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食疗中药食疗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875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食疗中药食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常见病食疗中药食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常见病食疗中药食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常见病食疗中药食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常见病食疗中药食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病食疗中药食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食疗中药食疗课件(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病食疗药膳,感 冒,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2种.前者起病较缓,全身症状较轻;后者发病急,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但均表现有发热,畏冷,鼻塞,流清涕,咽痛,咳嗽或头痛等.以冬春季发病较多,大流行时,则无明显季节性.,膳食宜忌:感冒的膳食宜多饮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饮水。感冒期间应以清淡又能促使发汗的食物为主。伴有腹泻或消化不良者,应慎食油腻及难以消化的酸腥食物. 通用药食:葱白、淡豆豉、紫苏、芫荽、生姜、红枣、豆腐、扁豆、草鱼、荆芥、防风、白萝卜、金银花、藿香、胡椒、花椒、洋葱、醋等,辨证用膳:,一、风寒感冒 鼻塞,流清

2、涕,咳嗽声重,咯痰稀薄,恶寒,发热,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常用药膳:,1、葱豉汤 【来源】 补缺肘后方 【组成】 葱白10g,豆豉10g。 【制作及用法】 用温水泡发豆豉,洗净备用。将清水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放入葱白、豆豉煮10-15分钟即可。每次1剂,每日2次。 【功效】 宣肺散寒 【方义分析】 此方中葱白味辛性温,有发表通阳的作用;豆豉味辛甘,微苦,性凉,有解表除烦的作用。二者配合具有发表散寒之功,可用于风寒感冒轻证。,2、紫苏粥,【来源】 粥谱 【组成】 紫苏10g,粳米100g。 【制作及用法】 粳米洗净,如常法煮粥,临熟时加入紫苏,继续煮1015分钟

3、即可停火。 【功效】 宣肺散寒 【方义分析】 紫苏味辛性温,善于发表散寒、开宣肺气、行气宽中;粳米味甘性子,可补中益气。两味配伍,共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调和肠胃之功效。尤其适合风寒感冒兼胃肠症状者。,二、风热感冒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咽痛,头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常用药膳:,荆芥粥 【组成】 荆芥10g,薄荷5g,淡豆豉10g,粳米100g。 【制作及用法】 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另煎,煮开后继续煎煮10分钟即可,去渣取汁,备用。粳米煮粥,米烂时兑入药汁,同煮为粥。每日1剂,分2次服,趁热服食。 【功效】 清肺透邪 【方义分析】 方中以荆芥、薄荷为主,长

4、于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豆豉、粳米为辅,豆豉味辛,微苦,性寒,可解表除热,粳米滋养脾胃,有助于驱邪外出。四物配合,具有疏散风热、辛凉解表之力。本方适用于风热感冒或外感风寒、郁而化热之证。,三.体虚感冒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发复发作;年老或多病,恶风,易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浮乏力。,常用药膳:,1、生姜红枣粥 【来源】 常见病的饮食疗法 【组成】 生姜10g,红枣3枚,粳米100g。 【制作及用法】 将生姜切片,红枣掰开,粳米淘洗干净,放人锅中,加清水煮粥。每日1次,分早、晚服。 【功效】 清肺透邪 【方义分析】 生姜味辛,性温,有发表散寒之功;红枣味甘,性温,长于补中

5、益气、养血安神;粳米味甘,性平,健脾益气之功较强。三物相配,既益气养血,又发散解表,适用于平素气血虚弱复感风寒的病人。,2、葱豉煲豆腐,【来源】 饮食疗法 【组成】 淡豆豉10g,葱白10g,豆腐100g。 【制作及用法】 锅内放人豆腐、清水煮开后,加入食盐、葱白、豆豉,煮5-10分钟后即 可停火。趁热服食,服后盖被取微汗。 【功效】 清肺透邪 【方义分析】 方中淡豆豉、葱白为主料,豆豉长于疏散解表,葱白主发散风寒邪气,配以益气和中的豆腐健脾益气,扶正以驱邪外出。全方辛温而不燥烈,扶正而不滞邪,可用于年老体虚外感证。,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

6、心脏血液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变狭窄或闭塞不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硬化及萎缩等心脏疾病,以心绞痛症状最为多见,其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后患此病的明显增加,男性多于女性;而女性绝经期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脑力劳动多于体力劳动者.,膳食宜忌:关于本病的膳食最好以素食为主,宜选清淡、易消化的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控制主食及脂肪的摄入量,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供给,以提供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适量的膳食纤维,要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肥胖,以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冠状动脉血管。3辨证食疗则以患者的病变特点予以治

