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 血液透析-2.血管通路

上传人:血*** 文档编号:8827287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书 血液透析-2.血管通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科普书 血液透析-2.血管通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普书 血液透析-2.血管通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书 血液透析-2.血管通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为何血液透析病人要建立血管通路我们称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液透析是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净化后再回到病人体内,将血液引出体外和回输体内的血液通路即称为血管通路。对于透析病人而言,没有管路是不可能进行血透的,而且人体正常的静脉是不能承担这个任务的,也就是说达不到足够的血流量,透析是无法进行的。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至关重要,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充分透析的重要保证。大概有25%的透析患者住院是因为血管通路问题。血管通路失败是透析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早期计划,大概有75%的初次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这样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一个好的透析中心应该改进血管通路方式以降低

2、不良血管通路引起的并发症,包括尽可能使用动静脉内瘘;尿毒症患者早期建立 动静脉内瘘;及早发现和处理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2.应如何选择建立血管通路 选择血管通路要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如果临时做几次透析,或估计病人能在一个月左右脱离血透,或由于病情较重承受建立透析通路的手术,或等待内瘘成熟时,可以采用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的方法,一般包括颈内静脉和股静脉临时导管,直接动脉或大静脉穿刺的方法,由于操作困难或者容易导致动脉瘤等并发症,因此很少采用。如果病人需要长期维持性血透(6个月),应建立静脉内瘘。估计透析时间在两者之间的,或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可以采用长期导管。3.什么时间建立血管通路 透

3、析之前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定期随诊专科医生,早期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能够降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一般情况下,应该在预计透析开始前1年考虑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第一次动静脉内瘘至少应该在预计透析前3个月开始建立;合成的人造血管瘘可以再需要前1年植入;临时性血管通路在使用时插管。4.临时血管通路的类型 包括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5.长期血管通路的类型 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及长期静脉插管6. 建立动静脉内瘘前做什么准备 造瘘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量向手术医生讲明自己以前有什么病史,比如是否有过中心静脉插管史、近日有没有出血的情况等,因为这些情况可以直接影响造瘘的效果;要学会怎样保护手臂静脉所有尿

4、毒症患者包括透析患者都应尽量避免使用前臂头静脉输液或静脉穿刺,避免锁骨下静脉插管;造瘘前要锻炼术侧血管,并让医生评估血管状况,尽可能建立比较理想的动静脉内瘘。7. 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应注意事项 内瘘手术后早期需要注意:创口渗血,如渗血较多,应及时换药;如疼痛难忍,可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等;术后服用抗生素3天,预防切口感染;术后应抬高手术侧肢体,勿压迫,勿屈曲,衣袖宽松,确保血流通畅;两周后切口愈合,可以考虑拆线。8.动静脉内瘘日常自我维护 一般术后两周开始锻炼,如“弹性握力圈”或握拳运动等;但避免提抬重物;内瘘侧肢体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血管痉挛;术后若无特殊禁忌,坚持服用血小板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抵克

5、立得等,积极防治低血压,避免内瘘闭塞;一般应避免内瘘侧肢体静脉注射、静脉采血和测血压等;经常触摸内瘘处,如内瘘消失提示内瘘闭合,应及时就诊;血透结束后24小时开始热水敷(穿刺点或者淤血出皮肤,并用喜辽妥药膏轻轻涂抹按摩5-10分钟,必须时可以马铃薯薄片贴肿胀以利消肿。如此每天两天,直至下次血透。9.哪些原因会引起动静脉内瘘感染 透析引起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危险性比较小,主要是穿刺处针孔愈合时间较长,反复穿刺同一个部位,而且形成细菌侵入的门户。常见的感染原因有:(1)反复穿刺同一部分,痂皮下常常隐藏着细菌,下次穿刺时容易带进细菌引起感染。(2)皮肤消毒不严格。(3)动静脉内瘘皮肤感染,在感染皮肤处穿

6、刺。(4)透析结束后穿刺处出血,敷料脱落造成污染等。10.哪些原因会引起动静脉内瘘堵塞引起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如下因素:(1)最为常见的原因是治疗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过长、压力过大,使动静脉内瘘中血流不畅造成瘘内凝血。(2)透析治疗中除水过多致使患者动静脉内瘘中血流缓慢形成凝血。(3)特殊情况还有睡觉时内瘘侧肢体受压时间过长,做事时内瘘肢体上举时间过长等等。(4)感染、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失后,血管内皮增生形成狭窄,使血流缓慢形成阻塞等。11.深静脉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日常自我维护 血透导管日常维护:宣教留置导管的重要性,不可自行拔管。观察创口处有无出血、红肿,如出血可用压迫的方法,及时就诊。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如隧道口渗出,可用消毒棉签纱布清洁;洗澡应避免打湿导管。注意固定导管,防止扭曲、滑脱。避免牵拉、挤压,避免特殊的体位如倒立等;避免硬物损伤、避免穿粗糙的衣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内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