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701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试题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课内古诗文阅读(34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诗句中,划横线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拟行路难 拟:比拟 书愤:书: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B.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豪壮的气势 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烦恼的样子。C. 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泻水置平地 泻:倾、倒。D. 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打开,开启。济:扶助。 2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杳不知其所之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2、军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辇来于秦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千乘万骑西南行 B上穷碧落下黄泉 C春宵苦短日高起 D梨花一枝春带雨 4.下列句式判断错误的是:A.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B.技经肯綮之未尝 (定语后置)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省略句)5.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6.下列对课内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的开篇鲍照运用比兴手法,以“水”喻人生,将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因门第高下而产生的不同命运。B.蜀相颔联杜甫借描绘碧草春色、黄鹂啼鸣,来展现丞相祠堂环境清新、景色秀美,从而展现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感怀。C.虞美人结尾运用比喻手法,用满江春水比喻满腹愁恨,显示出李煜亡国愁恨的悠长深远与汹涌翻腾。D.书愤颈联陆游以“塞上长城”自许,以表年轻时捍卫国家的心志,“空”字却表达出诗人直到年老都未能实现心愿的无奈愤懑。(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2分)7. (1)十则中“_,_ _”两句,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 (

4、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亡国之君提出了以下论断:_ _,_ _。(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当权者不能深谋远虑的两句是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5)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三)课内句子翻译(4分)8.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二、课外古诗文阅读(30分)(一)阅

5、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本题共19分)裴谞字士明,河南洛阳人。谞少举明经,补河南府参军,通达简率,不好苛细,积官至京兆仓曹。东都为史思明所陷,谞藏匿山谷。思明尝为谞父将校,怀旧恩,又素慕谞名,欲必得之,因令捕骑数十迹逐得谞。思明见之,甚喜,呼为郎君,不名,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短长以闻,事泄,思明大怒诟骂,仅而免死。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召见言事。代宗居陕,谞步怀考功及南曹二印赴行在,上见而谓之曰:“疾风知劲草,果信矣。”时关辅大旱,谞入计,代宗召见偏殿,问谞:“榷酤之利,一岁出入几何?”谞久之不对。上复问之,对曰:“臣有所思。”上曰:

6、“何思?”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理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由是未敢即对也。”上前坐曰:“微公言,吾不闻此。”拜左司郎中。上时访以事,执政者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庐、亳三州刺史。入为右金吾将军。建中初,上以刑名理天下,百吏震悚。时于朝堂别置三司以决庶狱,辩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夫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轻猾之人,援桴鸣鼓,始动天听,竟因纤微。若然者,安用吏理乎!”上然之,悉归有司。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谞自河南凡五代为官,入视事,不鞫j(审问犯人)人于赃罪,以宽厚和易为理。贞元九年十

7、一月,以疾终,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裴谞传)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B.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C.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D. 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明经与进士是唐朝科举考试的两个重要科目,以经义被录取的叫做明经。B.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C. 执政者,指主持政事的人,他们掌握国家权力,在古代就是皇权所有者。D. 三司指古代的三个官署,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刑狱。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谞智慧隐忍,一心向着朝廷。被史思明叛军抓获,虽然接受伪职,却想办法保全宗室人员,并向朝廷提供叛军的信息。B. 裴谞心怀仁爱,关心民生疾苦。关中大旱,面对代宗对全年获利的关注,他停顿良久,以应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收益作答。C. 裴谞敢于直言,建言得到采纳。对设置

9、登闻鼓,他认为用处不大,还会被狡猾之徒利用,使官吏作用不能发挥,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D. 裴谞为官正直,待人宽厚和易。对朝政,他积极建言;对不正之风,他善于批评指出;在朝任职,不给人罗织罪名,以宽厚和易为理。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2)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二)课外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本题共11分)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

10、之情。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诗人在旅途中的孤苦之状。诗人用“细草”“微风”“独舟”等意象营造了旅夜幽寂凄清的氛围。B颔联描写了野阔星垂、江流月涌的景象,明丽的景象,浑雄的境界,正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C颈联上句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表面上自我解嘲,实质上抒发了羁旅漂泊中的孤苦凄凉之情。D诗人将“细草”“孤舟”等景象,放置于阔大的星空平野之间,在对比中

11、增强了诗人自己凝重的孤独感。E本诗既写旅途风貌,又抒发内心情感。前两联点明“旅夜”,后两联紧扣“书怀”,语言清丽,结构谨严。14.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以下文章,完成1517题。(14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丏尊先生朱光潜中国诗中的佳句有好些对于我是若即若离的。风晨雨夕,热闹场,苦恼场,它们常是我的佳侣。我常常嘴里在和人说应酬话,心里还在玩味陶渊明或是李长吉的诗句。它们是那么亲切,但同时又那么辽远!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对我也是如此。它在我心里往返起伏也足有廿多年了,许多迷梦都醒了过来,只有它还是那么清新可爱。

12、这两句诗的佳妙究竟何在呢?前几天接得丐尊先生的信说:“近来颇有志于文章鉴赏法。昨与友人谈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两句大家都觉得好。究竟好在何处?有什么理由可说:苦思一夜,未获解答。” 这封信引起我重新思索,我始终相信“欣赏一首诗,就是再造一首诗”,各人各时各地的经验,学问和心性不同,对于某一首诗所见到的也自然不能一致。这就是说,欣赏大半是主观的,创造的。我现在姑且把我在此时此地所见到的写下来就正于丐尊先生以及一般爱诗者。 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它对于我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

13、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人到底是怕凄凉的,要求伴侣的。曲终了,人去了,我们一霎时以前所游目骋怀的世界,猛然间好像从脚底倒塌去了。这是人生最难堪的一件事,但是一转眼间我们看到江上青峰,好像又找到另一个可亲的伴侣,另一个可托足的世界,而且它永远是在那里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种风味似之。不仅如此,人和曲果真消逝了么;这一曲缠绵悱恻的音乐没有惊动山灵?它没有传出江上青峰的妩媚和严肃?它没有深深地印在这妩媚和严肃里面?反正青山和湘灵的瑟声已发生这么一回的因缘,青山永在,瑟声和鼓瑟的人也就永在了。 玩味一首诗,最要紧的是抓住它的情趣。有些诗的情趣是一见就能了然的,有些诗的情趣却迷茫隐

14、约,不易捉摸。本来是愁苦,我们可以误认为快乐,本来是快乐,我们也可以误认为愁苦;本来是诙谐,我们可以误认为沉痛,本来是沉痛,我们也可以误认为诙谐。我从前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情感,所以把它拿来和“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诸例相比。现在我觉得这是大错。如果把这两句诗看成表现凄凉寂寞的情感,那就根本没有见到它的佳妙了。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人而论,他所感到的欢喜和愁苦也许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经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好比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剩一味醇朴。我在别的文章里曾经说过这一段话:“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明白古希腊人何以把和平静穆看作诗的极境,把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间却常如作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这里所谓“静穆”(serenity)自然只是一种最高理想,不是在一般诗里所能找得到的,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形艺术常使我们觉到这种“静穆”的风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