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7493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2、,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朝服衣冠 (2)明日,徐公来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时时而间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多用排比句,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战国策整本书的语言特色。仔细体会第段邹忌对齐

3、威王说的话,从排比的角度谈谈表达效果。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也爽快地接受了。那么,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来源】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李市中学、白沙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半期升学模拟联考语文试题【答案】1(1)穿戴 (2)第二天 (3)确实 (4)偶然2(1)从这一点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严重啊。(2)(邹忌)照着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城北徐公美。3邹忌运用两组排比句劝谏齐威王,增强了语势,从各个方面讲明道理,增强了说服力,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4那句俗语没有错。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必须逆耳之言才起作

4、用。我们要讲究劝诫的方式,既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又要被人接受,能让人愉快当然更好,忠言未必逆耳。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5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见往事耳(2)蒙乃始就学(3)及鲁肃过寻阳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紧扣“劝”字,依次交代了“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脉络分明,层次清晰。B. 鲁肃发自肺腑的惊叹和“结友”的举动,从侧面反映了孙权劝学的成功。C. 本文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略写吕蒙“就学”,展现了史书记事简练的特点。D.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自己当年求学的经历现身说法,强调了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本文则以吕蒙学有所成的史例,突出了博闻强识对于人成才的意义。【来源】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预测卷(一)【答案】5(1)了解(2)从事(3)到6(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2)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6、,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7D8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7、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乙】蜀之鄙(边境)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鄙二僧)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惩山北之塞 _ 甚矣,汝之不惠_西蜀之去南海 _子何恃而往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吾欲之南海,何如? (3)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从愚公和僧贫者身上

8、得到了什么启发?【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二模)语文试题【答案】(1)苦于;同“慧”,聪明;距离;凭借,依靠(2)(愚公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和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我打算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3)都运用对比。启发: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了两座大山;僧贫者凭借双脚云游南海并胜利归来。人要立志,并要付诸行动;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文言文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

9、答谢中书书)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选自曾国藩家书)注: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 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不售:不中。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

10、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B.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C.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D.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10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四时俱备 俱 夕日欲颓 颓 或好作诗古文 或 恐因愤激之久 恐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12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7年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答案】9B10(1)全,都 (2)坠落

11、(3)有的人 (4)担忧,恐怕1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12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 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意思对即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

13、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3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名之者谁 (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3)杂然而前陈者 ( )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都生动而含蓄地表现了欧阳修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B. 这篇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失意而沉迷于山水的消极人生态度。C. “临溪而渔,酿

14、泉为酒”写出了“太守宴”的就地取材、不事铺张、不讲排场,也反映了滁州当地的富足。D. 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来源】广东省2017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卷(四)语文试题【答案】13(1)取名,命名(2)消散 (3)纷繁杂乱14(1)醉翁的情趣不是在酒上,而是在于山光水色之中。(2)(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的。15B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16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