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讲 绪论 美学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7278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一讲 绪论 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哲学]第一讲 绪论 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哲学]第一讲 绪论 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哲学]第一讲 绪论 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哲学]第一讲 绪论 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第一讲 绪论 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一讲 绪论 美学(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绪论,流云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从微风中,飘来流水音, 从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流云小诗,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某尼悟道诗,美学,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古老:2500多年的历史 中、西方都有美学观念 年轻:18世纪中叶 1750年,美学学科的成立,德 莱布尼兹 精神世界 知:逻辑学 真(理性) 情:? 意:伦理学 善(道德),莱布尼兹,德鲍姆嘉通 情:美学美 1735年,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 第一次使用“美学”:希腊词语“埃斯特惕卡” (Asthetica) 1750年,以“埃斯特惕

2、卡”命名美学第一卷 “美学”这一术语流行开来。,美学的中译1,德国传教士罗存德( Wilhelm Lobscheid, 1822-1893 )1866年著英华字典,将aesthetics译为“佳美之理”和“审美之理”。,美学的中译2,德国传教士花之安(Ernst Faber, 1839-1899)1873年著大德国学校略论一书,其中涉及美学的内容:一论山海之美,二论各国宫室之美,三论雕琢之美,四论绘事之美,五论乐奏之美,六论辞赋之美,七论曲文之美。 1875年著教化议一书,正式使用“美学”一词,并说明它包括丹青、音乐等学科。,Ernst Faber, (1839-1899),美学的中译3,18

3、83年中江兆民(1847-1901)翻译出版法国人维隆的维氏美学时,使用汉语“美学”一词。 1897年康有为(1858-1927)编辑出版日本书目志,列有维氏美学。 1902年王国维(1877-1927)翻译牧濑五一郎的教育学教科书和桑木严冀的哲学概论,不仅使用了“美学”一词,而且使用了美感、美育、审美、优美、壮美等词,同年,在一篇题为哲学小辞典的译文中,明确把Aesthetics译为“美学”、“审美学”,并介绍了一个定义:“美学者,论事物之美之原理也。”,舒斯特曼对中译的异议,Ultimately, the simpler bigaku (science of beauty) was ado

4、pted as the established Japanese rendering of the term “aesthetics,” having been introduced by Nake Chomin for his translation of Eugne Verons Lesthtique (1878). This narrow definition of the field in terms of beauty has not been helpful because it does not do justice to aesthetics connection with t

5、he wider concept of sensory perception (aesthesis).,Richard Shusterman “Art and Soci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vol. 13 (2009),美学的研究对象,1,关于美的学科 回答“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鲍姆嘉通为代表 3,艺术哲学 黑格尔为代表,美学的对象 之关于美的学科,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 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 天体的运动是和谐的,

6、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Pythagoras (572 BC?497 BC?),美学的对象 之关于美的学科,毕达哥拉斯: 数当作世界的本源 在空间几何关系、数的结构关系上把握世界 希腊雕塑、希腊美学乃至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造型性或形体性 (中西艺术的区别),美学的对象 之关于美的学科,持矛者 波利克里托的雕塑 形体性特别明显,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部位和整体的关系,都体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比例。,美学的对象 之关于美的学科,柏拉图(Plato): 427年柏拉图生于雅典,其父母均出自名门望族。 柏拉图的原名叫阿里斯托克勒。“柏拉图”在希腊语中是“宽阔”的意思,柏拉图的胸肩宽阔,也说他

7、的额头宽阔,于是他的原名被“柏拉图”所替代。,Plato(427 B.C.347 B.C.),美学的对象 之关于美的学科,柏拉图(Plato):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Socrates P.K. Hippias,S 美是什么?,H:美是黄金,S: 美是难的。,H:美是恰当的,大希庇阿斯篇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作为天才的追问

