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绪论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8938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犯罪心理学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犯罪心理学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犯罪心理学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犯罪心理学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绪论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犯罪心理学,参考书目,吴宗宪等译的犯罪行为心理学中国轻工 赵桂芬译的犯罪人特征剖析中国轻工 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 杨波、李林等译的犯罪心理学中国轻工,犯罪心理学电影 沉默的羔羊 七宗罪 开膛手杰克 _ 犯罪心理学 雨人 达斯廷霍夫曼主演的. 拿着剪刀奔跑 飞越疯人院 少年汉尼拔 电锯狂人 发条橙 还有希区柯克的电影如 爱德华大夫,一部让人惊心动魄的侦破片 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影片的魅力在于将残忍的惊恐和宽厚的仁慈融为一体。 滚石 除了恐怖气氛的营造,影片的社会命题也很有嚼头。警察为了捉一名杀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于另一名杀人狂魔,这本身就

2、具有强烈的荒诞与讽刺意味。影片一直在寻找人类社会的恐怖之源,最后得出了一个“由于秩序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反过来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结论,这使得影片从另一层面上讲又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华盛顿邮报 说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恐怖小说”并不为过,在多天的翻译中,我就历经了噩梦的折磨,几度在半夜醒来而感觉着恐惧的缠绕。人是奇怪的动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偏要去闻去见,这也就是大家明知其为恐怖小说却依然要来阅读的原因吧,其情形大致与小孩子既怕又渴望听鬼怪故事相仿佛,都是感觉着一种异样的刺激或颤栗。 沉默的羔羊小说翻译者 杨昊成,评论,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目的和学科性质,一、犯罪心

3、理学的定义 1、定义 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定义三个层次,犯罪人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对策,2、需要掌握的几个相关概念,(1)犯罪(刑法学定义): 具有时代性 国别性 本质:危害社会、国家 我国: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蔑视社会秩序的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犯罪-恩格斯,(2)犯罪心理-行为的前奏 狭义:指支配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和有关心理因素,即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其认识情感等有关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广义:指影响和支配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犯罪预谋的

4、犯罪的心理活动,犯罪后逃避侦察,打击,处罚的心理活动,也包括改造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及规律.,(3)犯罪行为 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大类.,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关系,区别:犯罪心理是内隐的,如打劫银行的意图动机,但并没有实施,并没有带来危害。犯罪行为,外显的。 联系:有关系才要研究,心理产生于行为之前,是支配行为发生的心理动因。行为是心理的一个活动化,外显化。故刑罚会考虑心理因素,故意还是过失 心理和行为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如有的心理出现,但没有出现行为,或阴差阳错,造成另一种结果。如报复变

5、成危害社会安全或伤害自己的亲人。,二、研究对象,你们观点:犯罪心理学应当以什么为研究对象? 狭义:犯罪心理学应当把犯罪心理或犯罪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广义:犯罪心理学应当将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除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对象外,还包括被害人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判心理、矫治心理及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作为研究对象。,(一)具体对象 犯罪人 一般违法人,大部份不是属刑事犯罪的人 虞犯:有可能犯罪的人 刑满释放的人和解除劳动教养的人 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 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深圳“赶”人:8万只是开头,所谓“治安高危人员”,是指对深圳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有现实或潜在危害的人群。并列举了

6、7类人员。如“有前科、长期滞留深圳、又没有正当职业”的;“在应当就业的年龄无正当职业、昼伏夜出、群众举报有现实危险的”;“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员,对他人有危害的”;“对群众安居乐业有现在或潜在危险的”等。,(二)主要研究问题,犯罪心理结构: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为什么会犯罪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重点) 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审判心理、心理矫治等,(三)研究意义,提高理论水平,包括公

7、安人员,审判人员等 有效预防犯罪行为发生 提高刑事司法水平,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是发展中学科 犯罪心理视频第26集:测谎专家.flv,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90年德国人明希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 最早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一、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一)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体

8、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因此,具体提示犯罪行煌 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2、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作为理论学科的犯罪心理学的源流 1792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 ,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犯罪心理学纲要。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被称为犯罪心理学的鼻祖。但理论不系统,对后世影响不大。 1889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专著的问世,标志

9、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1950年代时,美国精神病学家布鲁塞尔精确地侧写了恐怖份子攻击纽约的不寻常心理状态。 最快速的发展出现在联邦调查局在匡堤科开了联邦调查局学院之后,此一学院导致了全国研究暴力罪行中心和暴力犯罪执导系统的建立。其原初的想法是想建立一个可以找出许多无解的重大犯罪之间关连性的系统。 在英国,大卫康特博士是于1980年代中期指导警方侦探侦办已犯下一连串重大攻击行为的罪犯的一位先驱,但康特博士看到了“罪犯侧写”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做为一个心理学家的主观、个人看法之下。他和一位同事创立了“调查心理学”这一词,并且开始尝试以他们认为较科学的观点来逼进此一主题。,(2)作为应用学科的犯罪心理

