尽可用生肌散、白玉膏。,其他疗法,手术:根据病情选择手术,以切除瘤体或转移灶。 激光与冷冻疗法:可使岩瘤坏死脱落。 放疗、化疗:可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