7、疗。 通用药食:粗杂粮、脱脂奶、鱼类、瘦肉、大豆、制品、各种疏菜、水果、洋葱、海带、香菇、芹菜、木耳、大蒜,辨证用膳:,一、胸阳痹阻 心痛,每由感寒诱发,气短,胸中闷塞,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舌苔腻,脉滑弦。治宜通阳宣痹。,常用药膳:,1、薤白粥 【来源】 养生粥谱 【组成】 薤白10g,葱白2根,香莱适量,粳米100So 【制作及用法】 将薤白、葱白洗净,葱白切成小段,与粳米同放人砂锅中,加水后用小火 煮粥,粥熟后加切碎的香菜即成。每日1剂,分2次服,温热服食。 【功效】 通阳宽胸 【方义分析】 此粥中薤白辛散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行胸阳之壅结,为治胸痹之要药;葱白辛温通阳;香菜味辛性

8、温,具宣通之力;粳米甘平,可健脾养胃。共成温阳散寒、宣痹之功。适用于寒凝心脉之胸痹、心痛、心悸之症。,二、心血瘀阻 心胸刺痛,两胁发痛,短气、心烦不安,舌质有瘀点或紫斑,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疏肝理气。,1、丹参绿茶,【来源】 中国药茶 【组成】 丹参9g,绿茶3g。 【制作及用法】将丹参研成粉末,加绿茶,放热水瓶中,冲人半瓶开水,加盖焖1015 分钟后即可。 【功效】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方义分析】 方中丹参味苦,微寒,可活血化瘀、养心安神;绿茶清心利小便。二者相配,共奏活血化瘀、养心宁神之功,适用于胸痹心血瘀阻致心神不宁者。,三、痰浊内阻 胸闷痛,形体肥胖,身重乏力,舌苔厚腻或垢浊,脉滑。

9、治宜祛痰化浊。,1、茯苓米粉糊,【来源】 家庭药膳全书 【组成】 茯苓细粉、米粉、山楂细末、槟榔细末、白糖各20g。 【制作及用法】 将以上五种粉末入盆中,加水适量,调成糊状,蒸熟即成。上午、下午分次食用。 【功效】 祛痰化浊 【方义分析】 此糊剂中茯苓健脾化痰、宁心发神;山楂活血化瘀;槟榔行气利水;米粉、白糖养胃调味。共奏化痰利湿、行气开郁之功,适用于痰浊痹阻之胸痹。,2、薏陈茶,【组成】 炒薏苡仁30g,炒陈皮10g,绿茶3g。 【制作及用法】 取洗净的薏苡仁置锅内用小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备用;晒干的陈皮亦放入锅内炒至微黄色。将药、茶再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

10、汁即成。代茶饮用。 【功效】 祛痰化浊,行气开郁。 【方义分析】 此茶中薏苡仁性凉,味甘淡,能健脾利湿;陈皮性温,味辛微苦,可调中燥湿化痰。三味合用可健脾化湿、理气化痰、适用于胸痹痰阻之胸闷、气短、痰多等症。,四、心肾阳虚 心痛、短气、心悸、胸闷、形寒肢冷,腰膝酸痛乏力,面色苍白,脉沉乏力或结代,舌淡苔白。治宜温补心肾。,人参薤白粥,【来源】 圣济总录 【组成】 人参10g,薤白6g,鸡蛋1个,粳米100g。 【制作及用法】先将人参单煮,取汁备用;鸡蛋放入碗中,搅拌均匀,备用;粳米如常法 煮粥,米熟时放入鸡蛋、薤白、人参汁,再煮至熟。每日1次。 【功效】 温补心肾 【方义分析】 人参味甘、微苦

11、,性微温,可大补元气、益气固脱;薤白味辛、苦,性温,能通宣散结;鸡蛋味甘,性子,可滋阴润燥;粳米味甘,性平,可健脾益气,补后天之本。诸物相合,共奏大补元气、通阳除痹之功。,五、气阴两虚 心痛、短气、心悸。自汗、口干少津,舌质红、少苔,脉细无力或结代。治宜益气养阴。,人参银耳汤,【来源】 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 【组成】 人参5g,银耳10g,冰糖10g。 【制作及用法】 先将银耳温水发胀,人参切片,与冰糖同放入锅,加水适量,小火煎煮2 小时以上即成。早、晚分2次空腹服。 【功效】 益气养阴 【方义分析】 此汤中人参大补元气;银耳滋养心阴;冰糖调味。共成益气养阴通脉之剂,适用于气阴两虚之胸痹。,痛

