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试题试题6-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518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试题试题6-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8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试题试题6-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8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试题试题6-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8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试题试题6-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8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试题试题6-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试题试题6-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试题试题6-有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江苏省江苏省 20182018 高考考前全真模拟试卷(高考考前全真模拟试卷(6 6) 地理试题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图 1 中四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曲线表示某地昼长随季节 变化的情况。读图回答 12 题。 1关于四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四地白转线速度的关系是一 B四地由南向北的排序为 C两地位于南半球,两地位于北半球 D四地纬度值均为 23。2666。34 7 【解析】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2、地,因为地位于北半球,且四地中位置最靠北;两地 一年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两地位于北半球,地一年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位于南 丰球,地一年中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为 90。 ,位于赤道,排除 C、D;故选 A。 2下列四地中,昼长变化与曲线最接近的是 (C) A地 B地 C地 D地 【解析】 读图可知,夏至日,曲线的昼长为 18 小时 30 分钟,可以推测该地纬度位置较高。 下图为“浙江某地 11 月 2428 日天气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34 题。 - 2 - 3图示日期内,该地的气温变化趋势及原因 (D) A.气温直线下降;受偏南风影响明显 B昼夜温差减小;冷锋过境及白

3、昼渐短 C最高气温下降;太阳高度角逐渐下降 D气温波动下降;太阳辐射日变化及冷锋过境 【解析】 图中两条线能反映气温变化。总体上是处于下降状态,但不是直线下降。影响气温的根本原因 是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既受太阳高度影响,也受天气状况影响。由气温与天气状况可知,该地前几天阴雨, 气温高,随后天气转晴而气温下降,说明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 4与 26 日夜间气温较高有关联的是 (B) 大气逆辐射强 白天日照时间较长 白昼较前一天长 白天地面吸收热量多 A B C D 【解析】 图中显示 26 日白天天气晴朗,太阳辐射疆而地面吸收的热量多,晚上为多云天气,大气中水汽 较多而大气逆辐射强,因而保温作用强

4、,所以晚上气温较高。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图 3 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 伏影响呈波形,水流速度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 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 56 题。 5坡是 (A) A迎水坡,流速慢 B迎水坡,流速快 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解析】 根据材料及图中的水流方向,可以判断坡为迎水坡,且该坡为上坡,水流速度较慢,故以 - 3 - 沉积作用为主。 6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 (C) A.维持原地 B往复摆动 C向上游移动 D向下游移动 【解析】 处为背水坡且为下坡,水流速度快,泥

5、沙被侵蚀,长时间后水下沙坡将向上游方向移动。 下图是我国贵州某地地质地形图(从,岩层年龄由老到新) ,该地大部分地区已开辟为梯田。读 图回答 78 题。 7K 岩石最有可能是 (D) A玄武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类型、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根据岩层序列及新老关系可以判断,之间有部分 岩层缺失,处花岗岩为岩浆侵入而形成,因此处的石灰岩可能因高温而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8有关该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A若当地突发暴雨,甲处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B乙处的地貌是堆积作用形成的 C该地地表水丰富,梯田农业水源充足 D受内力作用的影响,岩溶地貌分布广 【解析】

6、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甲地位于山谷,云贵地区夏季多暴雨,可能形成泥石流灾害。该地喀 斯特地貌为主,属于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 图 5 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 植被类型。读图回答 910 题。 - 4 - 9南半球缺失的植被类型序号及其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B) A.一海陆位置 B一海陆分布 C一海陆分布 D一地形 【解析】 图中是热带雨林带、是热带季雨林带、是热带草原带、是热带荒漠带、是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温带草原林带、是温带荒漠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 由于相应纬度没有陆地分布而缺

7、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南美洲大陆南部东岸有巴塔哥尼亚沙漠,属于温带荒漠 带。 10关于北半球的植被类型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农业类型主要为畜牧业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植被具有叶大、根深的特点 【解析】 依上题分析,所在地区最有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侯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多发 展畜牧业。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右图是“我国某地人口自然增长轨 迹示意图” ,图中划分了 a、b 人口增长阶段,虚线为预测段。读图回答 1112 题。 11关于图中各阶段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a 阶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

