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第一朵杏花.ppt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7334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第一朵杏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第一朵杏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第一朵杏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第一朵杏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第一朵杏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第一朵杏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第一朵杏花.ppt(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第一朵杏花,,资料宝袋,竺可桢(18901974) 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科学史家和教育家。字藕舫,浙江绍兴人。哈佛大学博士。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教授,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科院副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学会会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以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和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代表作有物候学等。,预习检查,1.会写8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

2、句子。(重点)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竺可桢爷爷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难点),,字词乐园,株-( )=( ) 乏+( )=( ),株:左右结构,右边是朱,不是未。,课文详解,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看到”“便”“数了数”等词语表现了竺可桢爷爷对周围的事物十分留意,观察得很仔细。,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 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又”字反映了竺可桢爷爷以前经常看花,今天又看花了,表现了他的态度认真。

3、,,课文详解,“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写孩子的不理解,为下文写第二年孩子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埋下了伏笔。,,课文详解,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一句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吹绿”写出了春天到来,柳树发芽变绿的动态;“吹青”写出了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悄悄萌发的动态;“吹皱”写出了春风

4、吹过,给河水带来的动态变化;“吹鼓”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杏花含苞待放的形态,课文详解,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刚才。” “是第一朵吗?”“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快步”表现了竺可桢爷爷非常兴奋的心情。,,课文详解,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

5、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zhn)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这句是竺可桢爷爷针对搞科学研究的态度说的话。“曾不止一次”说明竺可桢爷爷曾反复强调这句话,体现了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这也是全文的中心句。,图解结构,概括主题,课文通过对竺可桢爷爷精确记录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描述,赞扬了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写法点拨,本文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是通过对话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第25自然段的第一次对话,通过对话表现了竺可桢爷爷不仅

6、自己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教育孩子也要留心观察。通过这些对话,一个对科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家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也可以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才可以把文章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拓展提升,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李商隐日日),心灵感悟,本篇课文对话传情,映现人物。通过对话,一个对科学研究执

7、着、严谨的科学家形象栩栩如生地映现出来。,,随堂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mng mi( ) fn hng( )zhn ki( ) yng lin( ) chu zhu( )jng qu( ) 二、辨字组词。 株( ) 赠( ) 概( ) 珠( ) 僧( ) 慨 ( ),三、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郑重( ) 精确( ) 估计( ) 推断( ) 掌握( ) 顷刻间( ),随堂练习,四、仿写排比句。 例: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五、阅读百花园。 竺可桢的自然日记 “3月12日,气温最高5,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北海冰融。”他进公园,不是像一般人

8、那样为了游览,而是为了对公园里的山水、花草等进行观察。他想知道:哪天北海的冰开始融化,哪天桃花开放,哪天白色的柳絮飞舞,哪天布谷鸟初次鸣叫几十年对大自然的观察,竺可桢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随堂练习,他能从千树万枝中发现长出的第一片绿叶,从喧闹的城市噪音中听出第一声蛙鸣,透过空中密如蛛网的电线看到第一只燕子,从春风中辨认出第一丝柳絮他把看到的都记录在大自然日记里: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花。” “4月20日,燕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5月23日,布谷鸟初鸣。”,随堂练习,,观察这些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有

9、什么用呢?冰融花放,絮飞鸟来,都是物候学的信号,它们同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弄清楚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反应,可以用来预测农时,指导农业生产,还可供预报天气时参考。竺可桢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在北海公园观察了二十多个年头,从而绘制出一幅十分珍贵的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曲线图。,随堂练习,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游逛( ) 灵敏( ) 辨别( ) 描绘( ) 2.竺可桢到公园不是为了游览,那是为了什么呢? 3.哪些内容体现了竺可桢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在文中画出来。 4.竺可桢为什么要观察这些自然现象呢? 5.根据短文内容,你觉得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随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