12、经,痛经(dysmenerrhed)是指在月经期间或经行前后,出现明显下腹疼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或伴腰酸胀痛,全身不适,以致影响生活、工作或学习者。痛经根据发病情况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系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痛经,后者是指由于生殖器官明显器质性病变如子官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病受引起的痛经。,【膳食原则】,1.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所制,食疗当以调理冲任气血为其基本原则。 2.饮食宜温热性食物,以利气血运行,不宜生冷及寒性食物,以免阻滞气血运行,不宜寒性食物及调味品,以免敛滞血行。 3本病大体可分为虚实两端,补虚应滋养适宜,过食滋腻则滞中伤脾,阻遏气机;泻实不可过于

13、辛热、寒凉,以防伤阴、损阳之弊。 4常用食物:对于气滞血瘀者可选用桃仁、红花、生山楂、生姜、红糖、酒等食物;气血亏虚者可选用乌骨鸡、母鸡、羊肉、牛肉、鸡蛋、牛奶、鱼类等食物。,【辨证用膳】,(一)气滞血瘀型 【证候】 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1.桃仁汤 (多能鄙事),组成:桃仁1015g,粳米3060g。 制法: 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以汁煮粳米为稀粥。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空腹温食。 功效:行气活血,去瘀止痛 方解:桃仁具有活血行血,清散瘀血功效,主要作用于下焦

14、,治下身病。本方用桃仁活血化瘀以通经、止痛;粳米健脾益气,合用行气活血,去瘀止痛。两药食相配达到行气活血,去瘀止痛之功。 使用注意:桃仁通经且兼滑肠,大便溏泻者不宜服。方中桃仁用量不可过大,否则容易中毒。,2山楂粥(粥谱),组成:山楂3040g(或用鲜山楂60g),粳米100g,砂糖10g。 制作:先将山楂放入沙锅,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至粥成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作上、下午服用。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止痛 方解: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而无毒。入脾、胃、肝经。是具有营养作用的消食药,长于消肉积。又可活血化痰,用于气血瘀阻的多种病症。与米共煮为粥,酌

15、加白糖,其味酸甜可口,适用于妇女产后瘀血痛,恶露不尽,月经过期不通,痛经。本方是健脾开胃,助消化的良好食品。 使用注意:山楂粥酸甜,不宜空腹食。有慢性脾胃虚弱的病人不宜选用。,玫瑰红花汤(百草镜),组成:玫瑰花9,全当归、红花各3。 制作:将玫瑰花、全当归、红花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备用。 用法:每日1剂,分次温服,亦可兑少量白酒饮服。 功效:活血散瘀,痛经止痛 方解:玫瑰花能疏肝理气,调中醒脾;红花能活血通经,去瘀止痛;全当归能补血,活血,止痛。诸药同用则可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寒凝血瘀型,【证候】 症见经前或经期可见小腹冷痛,经量少,伴腰腿酸软,怕冷等,经血色黯黑有块,块下痛

16、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艾叶生姜煮鸡蛋,组成:艾叶10g,生姜15g,鸡蛋2个,红糖适量。 制作:将艾叶、生姜与带壳鸡蛋放入适量水中煮熟后,去壳取蛋,放入水中再煮。 用法:煮好后饮汁吃蛋。 功效: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解:方中艾叶温经散寒,止痛。专入三阴经,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邪而止冷痛。配伍生姜,意在增强温散里寒之力。鸡蛋补阴益血,补脾和胃,并能缓和艾叶温燥辛辣之性。加红糖以补血活血又能矫味。本方温里散寒、养血益气的适用于下焦虚寒所致的腹中冷痛,月经失调,胎漏下血等。 使用注意:凡属阴虚血热,或湿热内蕴者不宜食用。,红花酒(金匮要略),组成:红花100,60度白酒400 mL。 制作:红花放入细口瓶中,加入白酒,浸泡1周,每日振摇一次。 用法:必需时服用10 mL,也可兑凉白开水10 mL和加红糖适量。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补虚 方解:方中红花活血祛瘀力强,放白酒中浸制,借酒的辛温行散,活血行气之性,以增强药性和便于药力迅速到达全身经脉。 使用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