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历史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504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历史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4月)历史试题(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附东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2、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兴衰荣辱,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黄花岗起义的爆发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 新中国开国大典举行A B C D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A确立中共领导地位 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C通过协商监督民主 D具有广泛民意基础3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地方政府发布行政命令,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如“迪化”改为“乌鲁木齐”,“镇西”改为“巴里坤”等。有的少数民族称谓虽然没有

3、侮辱性的含义,也根据少数民族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更改。这可以印证A新疆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历史悠久C新疆地区和港澳地区都拥有高度自治的权利D少数民族的称谓由地方政府决定4“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是A要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 B要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C要加强人民对社会的监督 D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5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A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B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C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D实现

4、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6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A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 B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C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D“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7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实现国

5、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8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A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B“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C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D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9“国民党特务指使人在中国租用的印度航空公司专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上放置定时炸弹,造成中国代表团成员及各国记者共11人遇难。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予难。”与上述事件直接相关的国际会议是A1953年中印有关西藏问题的

6、谈判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大会议10“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评论的是A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C1955年的亚非万隆国际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11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到:“(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A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B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12第25届联合国大会之后,尼克松意识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巳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1970年,美国被调査的33份主流报纸中,有27份报纸“直率地表示支持。让北京获得席位”。由此可见A中美关系已开始实现正常化 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C美国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D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13人民日报在1978年3月以一整版篇幅介绍了埃德加斯诺的生平,突出强调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以及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在篇末使用“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的结论。当时,人民日报此举的主要用意是A扭转国人旧有的美国印象 B树立美国爱好和平的形象C推动中美两国关系

8、的解冻 D颂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14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这一致辞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 B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C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 D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的重大突破,根本原因是A中日建交 B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C中美建交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61947年法国总理拉马迪埃说:“每一笔贷款的给予都取决于政治现实,每获得一笔贷款,我

9、们的独立就要减少一些。”他的言论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组织”的成立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7从1947年2月到1948年2月,苏联先后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其意图是A遏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 B应对东欧国家经济危机C打造苏联为首的经济共同体 D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81949年杜鲁门在亚非拉地区抛出了“第四点计划”,把它作为“对共产主义最强烈的消毒剂”。至1953年,美国向亚、非、拉35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2400多名技术人员,并拨款3亿多美元。此计划A加速了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B是美国冷战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C消

10、灭了亚非拉的共产主义势力 D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191969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在向联合国大会所作的年度报告中对当时的形势很悲观:“在过去的12个月中,国际形势仍在恶化我几乎说不出整个世界在实现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目标方面取得了什么进步而且,我强烈地感到时间愈来愈不够用。”这里的“时间愈来愈不够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逐渐处于劣势C二战后联合国被美国操纵 D大国强权政治促使地区冲突严重201947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

11、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 B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C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1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A美国实力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B两极格局结束,美国重视西欧C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 D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22下图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最深远的影响是A美欧日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 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D西欧开始加强政治上的联合23下表反映

12、了19611993年间参加不结盟运动会议参会国家的统计情况,从表中内容可推知年代会议参会国总数1961年第一次会议25国1970年第三次会议54国1979年第六次会议95国1989年第九次会议101国1992年第十次会议108国A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秩序 B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于世界舞台C更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了显著成就24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剧变。其剧变的实质是A政局动荡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社会矛盾激化 D脱离社会主义阵营25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凡棉田,于清明前先下壅、或粪、或豆

13、饼、或生泥,多寡量田肥瘠。”“苗育二尺以上,要打去冲天心(即顶心),旁枝长到1.5尺,亦可打去边心,使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一记载体现了: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小农经济的长期主导 D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26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这一现象表明A西周宗法制度尚存 B注重保护生态平衡 C农业受到官府重视 D立法过于严苛细密27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材料反映了A江南耕种

14、水田获利最多 B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C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8宋神宗时期,东南六路(两浙、淮南、江东、江西、湖北、湖南)的两税、商税、盐酒课、茶税、免役钱等项目所占国家财政收入总额数仅是北方(开封府、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的79.6%。这反映A商业税开始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B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渐趋削弱C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北方主要赋税收入小于东南地区29下表是宋代书院及宰相籍贯分布情况统计。以下结论,最准确的是:A宋代南方地区在学术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B宋代思想文化的地域性色彩突出C宋代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地位优势渐失 D宋代科举录取人数南北差距明显30张履祥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