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744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 2018-2019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 120 分钟,总分 150 分,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一、基础知识理解与运用(共一、基础知识理解与运用(共 3030 分)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倜傥(tng) 发髻(j) 酝酿(ling) 花团锦簇(c) B.收敛(lin) 菜畦(w) 卖弄(nng) 尊君在不(fu) C.菡萏(dn) 蝉蜕(tu) 搓捻(nin) 人迹罕至(hn) D.霎时(sh) 攲斜(j) 贮蓄(zh) 俄而雪骤(zhu)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

2、项是( ) (3 分) A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B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由然而生 C急躁 煞有介事 翻来复去 各得其所 D诀别 人声顶沸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最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了寻觅最美的风景,人们坚持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 B.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 , “水”是“水” ,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C.公园中亭台楼阁设计得如此别致新颖,可谓独具慧眼。 D.刘芳是个浑身充满阳光,抖擞精神的女孩,真是人见人爱。 。 4.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3 分) A.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

3、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B.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C.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D.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2 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 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 B C D 6. 下列说法不

4、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 “孝敬” “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作者是刘义 庆。 C 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散文诗,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 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 D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启发读者要坚强的面对生活。 7. 名著阅读。(5 分)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

5、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 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 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段文字节选自 (填写书名)中的 (填写篇目名) 。 (2 分) 你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这个语段做个批注。 (3 分) (温馨提示:可以赏析语句、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可 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也

6、可以总结语段内容) 8.综合性学习(7 分) 今年九月,北碚区初一年级开展读书活动:在课堂上或自由阅读,或师生点评,或读后交流,阅读是美 妙的精神之旅。 (1)请为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 20 字) (2 分)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 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 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响制品的迅速普及, “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

7、体调查表明, 3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 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理明 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1 分) 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分) 原因 建议 二、古诗文积累与文言文阅读(二、古诗文积累与文言文阅读(2525 分)分) (一)古诗文积累 9.古诗文默写。 (10 分,每空 1 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峨眉山月歌 ) (2)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

8、江南逢李龟年 ) (3)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4)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 ” (子张 ) (5) 论语中阐述了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乐观向上力量的句子是: ,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9、我如浮云。 ”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 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饭疏食( ) 逝者如斯夫( ) 博学而笃志( ) 11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做到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 ,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3 分) 13. 结合选文第(3) (4)两章,阅读下面课外链接,谈谈你的启示。 。 (4 分

10、) 链接材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注释:欲:想要的。 道:正当的方法。 处:享受。 恶:厌恶的。 去:摆脱。 )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4040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一 18 题。 (20 分) 奶奶的星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 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 “噢,噢”地 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 听见了

11、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 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 “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 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 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 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等不到哪会儿

12、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 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 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 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 ”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行了吧?”我 问。 “再踩两趟。 ”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 “唉,行了。 ”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 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 ”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

13、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 5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儿了,去 看姨奶奶。 ”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 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 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

14、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 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 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 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 我慢慢相

15、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 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选自史铁生小说选有删改) 14.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 分) 15.联系文章语境,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4 分) 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16.联系上下文,结合括号中的提示,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表达上的妙处。 (4 分)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从比喻的角度) 17.请说说第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8.文章题目能否改为“奶奶”?请说说你的理由。 (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9-23 题。 (20 分) 家园落日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 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6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