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发热修改:59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082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发热修改:59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诊断学:发热修改:59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诊断学:发热修改:59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诊断学:发热修改:59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诊断学:发热修改:59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发热修改:59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发热修改:59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第一节 发热 主讲 周毅,课时安排:2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发热定义及六种热型的特点及 其临床意义 熟悉:伴随症状 了解:发病机制、问诊要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六种热型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难点:六种热型的区别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一节 发热 P16 一.发热的定义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 范围,称为发热(fever)。,二、发热的发生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 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 发热,(一)致热源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源: (1)各种病原微

2、生物 细菌及其毒素 病毒: HIV 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 柯萨奇病毒 真菌 钩端螺旋体,(2)炎性渗出出物和无菌性坏死组织 (3)抗原抗体复合物 (4)某些类固醇物质: 17 酮类固醇 (5)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外源性致热通过激活血液中的N、E、M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发 热,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 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 代谢增加,产热增多 骨胳肌阵缩(寒战),产热增多 作用于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1)白细胞介素-1(IL-1): 主要的内源性致热源 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合成并释放, 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

3、起发热。,(2)肿瘤坏死因子(TNF): 由巨噬细胞产生,可由内毒素诱导产生。 TNF可直接使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也可以激活单核细胞产生IL-1而引起发热。,(3)干扰素: 病毒等因素刺激机体后 淋巴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等产生的低分子量糖蛋白 刺激下丘脑释放前列腺素E2(PGE2)引起发热。 (4)其他: 白细胞介素-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二)非致热源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各种颅脑外伤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炎症,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癫痫持续状态、甲亢腺功能亢进症等。,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三.病因与分类 (一)感染性发热 病毒 细菌

4、 支原体 立克次体 钩端螺旋体 寄生虫,(二)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坏死物质吸收:大面积烧伤、大出血、内脏梗死、溶血反应、白血病等。 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 、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 5.体温调节功能失常: 中暑、安眠药中毒、脑出血 中枢性发热:有些致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源而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大于散热,称为中枢性发热。 特点:高热无汗,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

5、多为低热,属功能性发热范畴。 体温:37.338,原发性低热:数月至数年,热型较规则、波动多在0.5 度以内。 感染后低热: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仍未恢复正常 夏秋季低热: 多与体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有关,多见于幼儿。 生理性低热: 精神紧张、剧烈运动、月经前、妊娠初期,四、临床表现 (一)正常体温(增加) 口温:36.3-37.2 腋温:3637 肛温:36.5-37.7 (二)发热的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1以上,(三)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骤升型:几个小时内达39-40,常伴寒战 例如:疟疾,大叶性肺炎、流感 缓升型:数日内达高

6、峰,多不伴寒战 例如:伤寒、结核等,2.高热期 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 疟疾:数小时 大叶性肺炎:数天 伤寒:数周 表现:无寒战、皮肤发红、灼热、R增快、 出汗,3.体温下降期 下降形式: 骤降:数小时内降至正常,急性肾盂肾炎 渐降:数天内降至正常,伤寒 表现: 出汗多 皮肤潮湿,五.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定义: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体温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一)稽留热 1.定义: 是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2.图形: 3.见于: 大叶性肺炎、伤寒、

7、流脑等,(二)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1.定义: 指体温在39以上, 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2.图形: 3.见于:败血症、风湿热、脓肿等,(三)间歇热: 1.定义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反复交替出现。 2.图形: 3.见于: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四)波状热: 1.定义: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2.图形: 3.见于: 布氏杆菌病等,(五)回归热: 1.定义: 体温急剧上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

8、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2.图形: 3.见于: 回归热、霍奇金病等,(六)不规则热: 1.定义: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2.图形: 3.见于: 肿瘤、结核、风湿热、流感、支气管炎等。,发热的体征: 寒战 口干 出汗 皮温升高 结膜充血 心动过速 皮疹等:,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六.发热的伴随症状 (一)寒战 机理:由于皮肤散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引起畏寒。 大叶性肺炎 败血症 急性胆囊炎 急性肾盂肾炎 流脑 疟疾 钩体病,(二)结膜充血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钩体病,(三)单纯疱疹 流脑 流感 大叶性肺炎 间日疟,(四)淋巴结肿大 丝虫病 白血病

9、淋巴瘤 传单 淋巴结核,(五)肝脾肿大 病毒性肝炎 胆道感染 疟疾 急性血吸虫病,(六)出血 流出 败血症 急性白血病,(七)关节痛 猩红热 痛风 败血症 风湿热,(八)伴有皮疹: 1.麻疹 2.伤寒 3.猩红热 4.流行性出血热 5.流脑 6.过敏 7.带状疱疹等,(九)昏迷 1.先发热后昏迷 乙脑 流脑 中毒性菌痢 中暑 2.先昏迷后发热 脑出血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七.问诊要点 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的缓急、病程、发热高低、间歇性或持续性、诱因。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3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 呼吸系统:咳嗽、咯血、胸痛、咯痰; 消化系统:腹痛、呕吐、腹泻、黄疸; 泌尿系统:

10、尿频、尿急、尿痛、腰痛; 皮肤出血、紫癜; 头痛、肌肉关节痛等。,4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 精神状态、食欲、体重减轻、睡眠大小便等 5病后的诊断与治疗情况。 各种检查的结果,药物治疗的疗效反应等。 6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流产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作业与思考 一.选择题 1. 正常人一天中体温最高是 A 凌晨2-6点 B 下午1-6点 C 中午12点 D 晚6-9点 E 上午10-12点,2.下列关于体温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妇女月经期体温较高 B 青壮年体温较老年人高 C 剧烈运动体温可以升高 D 进餐后体温升高 E 孕妇体温较高,3. 下列不属于感染性发热的是 A

11、 大叶性肺炎 B 肺脓肿 C 中暑 D 伤寒 E 流行性脑脊髄膜炎,4. 非感染性发热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心肌梗死后低热 B 白血病 C 甲状腺功能亢进 D 流行性出血热 E 中暑,5.下列关于弛张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温升至39-40,持续数天,降至正常 B 体温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降至正常,后又升至39以上 C 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范围大于2,但都在正常以上 D 体温常至39以上, 24小时波动范围范围小于2,均在正常以上 E 体温常至39以上, 24小时波动范围范围小于1,6. 下列发热性疾病中,不伴有单纯疱疹的是 A 大叶性肺炎 B 急性肾盂肾炎 C 间日疟 D

12、 流行性感冒 E 流行性脑脊髄膜炎,7.下列发热性疾病中,不伴有肝脾肿大的是 A 急性ITP B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 病毒性肝炎 D 淋巴瘤 E 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8一位发热患者,体温在39 以上,未用任何退热降温措施,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 以上,最低时体温仍高于正常。这种热型是 A 稽留热 B 波浪热 C 间歇热 D 回归热 E 弛张热,9. 哪种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A 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 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C 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D 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E 血液中白细胞及病原体的代谢产物,10.引起发热

13、的病因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一.选择题答案 1 B 2 A 3 C 4 D 5 C 6 B 7 A 8 E 9 D 10 A,二.名词解释 1.发热的定义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稽留热定义 稽留热就是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3.驰张热定义 指体温在39以上, 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去。 4

14、.间歇热定义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反复交替出现。,三、填空题 1发热的分度是:低热( );中等度热( );高热( );超高热( )。 2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 )、( )两大类,而以( )为多见。 3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 )和( )两大类。,三、填空题答案 137.338 38.139 39.141 41.1以上 2感染性与非感染性 前者 3外源性 内源性,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 ( ) ( ) ( ) 5各种病原体如 ( ) 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4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5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