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8322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幻灯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Content,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ontent,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时间:20世纪20年代。 2.观点:大多数科学家认为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3.理由: 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无,蛋白质,氨基酸,光滑,粗糙,有,2.格里菲思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不死亡,死亡,S型活细菌,不死亡,死亡,S型活细菌,(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 ,将R型活 细菌转化为 。,转化因子,S型活细菌,3.艾弗里的实验 (1)方法:将提纯的S型细菌的 、 和 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

2、中。 (2)现象:只有加入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 (3)结论: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 (1)结构: (2)代谢特点: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 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3)增殖特点:在 的作用 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部分。,DNA,蛋白质,多糖,DNA,DNA,DNA,DNA,蛋白质,自身遗传物质,2.实验方法: 。 3.过程及现象 (1)标记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 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 的大肠杆菌 (2)标记T2噬菌体 T2噬菌体+含35

3、S的大肠杆菌含 的T2噬菌体 T2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含 的T2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5S,32P,35S,32P,高,低,低,高,35S,4.实验表明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 留在外面。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 来遗传的。 5.结论: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传作用。,四、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1.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 和 。 2.侵染过程,DNA,蛋白质外壳,亲代的DNA,DNA,蛋白质,RNA,不感染病毒,感染病毒,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 控制其性状,即 是遗传物质。,五、生物的遗传物质

4、,RNA,RNA,DNA,DNA,Content,学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过程及结果,Content,(2)结果分析 组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 组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 组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已失活; 组说明无毒的R型细菌已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即S型细菌体内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 (3)结论 已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方法 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Content,(2)过程与结果 (3)结果分析 S

5、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4)结果 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荚膜多糖和DNA水解物不是遗传物质。,Content,【例1】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产生一些具有 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 有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 菌,【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是遗传物质。培养型活细菌时只有加

6、入型细菌的,型细菌才能转化成型细菌,而加入的完全水解产物、型细菌的蛋白质、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则均不能转化成型细菌。,A,Content,1.格里菲思实验只证明了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的本质是 。艾弗里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 2.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发现R型细菌 转化成S型细菌,这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组成DNA的基本成分 遗传物质。,不是,DNA,DNA,没有,Content,1.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R型活菌繁 殖的后代中有少量S型菌体,这些S型菌体的后代均是S型,这个实 验表明DNA ( )

7、 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B.能够指导R型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C.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D,Content,学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1.实验过程及结论,Conten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

8、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Content,说明: 噬菌体蛋白质含有元素S而DNA没有此元素,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含有元素P而蛋白质没有此元素,所以用32P标记DNA;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标记C、H、O、N元素。 细菌内噬菌体DNA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所需原料、酶、能量和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但代谢活动由噬菌体DNA控制。,Content,【例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 ( ) 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能指导蛋白质

9、的合成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是遗传物质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 B. C. D.,【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遗传性,是遗传物质,而无法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Content,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实质是噬菌体的增殖过程,该过程能证明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能够精确地 自己;能够指导 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等。,2.用标记某噬菌体的,用标记其蛋白质外壳,则该噬 菌体侵染细菌后新生的噬菌体中可含有 ( ) A. B. C.

10、和 D.和都没有,蛋白质,DNA,DNA,复制,Content,学点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ontent,2.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1)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细胞生物(原、真核生物)、DNA病毒(如T2噬菌体)。 (2)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等只含RNA的病毒。 (3)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原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ontent,【例3】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11、是 D.生物细胞内较多,所以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本题重点在于正确理解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除极少数生物如烟草花叶病毒以作为遗传物质外,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由于核酸包含和,所以、均正确,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Content,1.生物体在没有 的情况下,RNA才是遗传物质。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只有 。,3.车前草病毒是一种不含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 ( ) A.车前草的 B.车前草病毒的 C.车前草的 D.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病毒,DNA,DNA,B,Content,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的两个实验,都是为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两者在实

12、验设计、实验结论等方面有什么异同点?,(1)相同点 两个实验的思路和原理基本相同:都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的作用。 两个实验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相同:都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不同点 实验过程不同(略) 实验方法不同 在肺炎双菌转化实验中,是采用直接分离法,即将S型细菌的DNA与其他成分分离,然后用每种单一成分与R型细菌混合,做体外转化实验。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间接地将DNA和蛋白质分开。,Content,实验的可信度不同 由于受到实验技术的限制,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含有0.02%的蛋白质。究竟是DNA、蛋白质,还是两者同时发挥作用不能明确说明,可信度不高。而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菌的外面,DNA分子则注入细菌细胞的内部,巧妙地将DNA和蛋白质分开,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更有说服力。,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的两个实验,都是为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两者在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等方面有什么异同点?,Content,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构建本学案三维知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