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疾病综合管理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119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疾病综合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疾病综合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疾病综合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疾病综合管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疾病综合管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疾病综合管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疾病综合管理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疾病综合管理,卒中仍是中国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来自中国国家卒中数据库(CNSR),共涉及14 70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结果显示1: 现存卒中患者750万 每年有250万中国人新发卒中 每年有160万中国人死于卒中 卒中超过心脏病,是我国人群总死亡第一位原因 利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推算中国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 30岁人群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从1993年的84.73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 1031.25亿元,去除物价影响后,实际增长5.3倍,年均增速为13.1,Liu L, et al. Stroke, 2011; 42(12): 3651-3

2、654; 陈静, 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11): 1263-1266,REACH研究显示:40%的脑血管病患者 合并冠心病或外周动脉疾病,CAD: 冠状动脉病;CVD:脑血管病;PAD:外周动脉病,共68236例患者入组REACH研究,其中18992例患有脑血管病(CVD)。脑血管病患者中,卒中53.7%,TIA 27.7%,卒中合并TIA 18.5%,Rther J, et al. Cerebrovasc Dis, 2008; 25: 366-374,多部位血管病变患者更易发生缺血事件,将仅含多危险因素(3个)的患者的病变部位设为0,包括有无症状性的劲动脉斑块及踝臂指数降

3、低的人群;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指CVD、CAD、PAD中至少包含两项。,有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单一部位患者发生缺血事件的概率增加约1倍,缺血事件:血管源性死亡、MI、卒中、伴或不伴入院,Steg PG, et al. JAMA, 2007; 297(11): 1197-1206,None multiple risk factors only (n=11587) 1 location (n=42716) 2 location (n=9542) 3 location (n=1132),0,4,8,12,16,20,24,28,32,CV Death,Nonfatal M

4、I,Nonfatal Stroke,CV Death MI and/or Stroke,CV Death MI Stroke and/or Hospitalization,Patients, %,Symptomatic Disease Locations, No.,卒中危险分层工具ESSEN评分中 所列危险因素大部分为血管因素,ESRS(Essen Stroke Risk Score)是基于CAPRIE研究卒中亚组的卒中预测模型,有助于分层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长期复发风险,0-2分:低危患者; 3-6分:高危患者;7-9分:极高危患者,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Lan

5、cet,1996;348:1329-39,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在于: 对脑卒中病因的诊断及危险因素的认识 医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病因诊断 针对不同病因,并根据危险因素的多寡和严重程度,对不同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分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中国指南中所列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8): 629-643.,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综合管理,药物治疗主要内容,根据病因的进行的抗栓

6、治疗 危险因素的控制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2014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抗栓药物推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8(4): 258-273,氯吡格雷在卒中领域中国获批适应症: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 赛诺菲不建议以任何与您所在国家所批准的处方信息不符的方式使用氯吡格雷,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 抗凝 vs 抗血小板?,WARSS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研究,共纳入220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显示 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不能降低卒中复发发生风险,同时显著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Mohr JP,

7、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5(20): 1444-1451,2009年 ATT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阿司匹林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2009年ATT Meta分析,纳入6项一级预防研究以及16项二级预防研究,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ATT) Collaboration, et al. Lancet, 2009; 373(9678): 1849-1860,2009 ATT Meta分析:阿司匹林显著增加颅外大出血、出血性或致死性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2009年ATT Meta分析,纳入6项一级预防研究以及16项二级预防研究,Antithr

8、ombotic Trialists (ATT) Collaboration, et al. Lancet, 2009; 373(9678): 1849-1860,CAPRIE研究: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显著降低 包括缺血性卒中在内的缺血事件终点发生风险,CAPRIE研究: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共纳入19185例近期缺血性卒中、心梗或外周动脉病患者,随机接受氯吡格雷75mg/d或阿司匹林325mg/d。,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 Lancet, 1996; 348(9038): 1329-1339,CAPRIE研究:氯吡格雷胃肠道出血事件 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CAP

