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小组计划书

上传人:迪迦****号 文档编号:8826671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小组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小组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小组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小组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小组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小组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小组计划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小组计划书小组名称:提升抗逆力导师:孙鹤翎 组员:李蓉、孟美杰、刘子伟、黄晴、贾松泽、刘淼鑫、灭鲁维提、乔一好、石萍、邵莲莲、申童童小组计划书理念:事事顺利,心想事成是许多人的愿望,但在我们人生旅途中,必然有起伏,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有人逃避放弃,有人积极面对,如何做出选择,取决于个人的“抗逆能力” 。抗逆力是个体在逆境中利用各种资源克服逆境,达到良好适应的潜能。 明白到顺境和逆境交替出现的道理,在逆境便不会感到绝望,在顺境也不会得意忘形,反而会为迎接逆境的来临而作好准备。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生本来就是由顺逆境交织而成,在危难中往往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在心态上,我们要控

2、制情绪,以乐观的态度,在逆境中发掘积极光明的一面。在行动上,要积极充实自己,更要扩阔胸襟和眼界,通过了解别人的经历,学习如何勇敢面对逆境。 根据之前的小组模拟课程学习,我们发现,同学普遍反映“学业、生活、感情等各方面压力较大” ,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且碌碌无为的生活会进而影响到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同学们都希望找到缓解这种情绪的方式。基于此,我们想通过抗逆力小组激发同学积极面对逆境的勇气。小组将会首先让同学们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认识到平时生活中的缺乏抗逆力行为表现,以及关注缺乏抗逆力的深层次原因。小组活动可以使有共同需求的同学聚集在一起,通过建设他们中间的社会支持网络,加

3、强组员互动,获得组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以便得到更多经验、技巧去改善。同时,在小组活动中,不同组员的分享也会给其他组员以经验和指导,再加上组员之间的交互回馈,使得小组活动更容易产生积极影响。理论架构: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相对于“问题视角而言的,优势视角强调,即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表达了对人类尊严的尊重与肯定。优势视角认为,助人者所应该做的一切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及利用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其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梦想。优势视角是以个人的优势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帮助受助者从逆境中解放出米,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梦想的一种助人模式。

4、抗逆力是以优势视角来看待和改变青年,是指一个人处于逆境、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即一个人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摆脱挫折的打击,在逆境中保持健康、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能力。认为个体是自己问题解决的专家,任何解决问题的资源都存在于个体上,发现和利用个体现有的力量和资源,是个体抗逆力提升的关键。 当代社会,我们正面临着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的外部世界和社会文化环境。日益复杂和竞争的社会、社会阶层的分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对我们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学校、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学业问题、人际问题、行为问题和情感问题,都对抗逆力提出了挑战,抗逆力已经成为青年健康发展成长的关键能力。了解青年抗逆

5、力的本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不仅可以对顺利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有帮助,而且能促进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对于青少年抗逆力的培养,亨德森和米尔斯滕的 “抗逆力轮”技术认为可以从增加社会联结、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教授生活技能、提供关怀与支持、建立和沟通高期望、提供机会促进发展等 6 个方面来提升抗逆力。国际抗逆力研究计划通过教授学生 “我有”(I have)、 “我是”(1 am)和“我能”(1 can)的策略来提高学生抗逆力(Grotberg,E.H,1996)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接触,透过这些接触个人维持其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资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个人面对

6、环境要求,适应性依赖于人拥有的资源多寡,资源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前者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因应能力等,后者是个人的关系网络广度与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支持功能的程度。社会网络干预的目的在于强化个人的社会资源,以增强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并且协助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的来说,是在个人处于需求状态时,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伴侣所提供的感知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研究生入学前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家庭支持、教师支持、亲朋支持以及同伴支持,但进入研究生学习后家庭和教师的支持度都有所降低,而面对新同学能否建立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有赖于个人的积极努力。当身边的支持“后盾”不那么强有力时,就容易产生焦虑以

7、及对逆境的害怕情绪。小组主要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连接组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协助组员在遇到逆境时可以想到朋辈间的帮助,汲取他人的在面对逆境时候的经验分享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同学间“自助”的成长模式。 目标及目的:总目标: 增强组员的抗逆力 具体目标: 1) 增强团队凝聚力 2) 促使组员发现自身优势,增强克服逆境的勇气和自信心 3) 深入挖掘组员的自身潜能,积极利用外部优势资源提高自身抗逆力 4) 激发组员对同伴支持重要性的思考,感受同伴提供的支持,增强同伴支持 5) 总结小组活动,使组员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和外部支持提高应对逆境的能力服务对象:希望提高抗逆力的同

