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7968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哲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哲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哲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哲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1、研究方法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定义 4、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层次 5、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6.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目标,1. 研究方法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学科的基本条件 确定的研究对象 形成理论体系 具有能推进学科发展的研究方法,现代教与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设计 开发 应用 评价 管理 过程和资源,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 学习,远程 学习,2. 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研究对象: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 理论体系: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的 设

2、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研究方法:哲学方法(思辨为主) 一般方法(归纳,演绎,分析,调查等) 专门方法(内容分析,课堂信息分析等) 研究基础:理论基础-现代教学理论 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3.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定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指人们为深刻认识教育技术学基本原理、发生、发展、应用过程的现象和规律而采用的途径、方法、手段和工具等。,4.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层次,1、哲学方法 2、一般研究法 指对某类学科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分为三类:一类是经验方法,即调查、观察、实验等;第二类是理论方法,如科学抽象、数据处理、逻辑推理等;第三类是综合方法。 3、专门研究法 这是指对

3、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技 术研究中有内容分析法、课堂信息分析法(S-P表分析法) 和评价研究法等。,一般研究方法,哲学方法,专门 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一般研究方法,经验方法,理论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数学分析、逻辑分析,文献研究、调查研究 实地研究、实验研究,专门研究方法,信息反应分析法,评价研究法,解析结构模型法,内容分析法,哲学方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系统论方法 信息论方法 控制论方法,5. 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1程序化 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系统性、有程 序的步骤进行。 2客观性 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重视科学事实的搜集。 3数量化(实证数据!) 通

4、过具有数量特征的资料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资料的记录、再 现、分析、处理。,当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新特点,研究对象的现场性 分析对象的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互补性 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揭示规律方法的综合性,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过程、资源),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媒体、资源等),基础理论 媒体理论 媒传教学 教学设计 测量评价,应用系统 课堂教学 个别学习 协作学习 远程教学,技术基础 技术移植 工具研制 资源开发 管理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6.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教育技术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教

5、育技术应用过程发生、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因果关系,对教育技术应用过程出现的事实、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建立系统的理论。 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问题 目标 积累教育技术 活动事实 探求教育科学规律,形成理论体系和模式 解释对象的活动 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 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态势,二、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操作,1、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2、教育技术学研究操作模型 3、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类型 4、信息技术在研究操作中的作用,1. 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步骤,1、研究设计,制订方案 包括选定课题,确定变量、建立假设,选择研究对 象、制订方案等。 2、数据资料的收集 针对所要验证的假设,用

6、科学的方法收集有关资料, 包括有科学观察、科学调查、科学实验和测量等等。,3、数据资料的分析 用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简约化、分类化、系统化,并 分析确定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求获得规律性的知识, 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 4、作出判断,形成结论 根据所获得的规律性的认识,获得一个概括性的陈述, 提示某些定理、定律、原则,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并 写出研究报告。,研究设计制订方案,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分析,作出判断形成结论,研究程序简示图,教育和教学目标,输入部分 X,学习者 O,输出部分 Y,教师、 内容 媒体、 方法,年龄 认知结构 个性特征,知识掌握 能力提高 情感变化,2. 教育技术

7、研究操作模型,3.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类型,x,o,y,?,?,?,结构性研究,效能性研究,+,+,+,+,+,+,开发性研究,课题类型,4. 信息技术在研究中的作用,1信息资料检索查询手段 2实验情境创设和实验刺激手段 3观察手段 4记录、存贮与重现手段 5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研 究 者,信息 技术 手段,研 究 对 象,信息收集,操纵控制,反应测量,刺激干预,信息技术在研究中的作用,三、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1、教育技术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2、量的研究的涵义和研究程序 3、质的研究的内涵和特点,1、教育技术研究对象的复杂性,(1)教育技术研究所涉及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

8、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它涉及 到人、人的活动及人与环境、信息资源的关系,教育技术存 在着各种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宏观规律,有微观 规律。 (2)多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 教育技术的问题常常不是一门学科所能独立承担和解决 的。因此,必须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教育技术应用中的现象 及其活动规律,解决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各种问题。,(3)教育技术研究包含质和量的两个方面 教育技术的现象和过程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 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教育技术研究既可以从 质的角度进行质的分析,又可以从量的角度进行量的分析。,教育技术现象中的具有随机性与统计规律性,随机性,由于教育技术现象具有复杂