8、高阶段 B1970 年是该地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 Cb 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 D全面二孩政策促使人口向方案发展 【解析】 由图可知,a 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也很高,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1970 年人口出生率 最高,但此后至 2014 年前后自然增长率仍然为正直,人口总量继续增加b 阶段初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 上升;全面二孩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有所回升,故 D 答案正确。 - 5 - 12若南通市人口发展呈现方案 I 趋势,则该地 (B) A.人口总数一定持续减少 B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 C环境承载力有较大提高 D.将会出现严重的就业压力 【解析】 若人口发展呈现 I 趋势,人口总量不一

9、定减少,因为还需考虑人口机械增长带来的变化;环境承 载力受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不一定因人口变化而提高;该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及老龄化加剧,也有可能导致 劳动力不足。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 7 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读图回答 1314 题。 13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B)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解析】 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 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董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 14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

10、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甲为一级站点,乙、丙为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 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 商务区的分布。 图 8 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 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回答 1516 题。 - 6 - 15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C) A. To 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 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 年经历产

11、业结构调整 DTl 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需要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解读。 该区域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均工资水平自 Ti 至 T。阶段大幅上升。To 年剩余劳动力较多且人均工 资较低,说明该时期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To 至 Ti 阶段平均工资较低,最有可能以劳动密集型企业 为主,工业类型较单-;Ti 至 T2 阶段人均工资明显上升,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产业优化升级,C 为正确答案; T2 以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但不能说明生产衰退。 16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B)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12、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解析】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甲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时间更短;乙可能是技术指向型企 业,进入该区域对间较晚,附加值较高。 随着中央农业政策的落实,我国许多地方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 销往国内外,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而且为我国农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图 9 为我国部分优 质农产品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 7 - 17甲、乙两地均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A.甲地位于黄河河谷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露天蔬菜仍可正常生长 B甲地位于青藏高

13、原且纬度较高,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乙地地处沿海,降水丰富,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利于蔬菜生长 D乙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冬季热量较丰富,满足蔬菜生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中甲地为青藏高原东北 部的湟水谷地,该地因地形因素受寒潮影响较小,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乙地位于海南,当地 农业生产并不依赖于灌溉条件,该地水热条件优越,利于蔬菜生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18关于图示主要农业生产基地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近几年甲地农业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生态退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B乙地利用当地优越的热量

14、条件发展特色农业,成为花卉、蔬菜主要的供应基地之一 C丙地由于农业开发不合理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解决措施主要是大面积植树造林 D丁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寻致种植结构调整 【解析】 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气候较干旱,由于不合理的农业活动,荒漠化较为严重,但该地气候 条件不适合大规模植树造林,故 C 答案符合题意。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 江淮地区降水与东亚夏季风与副高压脊线有着重要关系。读图 10 回答 1920 题

15、。 - 8 - 19关于夏季风与东部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A夏季风越强,北方夏季降水越多 C副高压脊线变化引起降水变化 B夏季风强度弱,南方夏季降水多 D副高压脊线越偏南,降水就越少 【解析】 江淮地区的降水与副高的位置及夏季风的强弱进退密切相关,副高位置偏南,我国易出现南涝北 旱,反之则出现南旱北涝。 20与江淮地区纬度相同的大陆西岸相比,气候类型截然不同的原因是 ( AD) A大气环流 B地表形态 C洋流性质 D海陆位置 【解析】 同纬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因素,及风带气压蒂的季 节移动,冬季因其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2016 年 10 月 10 日,全球第一个没有土壤、没有水,只用海水和太阳能的沙漠农场在南澳大利亚州沿 海正式运营了。新颖农业生产方式称为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 20 万平方米,是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 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图 11 为落日农场位置及 其温室室内景观。据此回答 2122 题。 21夏季,农场温室地面上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 AB) A抑制过高气温 B增加湿度 C提高肥力 D增强光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农业的区位因素及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