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过秦论》第1课时 课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71079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过秦论》第1课时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过秦论》第1课时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过秦论》第1课时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过秦论》第1课时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过秦论》第1课时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过秦论》第1课时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过秦论》第1课时 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秦论,贾谊,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归纳掌握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理解课文中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本课首先由三首写贾谊的诗歌导入,进而介绍作者、解题、时代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事实,接下来听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进入课文讲解,了解第一段的内容。 在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事实时,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本课生字词较多,要帮助学生解决这

2、些拦路虎。,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解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贾生,指贾谊;宣室,未央宫的正殿。贾谊在汉文帝时担任朝官还很年轻因一些建议触犯权臣,被放逐。文帝在宣室祭神后接见了他,问鬼神的本源,贾谊说得头头是道。 “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

3、矛头直指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有讽有慨,寓慨于讽并发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贾谊祠,【诗文解释】 被贬职在这里居住了三年,但留给楚客的悲伤却是长久的。独自在秋草中寻找人迹,寒林中只看见夕阳西斜。汉文帝虽然是位有道明君还刻薄寡恩,湘水无情,凭吊又有谁能知道?寂寥的江山中树叶纷纷落下,可怜你不知为了什么事到这遥远的地方来?,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

4、付一生。,哭泣情怀吊屈文 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渡湘江时有感于屈原忠而见疏,作吊屈原赋,“因以自喻”。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贾谊后被征拜为梁怀王太傅,因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认为自己“为傅无状”,忧郁自伤,不久去世。作者非常赞赏贾谊的才华,认为他因哀伤而死不值得,并感到很惋惜。,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

5、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贾谊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 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贾谊井,贾谊祠,解 题,“过”,名词(过失、

6、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时代背景,现实:西汉初年,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相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大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战国 4500万 秦 4000万 西汉初年 1500万 ),经济凋

7、敝,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文帝时期,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粟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 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 针对这种社会现实,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

8、势的严重性,贾谊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下此文。希望借秦朝覆亡的历史来警戒当朝统治者。,史实: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前2 2 8年,攻邯郸,6年后灭赵;前227年,决河水灌大梁城,灭魏;前223年,派王翦率军60万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施用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收缴民间兵器,铸成十二个铜人;北筑万里长城,广修驰道,南开灵渠;大动干戈,北却匈奴,南击闽越。秦始皇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人民无法生活,不得不起来反抗,以求生路。陈胜起义,秦朝二世而亡。,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

9、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秦始皇灭六国时间表,秦始皇于 公元前230年灭韩; 公元前228年,攻邯郸,6年后灭赵; 公元前225年,决河水灌大梁城,灭魏; 公元前223年,派王翦率军60万灭楚; 公元前222年,灭燕; 公元前221年,灭齐。,战国形势图,合纵,连横 (连衡),秦灭六国顺序,秦朝疆域,东大海 西陇西 南南海 北长城,前206年 秦朝灭亡,前221年 定都咸阳 建立秦朝,临洮,辽东,万里长城,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大泽乡 前209年,咸阳 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遗址,秦始皇陵全景,中国

10、始皇陵,东方金字塔,课外欣赏,天下第一陵 -一块神灵的风水宝地,检查课文预习:,课文朗诵,崤函 雍州 窥周室 囊括 昭襄 蒙故业 膏腴 郡县 合从 缔交 陈轸 召滑 翟景 乐毅 孙膑,听朗读,读准下列字音:,xio,yn,ku,nn,xin,mn,y,jn,zn,d,zhn,sho,zhi,yu,bn,倪良 赵奢 逡巡 亡矢 遗镞 漂橹 乘便 履至尊 鞭笞 系颈 蒙恬 藩篱 隳名城 锋镝 践华 劲弩 瓮牖绳枢,听朗读,读准下列字音:,n,sh,qn,sh,z,pio,ch,chn,l,j,tin,fn l,hu,d,hu,jng n,wn yu sh,听朗读,读准下列字音:,氓隶 迁徙 墨翟

11、猗顿 蹑足 景从 锄耰 棘矜 銛 钩戟 长铩 谪戍 度长絜大 百有余年 万乘 作难,mng l,x,d,y,ni,yn,yu,j qn,xin,j,sh,zh,du xi,yu,shn,nn,古音异读,1、破音异读 前人又叫“读破”、“破音”。他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用法。 如“王”、“骑”、“衣”等。,3、古音异读 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读时仍读保留下来的古音。 如“会稽”、“燕”、“召”、“乐”、“翟”等。,2、通假异读 就是指甲字通假为乙字,即读乙字的音。 如“从”、“景”“没”等。,自由朗读课文,学习

12、第一自然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朗读第一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君臣 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占据,形作名,险要的地势,拥有,表目的,并吞,并吞,窥视,牢固地守卫,并吞,八方荒远之地,此指天下,“席卷”“包举”“囊括”“并吞”意思相近,可以换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 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辅佐

13、,代词,指秦孝公,名状在国内,建立,法令 制度,致力于,防守和作战,器械,名状在国外,使动用法,两手相合, 形容毫不费力,黄河以西,研讨、翻译并点评第一段,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孝公占据殽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关隘),拥有雍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探)周王朝,(象卷席日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

14、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 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等等优势,崛起,地理,据固;拥地;君臣固守,席卷;包举;囊括;并吞,政策,内;外,成功,拱手而取,雄心,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