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精神护理绪论最新版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731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与精神护理绪论最新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绪论最新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绪论最新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绪论最新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绪论最新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与精神护理绪论最新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与精神护理绪论最新版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与精神护理,第一章 绪论,LOREM IPSUM DOLOR,学习指导,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们的情绪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心情愉悦,有时郁郁寡欢,有时焦虑烦躁,有时怒不可遏。心身处于这种状态时,心理或精神是否健康呢?,为什么需要学习心理与精神护理?,1、专业需要。 (护士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工作中遇到的突发状况)。 2、考护士执照需要。 (总分120分的题目,我们要考内、外、妇、儿、基础护理、解剖、病理生理、健康评估、寄生虫、急诊、中医、护理伦理等很多门课程,平均下来每一门最多也就占了10几分样子,而精神科护理在护士执照里占了58分)。 3、社会需要护士对精神病的了解。 (也许以

2、后进入临床成为精神科护士,或在综合医院工作遇到了精神病人,你能分辨出来。) 4、帮助别人和自己。 (我们后面的章节会学到危机干预、心理评估与治疗等,也许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发现自己的或者别人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运用学到的一些方法来调节情绪,恢复心理健康。) 5、完善知识结构 。 (作为一名现代护士如果不了解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那简直就是心理文盲!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占20%,基础护理占80%。心理护理不仅用于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护理文书的书写也需要。临床医师遇到不会的病症,他能请专科医师会诊,而你能请专科护士帮你护理么?),精神医学及精神科护理的发展,早在1860年弗

3、朗西斯南丁格尔在英国开办的第一所护士学校就重视对精神病的关注,强调注意睡眠对病人的影响程度,防止精神病人的伤人、自伤及所采取的看护措施。 二十世纪以来精神科事业的发展非常迅猛,从诊断到治疗均大有提高。 从封闭管理模式和治疗到开放式人性化管理和治疗。,关注心理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现已成为新世纪的主要疾病之一 20022010年全球约有4.5亿人患有神经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近11%。前10位造成功能残缺的疾病中有5个属于精神障碍。而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此外,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约3000万(占高校退学和休学原因的第一),现代

4、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增高,老年人增加,老年痴呆疾病逐年增加壮大了精神病队伍。 精神病的首次诊断和治疗不是专科而是综合医院的门诊,6%-7%的精神病人在综合医院反复就诊增加了社会和家庭负担。,关注心理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学习精神科知识需要对精神病医院、精神科的特征、以及对精神病的理解。 1)精神病是失去理智、思维混乱、情感偏离正常、认知态度改变、缺乏自知力的一组疾病。 2)精神病人只是部分地偏离了正常,还存在原始的冲动与情感,在潜意识中存有善良与爱(如子女、妻子、父母等对亲人的识别)。 3)精神病是完全可以治疗的并且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一般在住院病人中好转率可以达到95%,但是由于精神

5、病的特点:复发率较高。造成精神病治疗的难度,但是可以通过持续服务,来避免复发。 4)精神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治疗就困难,目前的治疗只是对症治疗,所以在诊断上只能采用症状学的原理来进行诊断、分析、判断、治疗。 5)精神病人需要关爱,需要我们全社会人的呵护,虽然他们缺乏理智、令人厌恶或者遭受了伤害,但是那并不是他本人的意愿,所以我们需要理解和共情。,目录,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述,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三节 心理与精神护理概述及对护士的要求,心理与精神的概念 心理结构 心理的实质 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概念 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 心理

6、问题与精神疾病的概念 心理问题的分类,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述,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又称精神或心理现象,是指人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与他人和内外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活动及行为表现。 心理是人的大脑在反映客观环境时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功能活动的总称。(比如你现在坐在教室里,你所听到的看到的内容,都通过你的耳朵眼睛传递到你的大脑,然后再由你的大脑产生反应。就是你的心理反应。)心理指的是人的所有的心理活动,而精神常指心理活动中思维、价值观、世界观等高级心理活动,所以精神高于心理。,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情绪、情感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

7、界观,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结构,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过程 :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过程(共性),日常接触的颜色、声音、味道都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这叫感觉。 这些个别属性综合起来,合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今天我们初次相识,我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你们把我的名字记在脑海里,这就是记忆。 而我们思考分析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就叫思维。 而你们现在的心

