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731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Speaker Cai Han,日期:2016-06-12,2,目录,背景及流行病学 相关概念 CPR历史及指南演变 CPR技术操作及实施,一、背景及流行病学,心脏骤停(SCA)发病数不断增加 我国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350万 每年54万死于心脏猝死 院外心脏骤停(OHCA)发生率20-140/10万人,一、背景及流行病学,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没有明显提高 恢复自主循环约14%30% OHCA存活率2%-11%、长期存活率低于5% 美国每年心脏停搏(CA)发生率50万,存活率15% 中国80%以上心脏停搏(CA)发生在家中和院外,不足1%被救活,低自主循环

2、恢复率/成活率原因,80%心脏呼吸骤停发生在院外或家庭 第一目击者多不是医务人员 CPR知识缺乏(未普及) 无法对CA的快速识别/确认 没有尽快启动急救医疗体系(EMSS) 没有高质量CPR 缺少自动体外除颤仪或者不会使用,6,各国CPR国民普及率,美国:5000万人(1/4人口)接受培训,20万SCA在现场接受初级CPR,7万人获救。 德国:掌握初级CPR是获得驾照的条件之一 日本:消防厅印发急救手册、举办讲座,年均15万人接受培训。 中国:CPR普及率1%,二、相关概念,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 CA),是指心脏有效搏动停止,全身血液循环处停止状态的一种统称,表现为无意识、

3、无呼吸,无脉搏、无血压,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等电位线。,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心脏骤停是心脏停搏的一种表现,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可发生在原有或无心脏病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 完全不同于疾病终末期的心跳呼吸停止,CA的原因-心源性,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主要)、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炎。 非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病 侵润性和炎症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 先天性心脏病 原发心电异常 药物和其他毒物诱发 电解质代谢紊乱,呼吸衰竭、窒息甚至呼吸骤停/停止; 严重电解

4、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手术、治疗操作和麻醉意外等; 各种原因的休克; 各类急性中毒; 药物过量/药物过敏反应; 突发意外伤害如电击、溺水等。,CA的原因-非心源性,心搏骤停发生时心电图类型,心室颤动 50% (V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室性心动过速 (V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无脉性电活动(PEA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或电机械分离 (EMD 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 心室停顿 (VS, ventricular standstill),Ventric

5、ular Fibrillation室颤,Ventricular Tachycardia室速,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无脉电活动,Asystole心搏停顿,17,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针对心搏及呼吸骤停的患者所采取一系列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或“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CPR)。 传统的CPR主要是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 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社会行为能力,从70年代开始在进行CPR同时,注重恢复脑功能,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即把“CPR”发展为“心肺脑复苏” (Cardiopu

6、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 CPCR)。,SCA后演变过程-黄金4分钟,3- 5秒黑蒙 5-10秒昏厥、意识丧失 15秒出现阿斯综合征 30-60秒瞳孔散大 240秒出现不可逆脑损伤 360秒出现脑细胞死亡 600秒脑死亡、植物状态,20,三、心肺复苏历史及指南演变,1950,1960,1966,封闭式胸部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相结合,心肺复苏术诞生,ZOLL提出电击除颤,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术,强调了心肺复苏术中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诞生了心肺脑复苏的新标准,2000 2005 2010,美国的Peter Safar和James Elam医

7、生开始采用人工呼吸来复苏病人,1985,发展为心肺复苏学,每隔5年更新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2005 CPR 指南要点,首次提出生存链概念 强调胸外按压质量: 按压后胸部回弹 每两分钟轮换 按压频率:100次/分 按压深度:- 5厘米; 减少按压干扰(减少中断) 一次除颤/除颤后立即CPR 无高级气道 按压:通气=30:2 有高级气道 持续按压+通气8-10 次/分。,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提高存活率的4个关键步骤,相互衔接,环环相扣,Early access Early CPR Early defibrillation Early advanced care,

8、早进入急救程序 早CPR 早电除颤 早进一步救治,2010指南的变化,强调启动急诊医疗体系(EMSS) 生存链:增加第五项 复苏程序:CAB代替ABC 简化流程:取消“看、听、感觉”呼吸 继续强调“高质量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每次按压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以团队形式实施CPR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加强生命链各个环节的连接-2010版,26,2015年指南更新要点,1.两种生存链(院内、院外); 2.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取决于AED); 3.规定按压频率的上下限/100120次/分; 4.规定按压深度的上下限(5cm、6cm); 5.在按压间隙,施救者双

