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201107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819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7.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201107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201107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201107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201107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201107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201107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201107课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世界卫生组织(1996),2,2009年,新浪网调查结果:,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 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 64.40%的被调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只有15.40%的被调查教师的满意度比较高。 72.50%的被调查高中教师反映压力较大,明显高于其它学段的教师。,3,4,内 心 矛 盾 的 猫,将猫放在特制的笼子里,笼

2、内有一压杆,压一下可获得食物,同时也挨一次电击。每次猫都提心吊胆地去压杆,同时也都免不了挨电击。 结果: 猫想吃东西,又不敢去碰压杆,内心矛盾重重。一段时间后,血压升高,得了高血压和胃溃疡。,5,提 心 吊 胆 的 猴,笼子里关两只猴,一只四肢被捆住,一只可自由活动。每隔20给笼子通一次电,使两只猴子都挨一次电击。笼中有一压杆,只要在将近20时去压它一下,就可免遭一次电击。那只自由活动的猴子老得惦记着去做这件事,否则就会受一次痛苦。另一只猴子反正动不了,也就不操这份心。 结果: 那只提心吊胆、疲于奔命的猴子患了“胃溃疡”,另一只却安然无恙。,6,启 示,小心你的想法, 因为你的想法会变成行为;

3、 小心你的行为, 因为你的行为会变成习惯; 小心你的习惯, 因为你的习惯会变成性格; 小心你的性格, 因为你的性格会决定你的命运。,7,教师的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维护,教育部西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研究员 西南大学培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RTT培训项目首席专家 艾兴 博士,8,内容与目标,主题一:压力和心理压力,了解和认识; 主题二:压力管理,掌握和应用; 主题三:心理健康与维护,了解和掌握。,9,约定,1、时间安排: (1)讲座时间:8:3011:20 8:309:45 10:0511:20 (2)互动交流时间 11:2011:30 2、遵守基本规定;尊重劳动成果。,10,主题一:压力和心理压

4、力,一、压力的概念 物理学定义具有客观属性,是指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固体界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医学定义的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和紧张状态的时候做出的反应。 心理学定义的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的过程。 这里的压力主要指的是心理学定义的压力。,11,二、心理压力的内涵,引起压力反应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源绝大多数是综合性,在分析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往往表现在工作、家庭、健康、经济和社交等5个方面。 压力源的存在是产生压力的

5、必要条件。但心理学所说的压力是我们能够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即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也可以说,是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及其导致的一系列消极情绪。,12,压力是系统作用的结果,环境刺激,压力结果,13,三、心理压力的种类,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某种事件并努力适应,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 叠加性压力:在同一时间内有若干可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此时所体验的压力称同时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前者产生的压力效应尚未消除,后继的压力又已发生,此时所体验的压力称继时叠加压力。 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以及被攻击、绑架、强暴

6、等。破坏性压力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压力失调(PTSD)、灾难症候群、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等。,14,四、生活当中的压力 1、工作者活在压力当中: 每个人都有压力 每天都有压力 2、不是所有压力都是心理压力 压力成为心理问题不是因为有压力,而是承担不了压力,它指的是一个结果。 心理压力指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带有很强的个体性和情境性。,15,五、对压力的自我认知 1、对压力事件的评价: 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如果判断事件与自己有关系,则会对事件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平衡性进行评估。 2、自我评估的结果: 积极结果:皮层唤醒水平提高,积极的情绪反应,集中注意,积极思维

7、,根据现实调整需要与动机,对传入信息进行正确评价,发挥应对能力。 消极结果:过度唤醒(焦虑),过度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下降,自我概念模糊,不能正确判断及有效应对。,16,六、对压力的科学评估 1、评估:压力评估分4个维度:躯体维度;情绪维度;行为维度;认知维度。 2、结果:压力的4个纬度的表现可以客观量化评估,将评估结果分10级,压力过大表现在6级以上。过高或持久的压力会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表现在生理、心理、行为和认知四个纬度。 3、问题: 情绪的问题很常见,最普遍的就是抑郁症,极端的结果就是自杀。其次是,焦虑症和强迫症,也多半是由于压力大引起的。 行为的问题:压力大的人容

8、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和同事产生敌意、不友好等。 认知的问题:精神不集中复杂操作的能力会下降。,17,4、身体疾病:与心理压力密切相关,可以导致躯体疾病,在心理学上叫心身疾病,如胃溃疡、哮喘、心脏病、高血压、过敏等。心身疾病虽然原因不完全是心理方面的,还有遗传、环境等原因,但心理的因素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1)心理因素的作用:致病作用 、诱发作用 、影响疾病转归。 (2)心理因素的特点:慢性、长期、具有器质性的改变或病理生理改变。 (3)好发部位:植物神经所支配的器官或系统。 (4)年龄 中年人多发。 (5)常见的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溃疡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 ;类风湿性关节炎;