10、学的源流 比内:被暗示性 施太仑供述心理学论文集 闵斯特伯格在证人席上 智力与犯罪的关系等,(二)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1、犯罪原因 汉尼拔: 犯罪基本原因是心理不成熟 为了理解犯罪人的发展,应当认识不成熟引起的挫折、挫折引起反社会行为的机制 必须用动力学观点看待这些人格特质,2、犯罪动机 本克斯等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大多数人认为,犯罪动机包括;可以不劳而获;迅速致富;进行犯罪而不受惩罚。父母对儿童没有权威。 少数人认为,犯罪动机包括;人们缺乏宗教信仰,战争的效果,前途未卜 韦斯特和范林顿研究发现:青少年犯罪最常见的动机是获利动机。,3、犯罪决策 科尼什和克拉克提出理性选择理论:认为犯罪是

11、犯罪人经过理智选择之后进行的行为。 在犯罪决策过程中,犯罪人主要考虑犯罪的机会、从犯罪中可能获得的奖赏(不一定是财物上的),进行犯罪行为所要付出的代价三种因素。,个案:少年抢劫女孩1元钱称只为让人看得起,男孩低声说道:“把你的钱拿出来。” 小如说:“我身上没有钱。” “我只要一块钱。”男孩低吼。 小如心里非常害怕,“我身上真的没有钱,不信你可以搜。” “我不搜,我只需要一些零钱。”男孩没有动手。 “男孩还是在不断地要钱,我就故意很大声地回答他说我没有钱,那男孩警告我说话声音小点。”小如事后告诉检察官。,4、犯罪预测 法林顿6种最有效的预测因素: 早年的吵闹行为、不诚实行为、攻击行为或反社会行为

12、 有害的子女养育方式 犯罪的父母或犯罪的兄弟姐妹 破裂家庭和由于离婚或父母冲突引起的分离 社会剥夺 学校教育失败 上个个案原因:小辰长期由父亲照顾,缺乏家庭的关爱。,5、少年犯罪心理学 6、犯罪精神病理学,赫希社会控制理论,亦称社会键理论,是当前最具影响力之理论。该理论核心问题为何有人不犯罪?在社会化过程,人和社会会建立强度大小不同的社会键,防止一个人去犯罪,因为犯罪行为会危害一个人和这些机构的关系、利益。强的社会键,除非很强的犯罪动机将键打断,否则不轻易犯罪。反之,薄弱的社会键,即使很弱的犯罪动机,亦可能导致犯罪发生。他认为的社会键有四个,(1)附着或依附:感情要素 假如一个人不在乎他人的看

13、法、期待,对他人意见不具感应性而没有内化外在的道德规范,即有陷于犯罪的可能。相反的,一个人若附着于父母、学校或同辈团体,越不可能犯罪。 附着父母:越附着父母亲,越容易向父母亲征求对他有关活动的意见,因此当他考虑从事违法活动时,会担心影响他和父母亲的感情,而降低犯罪可能性。 附着或依附于学校:孩子越附着于学校,越不可能从事非行。也认为智商和学术能力与犯罪有某种程度的负相关。孩子在学校功课表现不佳,不能符合学校的期望,减低对学习的兴趣和学校的附着度,犯罪率越高。 附着或依附于同辈团体:孩子越附着于同辈团体,越不愿失去朋友,越会考虑朋友对他行为的意见,越不可能犯罪。,(2)奉献于传统活动:物质要素

14、一个孩子若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于追求较高的教育和事业,当他要从事偏差行为会考虑所带来的不利代价。越奉献于追求教育或事业目标,越受这些拘束,越害怕因违法所带来的严重损失,而降低犯罪率。 (3)参与传统活动:时间要素 邪恶产于懒人之手,一个学生要是忙于从事功课,从事有益身心的休闲活动,哪有时间去从事偏差行为?无所事事,或不知如何安排生活者,违法可能性较高。,(4)信仰或信念:道德要素 一个人若对社会的道德规范或法律不尊重时,便有陷于犯罪的危机。一个人若相信法律规定是合理的,就会觉得有一道德责任去遵守他。相反的,若质疑法律规定的正当性,偏差行为就较有可能了。 这四个社会键是互相关联。当一个人附着键强

15、时,奉献键也会越强,也越可能从事传统活动。总而言之,强弱一个社会键也会强弱另一个社会键。它是目前受到最多测试的犯罪及偏差行为理论。,二、中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一)关于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论述 1、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 (1)认为贫困是导致人们欲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违法犯罪心理的原因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认为富裕是导致人们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 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2、人性与犯罪心理 荀况性恶论:人生而就是贪财,重色 3、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二)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身教胜于言教。 重视家庭预防功能、社会交往预防功能以及

16、早期教育的预防功能。 重视刑罚和教化的心理预防功能。 修身自强。,(三)关于审判心理的论述,1、注意在讯问中观察被讯问人的心理反应 2、强调严格按照犯罪者的主观心理状况定罪量刑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就是说,对待犯罪问题,不仅要“本其事”,以犯罪事实为根据,还要追查犯罪动机,把两者结合起来。=董仲舒,3、司法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必须“选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充任”。 宋代郑克在折狱龟鉴一书中要求司法 人员具有“仁”、“智”、“勇”三方面的心理品质,三、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1、论著发表为数可观 译作:美国米切尔犯罪及期矫正 汉斯犯罪与司法心理学 日本山要清道犯罪心理学等 编著专著、教材、工具书、论文集300多种,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5000多编 新中国的研究者自己撰写的第一部专著:林秉贤犯罪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