8、学小组特征:1、性质:成长小组 2、节数:4 节 3、日期:2015 年 11 月 4、时间:每周四上午 5、 地点:社会工作实验室 6、人数:11 人招募方法和步骤:学校内张贴海报每节活动计划第一节 活动内容时间及整节活动时间:11 月 9 日上午 9:4012:40活动时间目标 内容 物资a)5 分钟让组员及工作者互相认识。工作员自我介绍(欢迎辞、姓名、在小组中的角色、小组的目的和目标) 。工作员2 名b)15 分钟使组员相互认识,力图使组员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组员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或称呼及对小组的期望等) 。c)10 分钟让组员更加清楚小组目的及内容并澄清他们的疑问。介绍小组目的及内容。d

9、)10 分钟与组员签订契约书,使他们对小组更有归属感及承担责任。与组员签订契约书。 契约书,笔e)15 分钟地点社工实验室让组员一起做游戏,互相熟悉认识。与组员一起做“大风吹”游戏。f)5 分钟让组员表达对这次小组活动的感受。要求成员简单说出这次活动的感受提出期望。第二节 活动内容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 月 9 日上午 9:4012:40a)5 分钟地点总结上次活动,引出本次活动简单描述上次活动的情况并指出问题,交待本次活动的目标。b)15 分钟社工实验室活跃小组气氛,使组员彼此更加熟悉。“抢数”游戏,活跃气氛。c)30 分钟发现自己优点,增强自信心做“优点轰炸”游戏,让组员以“我有,我可以

10、”句式来说出自身优点,如“我有一双手,我可以用它来帮助他人” 。d)5 分钟让组员表达对这次活动的感受,促进组员间的交流。邀请组员简单说出自身感受,由工作员交待下次活动。第三节 活动内容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 月 9 日上午 9:4012:40活动时间地点目标 内容 物资a)5 分钟引导大家,总结上次活动,交待本次活动的目标。b)10 分钟活跃气氛。 “抱团”游戏,活跃气氛,帮助组员更好融入活动c)5 分钟总结上次活动,引出本次主题。根据上次活动做简单分享,引出本次活动主题, d)30 分钟让组员在电影中明白逆境对于人的意义,以及人在面对逆境时应有的态度和心态。播放电影阿甘正传片段。e)5

11、分钟社工实验室让组员分享此次活动的感受,工作员总结。第四节 活动内容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 月 9 日上午 9:4012:40活动时间地点目标 内容 物资a)5 分钟与上次活动进行衔接,让组员认识到活动是一个持续递进的过程。回顾第三次活动,阐述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和部分约定b)10 分钟强化对抗逆力认识和实际生活中运用。强化对抗逆力认识和实际生活中运用。c)15 分钟社工实验室总结感悟。 与组员交流以发现小组不足之处(从组员之中获得回馈) 。d) 20分钟分发礼物。 给每位成员分发卡片,写上对自己的鼓励,并且引导组员互相赠送卡片,一起成长。卡片若干e)5 分钟结束语并合影留念。所

12、需资源:1、 工作员两名2、 物品:呼啦圈、报纸工作日程:日期 任务10 月 25 日-28 日 小组组织者讨论工作计划,形成书面计划。10 月 30 修改并完善工作计划书10 月 31 约见参加者,进行组前聚会及筹备开组工作11 月 10 日-11 月 13 日 开组并检讨及跟进应变计划:1、招募不到足够的参加者:发动领导力量,寻找一些他们相熟而又是招募对象的人参加2、工作员带入过多的个人情况:(1)由另外一位工作员和观察员进行提醒。(2)工作员要时时检讨自身行为,及时改变不当之处。3、工作员未能照顾到每位组员:(1)两位工作员一定要密切配合,协调工作。(2)根据开组前调查问卷的结论,工作员要在开组前对每位组员的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4、小组进程太快或太慢:(1)太快时启用备选活动(2)太慢时及时调整,在保证活动充分开展的基础上,加快接下来的活动的速度,争取赢取时间或删掉不重要的游戏活动。评估方法:1 小组过程中组员的分享及意见,2 小组观察员和其它组织者的记录和评估。3 小组工作员的观察和评估。4 从出席率和组员参与程度分析。5 透过与组员的倾谈来知道他们对小组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