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幻灯片(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824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幻灯片(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教育学幻灯片(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教育学幻灯片(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教育学幻灯片(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教育学幻灯片(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幻灯片(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幻灯片(新)(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不只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 教育学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我国的学记; 西方国家最早的专著是论演说家的培养。,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在资本

2、主义社会,出现了一批教育学家,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776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1861年斯宾塞出版了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20世纪初欧美出现了“实验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以杜威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为代表;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1939年苏联出版了凯洛夫主编

3、的教育学,是译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30年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1956年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1963年布鲁纳出版了教育过程,主张学科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1975年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1972年以来巴班斯基出版了系列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认为应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

4、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考察教学,以便达到最优处理教育问题。,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常用的研究方法 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 2、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科研方法,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教育这种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二、受教育者 是指

5、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三、教育中介系统 是指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教育活动方式是指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 还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一、古代教育 1、原始的教育形态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育结构和专职教育人员;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生产、生活技能、经验的传授;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没有阶级的。,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 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

6、数。 欧洲奴隶社会中,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四书”和“五经”;儒家“学而优则仕”的主张,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在欧洲出现了教会学校(七艺教学)和骑士教育(七技教学)两种教育类型。,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分化 奴隶社会的教育是分阶级的,奴隶主阶级享有学校教育的权利,奴隶阶级接受生产技能教育。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享有学校教育的权利,农民阶级接受生产教育。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二、现代教育 1、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16世纪德国出现普及教育的法令(缺乏强制性) 19世纪中叶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颁布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具有强制性)

7、20世纪初普及初等教育 二战后普及中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三、未来教育 “自由个性”的发展阶段,教育的概念,1、广义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 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第二章 教育与

8、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发展的含义 狭义:个人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广义: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内容: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二、人发展的特点 1、未完成性 蕴含着人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可塑性 2、能动性 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三、人发展的规律性 1、顺序性 2、不平衡性 3、阶段性 4、个别差异性 5、整体性,第二节 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

9、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2、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 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在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 2、个体的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制定并执行目标,第三节 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

10、、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知识的认识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 知识的陶冶价值、知识的实践价值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 2、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 5、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三、

1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一切。 中义的文化:与政治、经济有别的全部精神生产的成果。 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是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是使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

12、要因素,(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通过提高全面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 4、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三)教育的生态功能 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引导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1、对文化的传递 2、对文化的选择:简化、净化、平衡 3、对文化的发展,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

13、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横向流动、纵向流动,第三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二、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一)国兴教育的重大举措和巨大成绩 1、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 2、普及义务教育的立法 3、对贫困学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的建立 4、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二)国兴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育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2、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 (1)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2)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3)优质教育资源引发的教育机

14、会不公平,(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2、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3、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概念 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有:定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 个人的身心素质规定 社会价值规定,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1、教育目的受生产力、

15、一定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 2、教育目的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求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需要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 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观点 内则“修身”,外则“

16、治国”,(二)我国近代的教育目的 清朝末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国民政府: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三)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坚持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2、坚持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发展。 3、具有独立性 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普通中小学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点。,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 五育并举,使教育达到全面性和整体性;同时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形成学生丰富而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