9、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6.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7.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及早给予肾上腺素; 8.所有疑似心源性SCA患者,都应实施急诊冠脉造影或PCI;医院不能PCI,应立即转移到能实施PCI的医疗中心;,28,四、CPR技术及实施,基础生命支持 BLS Basic life support,高级生命支持 ALS Advanced life support,持续生命支持 PLS Prolonged life support,心肺脑复苏CPCR,CPR的三个阶段,30,1. 确认现场安全并识别心脏骤停,2015(更新):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

10、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综合判断/时间10秒!,1. 确认现场安全并识别心脏骤停,32,2.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33,3. 高质量胸外按压(CPR),患者体位:病人仰卧于硬板之上,头颈躯干直线 胸外按压部位:胸骨的下半部(两乳头连线) 胸外按压速率:100至120次/分钟; 胸部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避免大于6厘米 保证胸廓回弹: 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60%),Stiell IG, et al. Crit Care Med 2012; 40:11921198.,Th

11、e reduced compression depth that occurs at these higher compression rates.,3.2按压深度与速度相关研究,Stiell IG, et al. Crit Care Med 2012; 40:11921198.,注意操作规范 1、用躯干的力量;2、垂直不移位 3、规律不间断;4、匀速/快速下压,38,3.3确保胸廓回弹,2015(更新):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2010(旧版):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 理由:胸廓充分回弹即指在心肺复苏的

12、减压阶段,胸骨回到其自然或中间位置。胸廓回弹能够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肺血流。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回弹不充分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血流,影响复苏存活率。,39,4 电除颤 “先电击?Or CPR?”,2010(旧版): 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CA且现场立即可取得 AED,施救者应从胸部按压开始CPR,并尽快使用 AED。 2015(更新): 当可以立即取得 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CA应尽快使用AED。 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CA,或不能立即取得 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 AED的时候开始CPR,而且

13、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Response time 5 min: CPR first (3 min): 22 % (14 /40) Defibrillation first: 4 % ( 2/41) OR 7,42 (IC 95% 1,61-34,3) p=0,006 Wik L, et al. JAMA 2003; 289:1389-95,首选CPR/还是先电击的相关研究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41,4.2 除颤电极、波形和能量,默认电极片位置是前-侧电极位置,三个替代电极片位置(前-后、前-左肩胛及前-右肩胛) 除颤波形

14、能量的选择(VF/无脉VT): 单向波: 360J 双向波: 120-200J 后续电击,递增或固定能量级别,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4.3 除颤注意事项-放电安全,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擦干除颤部位皮肤。 在进行除颤时,需要确保没有高浓度氧气流经患者胸廓周围,避免发生火灾,特别是胸毛过多又没剔除干净时,很容易在除颤把手与皮肤之间产生电弧;国外已有多例火灾报道(主要在救护车及抢救室等狭窄空间内)。,45,5.人工通气,清除口腔内容物,溺水者排水法,46,三种开放气道方法,仰面抬颈法,托下颌法,仰面举颏法,颈部损伤!,47,5.2人工通气,无

15、高级气道: 成人1-2人复苏:按压通气比 302; 儿童:单人 302 / 双人 152 缓缓“吹”气(1.5s),连续2次; 吹气量 500-600ml/次(胸廓有起伏) 避免过度通气 建立高级气道 持续按压 每6秒钟通气一次通气(10次/分),5.3球囊面罩通气 Bag-Mask Ventilation,5.3球囊面罩通气的优点和并发症,优点 提供即刻通气 操作者可感受到顺应性和呼吸道阻力 提供高浓度氧气 可被用于帮助自主呼吸 潜在并发症 通气不足 胃充气(膨胀),52,5.4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进行通气,2015(更新):医护人员可以每 6秒进行 1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次),同时进

16、行持续胸部按压(即在CPR中使用高级气道)。 2010(旧版):双人复苏时建立了高级气道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导管、喉罩气道(LMA)后,应每 6-8秒给予1次呼吸,不用保持呼吸按压同步(这样,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8到10次)。 理由:将成人、儿童和婴儿都遵循这个单一的频率,而不是每分钟多少次的一个大概范围可以更方便学习、记忆和实施。,53,6. 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2015(更新):对于成年患者,快速反应小组(RRT)或紧急医疗团队(MET)系统能够有效减少CA的发生尤其在普通病房效果明显。如果机构中有患有高危疾病的儿童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疗护理,可以考虑建立儿童RRT或MET系统,成人与儿童均可考虑使用早期预警系统。,54,由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