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9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考点解析[考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826679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7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9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考点解析[考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9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考点解析[考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9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考点解析[考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9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考点解析[考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9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考点解析[考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9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考点解析[考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9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考点解析[考纲(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 19: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考点解析 【考纲解读】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的形象。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考点透析】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

2、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 ,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

3、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 ,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

5、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景物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 、 “羁鸟” 、 “旧林” 、 “池鱼” 、 “故渊”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 、 “梧桐” 、 “细雨” 、 “黄昏” ,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4

6、意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 “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 、 “鸟” 、 “孤舟” 、“蓑笠翁” 、 “寒江” 、 “雪” ,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5 意境所谓“意” ,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

7、情化的理” ,又是“蕴理的情” ;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 “意境” ,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例 1 读下面的词,完成 12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8、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解析:1 “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2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

9、意图。答案: 1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 “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 ,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2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例 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34 题。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蝉 虞世南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两首诗分别写了“菊

10、花” “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4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解析:3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4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答案:3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 、 “蝉” ,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 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 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 ,不借“东风之力” ,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

11、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 、 “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 “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例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第 5题。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5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

12、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1品味词语(1)精炼传神的词抓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传神显旨的词。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

13、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句中的“尽”是“都”的意思,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如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要特别注意五言诗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并根据诗意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以动衬静的词。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

14、心世界。 化静为动的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曲中, “聚” “怒”二词化静为动。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峦众多,聚集到一起的动态。 “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以动写静的词。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

15、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 、 “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以实显虚的词。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以乐衬哀的词。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

16、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句中的“溅” 、 “惊”二字不仅用字新奇、形象,而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2)叠音妙用的词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用了“迢迢” 、 “皎皎” 、 “纤纤” 、 “札札” 、 “盈盈” 、 “脉脉”六个叠音词, “迢迢”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细, “札札”写机杼之声, “盈盈”写银河之水, “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3)颜色渲染的词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