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三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818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三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哲学]第三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哲学]第三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哲学]第三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哲学]第三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第三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三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三 章 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本 章 重 难 点,重点: 1、世界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2、冷战后世界和平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3、围绕世界新秩序而展开的较量.,本 章 重 难 点,难点: 1、几次大的局部战争后,世界的主题 仍是和平与发展; 2、国际新秩序与国际旧秩序之争; 3、世界秩序与世界格局的关系,第一节 世界的主题,一 世界主题内涵及其转换 二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 三 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一、世界主题内涵及其转换,(一)世界主题内涵: 指在一个历史时期内世界上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它是世界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

2、要课题。 20世纪,世界主题发生了两次重大转换。,1、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二)世界主题的转换,1)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 3)国家矛盾:,战争引起革命 革命制止战争,列 宁,二战对世界主题转换的影响: 二战的爆发与结果,是战争与革命这一世界主题的突出表现,同时又是世界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的起点。,毛泽东,2、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主题逐渐被“和平与发展”所取代。,和平与发展,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的转换,“三个世界划分” 理论的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3、。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打不 不起来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邓小平的时代主题论,东 西 南 北,“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主要依据: 1)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制约了战争的爆发; 2)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的力量增强; 3)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转向经济和科技; 4)科学和技术取代战

4、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5)世界经济的纽带把各国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6)关系全球经济发展 、各国共同繁荣的南北问题日益突出。,提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意义,第一、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 第二、在方法论上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 第三、在实践上为新时期中国内政外交方针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3、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突出的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二、冷战后和平与发展突出的表现为当代世界主题,(一)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1、维护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一、维护和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第三、维护

5、和平是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维护和平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迫切要求。 核技术 ( Nuclear Techniques )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生物技术(Biological Technology ),世界有核武器国家及地区形势示意图:红色联合国核五常,橙色 事实拥核国家(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色列),黄色致力于研制核 武器国家(伊朗),紫色曾拥有或曾研制核武器的国家(乌克兰、白俄罗 斯、哈萨克斯坦,南非、伊拉克),蓝色被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具备核 武研制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核战争,2、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 第一

6、、 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基本依据) 第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为避免世界战争提供了可能;(政治基础) 第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制约世界战争的基础。(经济基础),3、世界仍不安宁: 第一、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仍不安宁的根本原因。 第二、冷战思维的继续存在,使世界陷于紧张和不安之中; 第三、新旧格局的交替,带来了新的不稳定的因素: 第四、地区冲突有增无减,加剧了国际的紧张局势; 第五、军备竞赛继续加强,严重危及人类安全。,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局部战争,泛指区别于世界大战的一切战争,他与世界大战的区别在于,其政治目的相对来说是有

7、限的,军事行动范围以及武器、兵力的使用也是有限的。,(二)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发展问题:泛指世界范围内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发展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发展、繁荣、进步。 邓小平:“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1、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振兴与繁荣的关键所在。 (南北差距的扩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它不仅使发展问题成为南方国家最突出的问题,而且也制约了北方国家的再发展。) 2、发展问题是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 (没有广大

8、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南北关系的改善,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和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发展遇到严峻挑战,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表现在财富的占有过于集中、贸易资本科技的差距、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制度的制定权) 暴力冲突造成了沉重的发展成本; 军备造成沉重负担; 全球性公共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在: 第一、发达国家需要继续发展; (主要是发展速度和再发展的问题) 第二、促进世界发展的重点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原因在于: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贫穷与落后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 其次,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势必遭受发达国家控制,引发国际冲突。 再次,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直接削弱了维护世界和平的

9、力量。 (面临的问题:人口、债务、粮食、稳定),三、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一) 维护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环境 1、只有维护了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2、只有维护了世界和平,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 3、只有维护了世界和平,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财、物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二)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是最大的安全 1、各国经济繁荣是世界和平得以维护的物质基础。 2、经济的发展必然增进各国的经济合作,使各国经济利益交叉渗透,相互牵制。 3、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三)和平与发

10、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原因在于: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尖锐性 矛盾的综合性,(四)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世界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两大主题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平与发展是 相辅相成的,维护和平是促进 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和平的有力 保障和重要基础,第二节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一 、 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 二 、 不同国家的国际新秩序主张 三 、 中国的国际新秩序主张,基本概念-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

11、关系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而产生和变动的, 是某一历史时期以世界格局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国家间相互关系行为规范和相应保障机制的总和,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国际旧秩序的演变历程,1、威斯特伐利亚秩序:西欧民族国家体系为基础,强调国家主权平等、 势力均衡; 2、维也纳秩序:以均势为原则,建立欧洲协调机制,强调正统主义原则、干涉主义; 3、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4、雅尔塔体制下的两极格局体系:,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关系,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有内在的关系,两者紧密相连,世界格局是国际秩序的基础,国际秩序是世界格局的原则体现,世界格局的变动必然会带来国际秩序的相应的变化。,

12、一、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战后的国际秩序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特征。 从国际经济秩序看: 从国际政治秩序看:,从国际经济旧秩序看:,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国际贸易体系。 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国际协调机制。 (其实质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从国际政治旧秩序看:,大国推行强权政治,支配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插手地区冲突,建立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等,主要表现为“强权即公理”。 超级大国凭借强大军事、经济实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激化全球局势。 “集团政治”- “冷战”-威胁和平。 利用联合国否决权

13、,搞强权政治。 (其实质是维护大国的霸权地位),国际旧秩序的弊端,政治上,是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 国际关系上,以大欺小、以富压贫; 经济上,国际经济失衡、南北差距扩大; 军事上,军备竞赛升级,局部战争不断; 文化上,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二、不同国家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美国:美国居于领导地位的国际新秩序; 欧洲、日本等:由少数大国相互制约和共同主宰世界; 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其核心是所有国家独立自主,一律平等。,(一)美国主张及实质,1、 世界领袖。 2、 居于领导的前提下,加强与大国合作。 3

14、、“新秩序”的“基础”应该是民主、自由、人权、市场经济、议会选举、多党制等。 4、 必要时不惜用武力遏制地区冲突。 (其实质是实现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二)日本主张,1、建立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美、欧、日起主导作用的三极秩序 2、“新秩序”与“政治大国”目标紧密结合-巩固日美同盟,改善其他 3、开展“热点外交”-谋求国际安全和地区冲突中政治作用 4、“反恐三法案”-“脱欧入亚”与“亚洲新秩序” (其实质是让富国主宰世界,用西方的价值观统治世界),(三)欧洲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统一的欧洲“能变成世界上一支平衡力量,” 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国家,在国际新秩序中成为强有力的一极。 (其实质

15、是西方价值决定论、西方制度扩张论),美国、欧洲、日本都提出的关于国际新秩序的构想,虽然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实质上都是打着建立新秩序的旗号,维护旧秩序。这些构想在具体内容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都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大国为领导的,以确立西方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目标的“国际新秩序”。它们之间的分歧,主要原因在于争夺建立所谓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导权。,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容为: 改变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打破发达国家对世界贸易、货币金融领域的垄断; 摆脱国际垄断的控制与剥削,实现经济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建立公平、合理、平等、

16、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四)发展中国家的主张,中国的国际新秩序主张,1、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2、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4、安全上应树立新安全观。,中国的国际新秩序主张的特点,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顺应时代潮流, 承认世界多样性和主权国家平等为前提, 反对超级大国主宰世界, 倡导应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和平共处,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套完整的国家行为规范;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体现时代的特点;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和平共处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