9、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18,压力小测试 :过去一个月內有否出现以下情况:,1、覺得手上工作太多, 無法應付。 2、覺得時間不夠, 所以要分秒必爭。 例如過馬路時衝燈, 走路和說話的節奏很快速。 3、覺得沒有時間消遣, 終日記掛著工作。 4、遇到挫敗時很易會發脾氣 。 5、擔心別人對自己工作表現的評價。 6、覺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賞自己。 7、擔心自己的經濟狀況。 8、有頭痛/ 胃痛/ 背痛的毛病, 難於治愈。 9、需要借煙酒、 葯物、 零食等抑制不安的情緒。 10、需要借助安眠藥去協助入睡。 11、與家人/ 朋友/ 同事的相處令你發脾氣。 12、與人傾談時, 打斷對方的話題。 13、上床後

10、覺得思潮起伏, 很多事情牽掛, 難以入睡。 14、太多工作, 不能每件事做到盡善盡美。 15、當空閒時輕鬆一下也會覺得內咎。 16、做事急躁, 任性而事後感到內咎。 17、覺得自己不應該享樂。 計分方法:從未發生0分,偶尔發生1分, 經常發生2分,19,分析的参考結果 : 0- 10分:精神壓力程度低,但可能生活缺乏刺激,比較簡單沉悶, 個人做事的動力不高。 11-15分:精神壓力程度中等, 雖然有些時侯感到壓力較大, 仍可應付。 16分或以上:精神壓力偏高,應反省一下壓力來源和尋求解決方法。,20,当你有了欲望或出现紧迫感的时候,压力就随之而来。美国时代杂志1983年6月提出,在80年代职业

11、压力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病了。现在研究发现,有50%80%的疾病都是和心理疾病和压力有关的疾病。 中国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曾于2004年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1.1%的工作人员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其健康状况令人担忧。,21,主题二:压力管理,一、什么是压力管理? 所谓压力管理,指的就是主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去认知、应对并缓解由压力给承受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根据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以将压力管理分为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和个人层面的压力管理。,22,组织和个人层面的压力管理,23,二、个人层面的压力应对策略: 1、问题解决策略 2、认知调整策略 3、情绪调节策略

12、4、行为调整策略 5、自我意识策略 6、支持系统策略,24,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确认压力事件的性质; 确认自己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积极寻求资源及支持系统; 有计划、有步骤拟定解决计划; 讲究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 ; 若已完全尽力,问题仍无短时间克服,则表示问题本身处理的难度甚高,有可能需要长期奋战不懈,除了必需培养坚忍不拔的斗志之外,可能还需要其他的精神力量支持,或者选择放弃。,(一)针对问题自身的应对方式:,25,时间管理“四象限做事”法,重要但不紧急 业务能力的提升 文章的发表,紧急又重要 危机事件 将到期的任务,紧急但不重要 电话铃声 不速之客 常规检查,不紧急也不重要 客套的闲谈 无聊

13、的信件 个人的爱好,1,4,3,2,26,1.舍得 2.勇于拒绝 3.授权,1.怡情养性 2.轻松一下,1.速战速决 2.快刀斩乱麻,善于短、长期规划,均 衡,紧迫的事,不紧迫的事,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27,(二)针对认知取向的应对策略,第一:调整不合理认知 第二:培养乐观的人格 第三:训练主观幸福感,28,1、调整不合理的认知 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事件 A (Activating Event),信念 B (Belief),情緒結果 C (Emotional C

14、onsequences),29,基本观点:不良的情绪或行为C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A本身 引起,而是由经历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 和评价B引起。应该通过D驳斥B,取得E,从而 产生新感觉F 不是:A(Activating events) C (Consequence) 而是:A B(Belife) 应该: D (debate) E(effect) F(Feel),ABC理论,30,12种典型的非理性信念,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周围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一个人应该是全能的,只有在人生道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成就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世界上有一些无用、可憎、邪恶的人,对他们应该歧视、排斥,并

15、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当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有大难临头的感觉。 人生充满艰难困苦,人的责任和压力太重,因此必须设法逃避现实。 个体的不愉快均由外在环境因素造成,因此无法克服痛苦和困扰。,31,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应高度警惕,时刻关注,随时准备他们的发生。 个人以往的经历决定现在的行为,而且是永远无法控制、改变的。 一个人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因此,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让其依附。 一个人应该十分投入地关心他人,为他人的问题而伤心难过,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 人生的每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精确的答案和完美的解决办法,一旦不能如此,就十分痛苦、糟糕。 输的不可以是我。我必须要在竞争中赢

16、,否则就不可接受。,32,这些不合理信念的表现: 绝对化要求:应该、必须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以一概十 判断极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33,应对: 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看法。 一个人改变对事物的看法的时候,事物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34,我必须做完这件事,我必须干好,我在允许的时间内尽量做,我能干好,别人应付压力的能力都比我强,每个人都会受到压力的影响,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35,反思与练习,写出C痛苦、担忧、郁闷、紧张、焦虑 找到A因何事件/语言引发? 找到B我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信念)?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自己做D(辩论)这个看法/信念合理吗?不合理E ! 我应该找到合理的信念! 就会产生新感受F:坦然、平静、轻松,36,2、要培养乐观人格,开心打开心门 打不开 闷 不要拿自己折磨自己 不要拿自己折磨别人 不要拿别人折磨自己 把别人看作天使,你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别人看作魔鬼,你便生活在地狱中。,37,欣赏身边的一切,每天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