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幻灯片-鲁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680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9.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幻灯片-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幻灯片-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幻灯片-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幻灯片-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幻灯片-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幻灯片-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幻灯片-鲁教版(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35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36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第十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 可持续发展,返回目录,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概览,1.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2.主要采取区域图、资料曲线图等为切入点和信息载体,考查黄土高原和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3.常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综合命题考查。,返回目录,考向定位,4.

2、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及开发中的问题是高考的重点。 5.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在高考中的考查减少。 6.资源调配的方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高考的重点。 7.结合区域资源的开发、区域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对比统计资料或资源调配路线,考查资源调配的原因及影响是常见命题方式。,返回目录,考向定位,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 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义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_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_以北。 (2)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_发育,地表_(流水

3、侵蚀)。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概述:造成当地_恶化,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太行山脉,生态环境,秦岭,沟谷,破碎,(2)主要表现 a耕地_,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b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_。 c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_的发生。 特别提示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与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返回目录,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土层变薄,自然灾害,“地上悬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返回目录,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

4、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地理位置,地质灾害,平原向山地高原,农业区,夏季,暴雨,2.人为原因 (1)人地矛盾日益突出:_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人口迅速增长_不断减少。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_制度、生产建设中的不合理土地利用。 (3)破坏植被:_规模的不断扩大、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_、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_综合发展。,返回目录,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生产力水平低,农林牧,人均耕地,轮荒耕作,农业垦荒,土地利用结构,(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 _;扩大林、草种植

5、面积;开展矿区 _工作。 (3)以综合治理为手段 a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 _相结合;治理与 _相结合。 b目的:改善 _,配合当地群众 _,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固沟、 _、保源。 (2)农业技术措施 a管理措施:平整土地、 _、田间管理、 _、轮作套种。,返回目录,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耕作用地,增施肥料,土地复垦,生态效益,开发,生态环境,脱贫致富,护坡,栽培种植,b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 _、喷灌和滴灌技术, _。 c目的:提高土壤肥力、 _、发展生产。 (3)生物措施,返回目录,第34讲

6、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地膜,科学施肥,保持水土,还林还草,有机质,恢复,抗侵蚀能力,3.成功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 特别提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类治理措施其作用和功效是不同的,工程措施见效快,生物措施是根本,农业技术措施是关键。,返回目录,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 探究点一 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黄土高原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图341,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

7、黄土高原为例,特别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并不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在我国江南低山丘陵区,由于人口、城市、产业集中,加上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因此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地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例1 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怒江州海拔1 500 m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 5002 000 m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42,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

8、为例,(1)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2)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及滑坡和泥石流等。 (2)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和扩大植被;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旅游业等。,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解析 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是建立在破坏植被、陡坡开荒的基础之上的,极易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地质灾害等,因此才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

9、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探究点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方面与地形、气候、土壤、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有关。特别是人类出现以来,尤其进入20世纪,人为因素表现得更为明显。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改变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状况,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如下表所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方法 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在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时可从自然原因

10、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 例2 2012镇江模拟下图(见图343)为国外某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侵蚀水平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面积(单位:hm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将图中四种土地利用类型,按照侵蚀状况由好到差进行排序。 (2)由上题得出林地的侵蚀位次,简要说明其原因。,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图343,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答案(1)林地侵蚀安全水平最好,草地次之,牧场地第三,农田最差。 (2)林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环境效益。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林地侵蚀安全水平的面积所

11、占的比例最大,草地第二,牧场第三,农田最差。第(2)题,结合森林的环境效益有针对性地回答。,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探究点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图344,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例3 2012黄冈模拟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及其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按要求完成各题。 图345,返回目录,考

12、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图中甲代表的地形区名称为_;乙为_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 (2)在A、B、C、D四处,最适宜建窑洞的是_,为什么? (3)对a、b、c、d四处采取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_。 Aa平整土地,建成农耕区 Bb营造防护林,拦泥护坡 Cc修筑水平梯田,建林果基地 Dd打坝建库,拦泥蓄水,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答案(1)黄土高原 渭河 地堑 (2)D D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且处于山脊分水岭,比较干燥,不易渗水;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而A位于阴坡,B处在黄土峁的顶部,C处在山谷处。 (3)

13、BD,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及国土综合整治的内容。第(1)题,甲、乙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可依据经纬度或者省区轮廓来进行判断,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两侧岩块上升、中间岩块下沉而形成的地堑。第(2)题,窑洞的建设要求有坡度平缓、向阳、不易渗水等条件,这里要结合生活常识来进行思考。第(3)题,结合教材所学,尤其是迁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首先可以判断a、b、c、d所处的位置,a属于黄土峁、b和c属于沟谷地带、d属于沟谷出口处,然后据此判断措施。,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技能

14、提升34 措施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典 例 精 析 2012广东卷 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346),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346,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少耕、免(休)耕,退耕还草;加强牧场生态管理,划区轮牧;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 解析 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结合材料信息不难得出答案要点。,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信息获取 (1)题干信息:题干说明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要求回答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这种危机。 (2)图示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西部地形特征。进一步分析可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思路引领 确定考查对象(应对土地退化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