8、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听我讲课,这就是注意。 等你下课之后想着中午吃饭吃什么的过程,就叫想象。,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过程(共性),这种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就是认知过程。 等到你们毕业时,舍不得跟同学分开,这是情绪、情感的过程。 当你以后参加工作,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实现了为病人解除病痛的目的,称为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维持着心理活动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个性(特性=人格),个性 又称人格: 是在心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

9、特征及自我意识三个部分。 个性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当个体的个性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他的个性是健康的。如果个体的个性结构失去和谐统一性,就会出现个性的不协调,称作个性障碍,也称人格障碍。,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个性(特性=人格),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气质、性格、需要、动机、自我意识等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与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先天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社会文化环境等是个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个性(特性=人格),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动物

10、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而人类不仅能够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还能把自己从外部世界中分离出来加以反应,并能动地改造自我本身。 自我意识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部分组成。当自我意识出现障碍时,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对自身当前主观状态不能正确认识(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身处何处等)失去精神活动的自我支配和控制能力。,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测验你的个性,A: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欲望。有时间的紧迫感,人际关系不协调,对人充满敌意。易患冠心病和高血压。 B:与A相反,缺乏竞争性,不紧不慢工作,喜欢过懒散生活,无时间紧迫感,有耐心

11、,无主动的敌意。 C:性格压抑克制,不表现负面情绪,压抑愤怒,生闷气回避冲突与矛盾,生活工作无目标,不确定性多,有孤独无助感,易患癌症。 D:孤僻,独来独往。,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基本

12、原则,郭念峰教授提出的三条原则是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活动强度 心理活动耐受力 周期节律性 意识水平 暗示性,心理康复能力 心理自控力 自信心 社会交往 环境适应能力,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活动强度 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心理活动耐受性 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周期节律性 心理活动在形式效率上存在节律性。 意识水平 注意力 暗示性 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人的思想意志观点看法。 康复能力 创伤刺激状态恢复到原心理状态的能力。 心理自控力 对个

13、体情绪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能力。 自信心 社会交往 充分的社会交往能维持心理健康状态。 环境适应能力 到了新的环境能否融入并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态。,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心理问题是由现实问题引起的,引发原因单一,近期发生,持续时间不长,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没有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或部分泛化,自知力正常或基本正常,能主动就医。 暂时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属于正常心理的不健康状态。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和智力、自我意识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发病原因多数比较复杂,自知力缺乏

14、或完全丧失,无求治愿望。病情严重者可对社会造成危害。,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问题的分类,一般心理问题 是近期发生的由社会的现实因素激发而引起的心境和情绪的波动,其特点是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得到理智控制,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但思维保持严密的逻辑性,人格完整,在较短时间内能得到缓解。 严重心理问题 是由应激引起的相对强烈的心身紊乱状态,其特点是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在一年之内、内容部分泛化、有时伴有某方面个性缺陷,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一般心理问题特征,持续时间短 情绪反应能够由理智控制 内容未泛化 个性无明显异常表现

15、 随着现实情况的改善和相应的心理支持,短时间内会得到缓解。,严重心理问题特征,持续时间在一年以内 初始情绪反应剧烈 内容部分泛化 有时伴有某方面的个性缺陷 不能自行缓解必须通过心理治疗,拖延不治还有加重的可能或变成神经症甚至发展成为精神疾病。,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CCMD-),CCMD-3为10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性障碍; 3 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

16、青少年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第一节 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情绪、情感 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对人的生活起着良好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先兆。 个性特征 美国学者弗里曼研究发现,具有“A型人格”特征的人,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 心理冲突 顺利地解决心理冲突,有时它还可以成为促进工作的动力,甚至可以激发创造力。但剧烈而持久的冲突无疑会有损心身健康。,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情绪、情感 心理活动对机体的影响是通过个体的情绪、情感变化而影响内脏器官的活动。 正性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机体的活力,比如使呼吸、脉搏等加快,有助于发挥机体的潜能。 而负面的情绪、情感有可能引起身体各种不适:如失望、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免疫力,而愤怒的情绪会引起小动脉痉挛收缩,舒张压升高,心肌细胞受损等。 但情绪与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