9、RIE Steering Committee. Lancet, 1996; 348(9038): 1329-1339,PRoFESS研究: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降低 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与氯吡格雷无显著差异,PRoFESS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22析因设计,共纳入20 332例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其中18% 中国患者,长期随访2.5年。,Sacco RL, et al. N Engl J Med. 2008; 359(12): 1238-1251,PRoFESS研究: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 较氯吡格雷出血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颅内出血包括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出血性卒中、眼内出血、非卒中颅内出血,2

10、00.2015.001.017,Sacco RL, et al. N Engl J Med. 2008; 359(12): 1238-1251,不同的病因,不同的治疗选择,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2): 154-160,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的 指南推荐-首选氯吡格雷,卒中后加患者二字,卒中后加患者二字,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58-273. Stroke. 2014; 45: 2160-2236.,中国专家共识建议:轻型卒中患者应尽早给予双抗治疗21天,随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90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2

11、7):2092-2096.,氯吡格雷在卒中领域中国获批适应症: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 赛诺菲不建议以任何与您所在国家所批准的处方信息不符的方式使用氯吡格雷,权威指南推荐:轻型卒中患者应尽早给予双抗治疗,此后氯吡格雷单药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27):2092-2096. 2. 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258-273.,氯吡格雷在卒中领域中国获批适应症: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 赛诺菲不建议以任何与您所在国家所批准的处方信息不符的方式使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

12、主要内容,根据病因的进行的抗栓治疗 危险因素的控制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高血压增加卒中复发风险,纳入1个月内发生卒中的662例患者进行的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随访至48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Alter M, et al. Stroke, 1994; 25(8): 1605-1610,降压治疗显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7项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共涉及15 527例发生过卒中或TIA的患者。,Rashid P, et al. Stroke, 2003; 34(11): 2741-2748,PROGRESS研究:患者基线血压水平越高, 接受降压治疗更显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PROGRESS研

13、究(培哚普利预防卒中复发研究)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6 105例5年内患过TIA或卒中的患者,排除SAH(蛛网膜下腔出血)。,Arima H, et al. J Hypertens, 2006; 24(6): 1201-1208,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对降压药物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推荐,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3方面因素(II,B),2014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58-273.,LIFE研究:与阻滞剂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ARB更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

14、风险,“氯沙坦干预降低高血压患者终点事件(LIFE)研究”是一项随机、双模拟、平行试验。1195例糖尿病患者亚组分析,平均随访4.7年。,复合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Lindholm LH. Lancet, 2002; 359(9311): 1004-1010,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水平?,在参考高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58-273.,高血糖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对卒中数据库(Stroke Data Bank)中127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中位随访13个月。,糖尿病史患者, 2年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显著

15、增加1,66.3%,5年卒中复发风险显著增加2,110%,RR 1.663(1.142-2.423),纳入370例卒中发作患者,其中351例患者生存时间2天,98%进入为期5年的队列分析。,HR 2.1(0.95-4.4),Hier DB, et al. Stroke, 1991; 22(2): 155-161 Hankey GJ, et al. Stroke, 1998; 29(12): 2491-2500,ADVANCE研究:长期随访5年,强化降糖显著降低包括卒中在内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ADVANCE研究纳入11140 例年龄5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标准血糖控制组或强化血糖控

16、制组。强化治疗组接受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其他药物,HbA1c控制在6.5%;标准治疗组接受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HbA1c控制在7.3%。中位随访5年。,主要复合终点事件为主要大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心血管相关死亡)和主要微血管事件(新发或恶化的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复合终点。,10%,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 N Engl J Med, 2008; 358(24): 2560-2572,降糖治疗的血糖目标水平?,对于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可能带来危害(增加病死率,I,A)。,成年人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 (1)年龄40岁;(2)有糖调节受损史;(3) 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 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静坐生活方式;(5) 一级亲属中有 型糖尿病家族史;(6) 有巨大儿(出生体 重4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