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细胞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7050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脊液细胞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脑脊液细胞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脑脊液细胞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脑脊液细胞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脑脊液细胞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脊液细胞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脊液细胞学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生成解剖结构,蛛网膜 软脑膜 蛛网膜下腔 脑室,脑脊液的生成,部位 脑室中的脉络膜 方式 机械滤过,数量 成人 100200 ml 婴儿 4060 ml 儿童 60120 ml 分泌速度 0.30.5 ml /分 400500 ml /日 68小时/次 34次/日,分布 脊髓蛛网膜下腔 7075 ml 脑蛛网膜下腔及脑池 2530 ml 每个侧脑室 1015 ml 三、四脑室 510 ml,脑脊液循环途径,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 第四脑室 外侧孔和中间孔 脑和脊髓蛛网膜下腔 大脑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动力 流体静压 血液渗透压 血管搏动,吸收 蛛网膜绒毛吸收入

2、上矢状窦 毛细血管 脑和神经根周围间隙及血管间隙,功能 保 护 调 节 代 谢,常见脑脊液细胞,细胞来源 血源 脑室源,细胞种类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吞噬细胞 浆细胞 脉络丛室管膜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肿瘤细胞,淋巴细胞 体积小 圆形 核圆、染色致密,胞浆少 参与免役 单核细胞 较淋巴细胞形态稍大,染色略浅。 核偏位,呈肾形、椭圆形或马蹄形,胞浆丰富,嗜中性粒细胞 核呈分叶状,胞浆丰富。 吞噬细胞 核嗜碱性,圆形或椭圆形,有时为分叶状,核居中或偏位,可见12个核仁,胞浆丰富,胞浆内可见空泡或吞噬小体。,浆细胞 核圆,呈轮辐状,居中或偏位,核周有空晕,胞浆嗜碱性。 嗜酸性粒细胞 形态

3、与中性粒细胞相似,胞浆内含嗜酸性颗粒。,肿瘤细胞 脉络丛室管膜细胞 蛛网膜细胞 退变细胞 骨髓细胞 皮肤细胞,脑脊液的收集,腰椎穿刺 小脑延髓池穿刺 颈椎穿刺 侧脑室穿刺,腰穿的主要并发症,腰穿后头痛 腰背痛及神经根痛 脑疝 出血 感染,脑脊液常用检查,浑浊度 颜色 凝快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细胞计数 脑脊液混匀后取液观察计数 直接计数法 染色计数法,正常值 无红细胞、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 成 人 0 10 /ul 儿 童 0 15 /ul,各种细胞增多的 临床意义,红细胞 颅内出血 腰穿损伤 急性时需临床病史、CT、磁共振等鉴别,白细胞总数增加的分级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加 中枢

4、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期。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硬膜下积脓等。病毒感染早期。,淋巴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变态反应性疾病。 单核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感染,脑膜炎慢性期,脓肿后期,脑膜癌变。,浆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各种脑炎的慢性期或恢复期。神经梅毒及多发性硬化。 嗜酸性细胞 寄生虫、原虫感染。,巨噬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可吞噬红细胞。细菌感染亦可见。 其它 肿瘤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大多数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主要由病毒、细菌引起。,病 毒 性

5、 感 染,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蛋白质轻度增高或正常,糖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脑脊液细胞学特点,脑脊液白细胞总数20-500/ul之间,少数可达1000/ul以上。,白细胞分类 第 一 日: 中性粒细胞%高于淋巴细胞 第二日以后: 中性粒细胞迅速下降,淋巴细胞数上升,占60-90%,大淋巴细胞较多。单核吞噬细胞占10-30%,浆细胞1%,由于患者常在发病数天后到医院就诊,故中性升高期少见。多数情况为: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脑脊液恢复慢于临床,常为1月左右。,细 菌 性 脑 膜 炎,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 早期可清亮,重时混浊或脓性(米汤样)。脑脊液压力增高,蛋

6、白质含量增高,糖、氯化物减少,严重者减少明显。,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渗出期(急性期): 发病后1-2天,细胞数1000-10000个/ul。 中性粒细胞90%以上,出现中毒性改变,有中毒颗粒、空泡、崩解。 单核略高于淋巴,单核细胞高度激活,核粗大,核浆比增高。 淋巴细胞为转化性(中、大淋巴细胞)。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少数可见细菌。 表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增殖期: 发病或开始治疗后3-6天。细胞总数迅速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单核-吞噬细胞反应,数量增加,35%-85%,能见吞噬细胞和浆细胞。淋巴上升。但单核-吞噬细胞%仍淋巴细胞%。 表现: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淋巴

7、细胞%。,恢复期: 第10-15天,单核吞噬细胞持续增高,中性粒细胞消失,至转至正常。生化的恢复常先于细胞学,中性消失为痊愈标志。 表现: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疗效判断: 疗效好: 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下降快,单核-吞噬细胞%增高,4; 疗效差: 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下降慢,单核-吞噬细胞%增高, 30,结 核 性 脑 膜 炎,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亮透明或淡黄色,置放6小时可形成一层薄膜(纤维蛋白渗出所致),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蛋白质含量增高明显,可达数百毫克,糖、氯化物减少。,脑脊液细胞学特点,结脑的细胞学特点为混合细胞反应。 细胞总数:100-1000/ul或1000/

8、ul。 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激活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细胞比例相差悬殊不大,细胞呈混合细胞反应。,一周内,白细胞数由数十到数百不等。中性粒细胞逐渐增加,一周左右时间至55%左右(60-80%)。淋巴细胞(以致敏淋巴细胞为主)30%。单核10%(+/-),激活程度低于化脑。并可见浆细胞(1%)。少量吞噬细胞。 致敏淋细胞的出现,有利于结脑的诊断,治疗越晚中性粒细胞越高,一月末治疗中性粒 细胞达80%。 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经治结脑:中性粒细胞逐渐下降,虽然进行抗结核治疗,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呈混合细胞反应,短时间内变化不明显,而且中性一直存在的特征

9、(可有1-2月时间)。,治疗效果好时: 中性粒细胞%下降快,淋巴细胞%上升,单核吞噬细胞%也上升,但常30%。细胞学出现交叉;中性粒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渐降至消失,临床好转早于细胞学,体温下降、头痛消失,可认为病情得到控制。,治疗不当时: (当化脑治时、减激素减抗痨药)中性粒细胞%下降迟,单核吞噬细胞%上不去。病情出现反复时,伴中性粒细胞%回升。,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检查 外观 清亮透明,脑脊液压力增高,一般在200-400mmHg,慢性者可在正常范围,蛋白质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减少,尤其是糖含量明显降低。,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必须在脑脊液中找到隐球菌才能诊断,一次腰穿不一定能找到。 白细胞总数:一般500/ul,在三周内达高峰,以后不论是否治疗细胞数均可下降。,隐球菌:大小3-15um, 瑞氏染色呈深兰色,无核,有荚膜 ,菌体可出芽。 特殊染色:阿利新蓝染色呈蓝绿色。,阿 利 新 蓝 染 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