8、,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美学的对象 之关于美的学科,柏拉图(Plato): 美本身: 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它不是在此点美,在另一点丑;在此时美,在另一时不美。在此一方面美,在另一方面丑;它也不是随人而异,对某些人美,对另一些人就丑。还不仅如此,这种美并不表现于某一个面孔,某一双手,或是身体的某一其他部分;它也不是存在于某一篇文章,某一种学问,或是任何某一个别物体,例如动物、大地、或天空之类;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back,美学的对象 之关于感性认识的学科,鲍姆嘉通

9、( Baumgarten 1714 1762): “Aesthetica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类理性(analogi rationis) 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Aesthetica涉及了三个领域:第一,作为哲学认识论中的一种思维学说,它涉及了感性认识,成为感性学;第二,作为研究美的本质认识和一般规律的学说,它是美学;第三,作为一般艺术理论的学说,它研究了艺术美的构成、创造、欣赏,成为艺术哲学。,back,美学的对象 之艺术哲学,黑格尔(Hegel): “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

10、艺术。 对于这种对象,伊斯特惕克(sthetik)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伊斯特惕克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有人想找出另外的名称,例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个名称既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就无妨保留。我们的这门学科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黑格尔美学“全书序论”,Hegel (1770-1831),美学的对象 我们的看法,客观方面:美(审美对象)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式):艺术 审

11、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美学的学科定位,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2、从关于感性认识的角度来看,美学是与逻辑学并列的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科学。 3、从艺术哲学来看,美学同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文化哲学、经济哲学、教育哲学等等一道,组成哲学的应用学科。,康德(1724-1804) 判断力批判导言,美学的三种形态,以鲍姆嘉通于18世纪中期创立美学科学为标志,可以将2500多年来的西方美学划分为三种形态: 1、前学科形态 其一,以柏拉图为代表的集中于美的研究 其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美学集中于

12、艺术(悲剧)的研究。 2、学科形态 鲍姆嘉通、康德、黑格尔 3、后学科形态 美学的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转向,美学的后学科形态,美学的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的转向: 以科马和梅拉米德的项目为例,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审美共识。 美籍俄罗斯前卫艺术家科马(V. Komar)和梅拉米德(A. Melamid)在1993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一个名为“人民的选择”的系列绘画项目,用民意测验的形式,在不同的国家调查人们 “最喜欢的绘画和最不喜欢的绘画”。他们根据民意测验的数据,绘出了不同国家的人们最喜欢的绘画和最不喜欢的绘画。,美国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中国人最喜欢的

13、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俄罗斯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乌克兰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冰岛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丹麦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芬兰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法国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德国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荷兰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意大利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葡萄牙人

14、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土耳其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肯尼亚人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网民最喜欢的画PK最不喜欢的画,最喜欢的画,最不喜欢的画,美学的后学科形态,美学的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的转向: 科马和梅拉米德的项目的结论 : 蓝色被证明是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颜色,其次是绿色;人们更喜欢写实的具象绘画而不是抽象绘画;最喜欢的画面构成要素有水、树木和其他植物、人物(尤其喜欢妇女和小孩,同时也喜欢英雄人物)、动物(尤其是大型哺乳动物,包括野生的和驯化的在内)。,20世纪初 代表人物:王国维、蔡元培等

15、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 代表人物:蔡仪、高尔泰、朱光潜、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学热,二十世纪三次美学热潮,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蔡仪:客观派 “美在于客观的现实事物,现实事物的美就是美感的根源,也是艺术的根源。” “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者的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 “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就是以非常突出的现象充分的表现事物的本质,或者说,以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力的表现事物的普遍性。” 新美学,蔡仪 (19061992),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高尔泰:主观派 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没有客

16、观的美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论美,高尔泰(1935) 寻找家园,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朱光潜:主客观统一派 美既不在心也不在物,而在于心物的关系上。 “物甲”(物)与“物乙”(物的形象)的区分 “物甲是自然物,物乙是自然物的客观条件加上人的主观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换句话说,已经是社会的物了,美感的对象不是自然物而是作为物的形象的社会的物。美学多研究的也只是这个社会的物如何产生,具有什么性质和价值,发生什么作用;至于自然物(社会现象在未成为艺术形象时,也可以看作自然物)则是科学的对象。”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34-35页,朱光潜 (18971986),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