9、性和随意性。必然产生随机误差和不确定性。教育技术研究对于一次观测,其结果受随机误差的影响,表现出随机的性质。 统计规律性,尽管教育技术研究的数据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但是,这些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随着测验次数的增加,所得的数据总会表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性。只要通过大量的观测,可以发现表面上杂乱无章的随机现象,实际上是有其内在统计规律性的。,2、量的研究的涵义和研究程序,量的研究方法 这是指一种运用数学工具收集、处理研究资料的方法。 量的研究方法的作用 客观、准确地描述教育技术现象与规律; 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资料的效能; 可以深入挖掘隐藏在复杂教育技术现象后面的带有规 律性的东西

10、。 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是学科成熟的表现,是 其科学化的表现。,量的研究的基本程序,(1)确定问题 问题必须是可以检验的假设; 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 问题可以经由数据搜集、分析来加以检验或回答。 (2)收集数据 选择样本或受试者 选择或开发测量工具 利用工具收集数据,(3)分析数据 数据质量的审核 数据分类和系统化 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统计推论、多元分析) (4)形成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形成结论。 结论应该与最初拟定的假设或研究问题有关; 研究结论必须指出研究假设是否得到支持。,教育技术研究中量的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 多元分析方法; “元分析”方法; 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IS

11、M分析方法 S-P 表分析方法 计算机处理与分析,3、质的研究的内涵及其特征,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根据人种学、现象学、解释学等的研究思想方法形成的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教育研究中受到重视。质的研究,在 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有人将其译为“质性研究”、“质 化研究”、“定质研究”等。 近年来,质的研究方法在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中也得到重视,正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掌握和应用,也为我们进行教育技术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见(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几个定义,关于质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定义。下面列举几个从不同的角度所作的定义,

12、这些定义对我们理解质的研究方法的特征很有意义。 定义1 “质的研究是产生描述性资料的研究” 这个定义是从研究所产生的结果来表述,定义2 “质的研究是指任何不是经由统计程序或其它量化手续 而产生研究结果的方法” (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1990) 这个定义是从产生结果的方法来表述,定义3 “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 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 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 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陈向明,2001) 这个定义是从研究活动的特征来表述,质的研究的基

13、本特征,(1)研究过程具有情境性 (2)研究者参与观察的角色 (3)研究过程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收集 (4)研究注重归纳法的运用 (5)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 (6)研究具有整体性与全局性,当前教育研究的的基本课题,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变革人才培养模 式,提高国民素质,加速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的开发研制 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特点和评价研究 教育技术国际比较研究,教育科学研究者的道德准则,因为教育研究的受试者往往是儿童、青年,某些研究的性质可能妨碍、伤害、惊吓或消极地影响

14、受试者的生活,如当受试人被隐藏的研究者暗中观察时,可能侵犯了受试人的秘密权,因此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人员,应知晓有关的道德原则,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1有不参加协作权,不协作权指的是参与科学研究的人可以要求某些个人信息不公开的权利。为保证被试的秘密,研究者必须做到: 注意避免询问不必须的问题 可能的话,避免记录个别的项目答案 被试如果是成人,要直接征得本人参加研究的同意;若是儿童,应征得其父母和教师参加研究的同意。,2有保持不署名权,被试有坚决要求不以他们的身份为研究的权利。要保证不署名权,可以: 选用集体数据而不选用个人数据,可将研究中的个别分数合并起来而报告它们的平均数, 不用受试者的姓

15、名,而以号码来代表他们。在测试开始之前,说明他们是随机抽选的代表,研究目的是研究它们所代表总体,可以减轻被试的顾虑。,3有保密权,被试有权利要求从他们身上搜集的资料必须按机密资料来处理。要做到这一点,研究者必须 用号码而不用姓名登记所有被试者资料; 研究一经结束,销毁测验原始记录; 可能时为受试者提供贴好邮票,填好研究者姓名和住址的信封,将问卷直接寄给(而不是通过教师或校长转交)研究者。,4有要求实验者承担责任权,被试有权要求实验者尊重人类尊严,有些研究开始可能不便告知真实目的,但是在目的达到之后,研究者应对被试讲明研究的原委,特别要注意克服受试者因参与实验而产生的任何消极的后果。,作业1,思考一个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利用概念图工具,绘出相关的子题和关联因素的概念图,为研究课题的选择打下基础。,参考文献!,(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吴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 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 William Wiersma: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sixth edition)Allyn and Bacon ,1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