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疾病及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651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常见疾病及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婴幼儿常见疾病及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婴幼儿常见疾病及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婴幼儿常见疾病及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婴幼儿常见疾病及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幼儿常见疾病及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常见疾病及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婴幼儿常见疾病及防治,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儿科 储昭乐,婴幼儿常见疾病,呼吸道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 过敏性疾病 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肠道疾病 胃肠炎、消化不良、肠系膜淋巴结炎,婴幼儿常见症状,发热 小儿正常体温: 腋温:36-37C;(5 分钟读数) 低热: 体温为37.338。 中度发热: 体温为38.139。 高热: 体温为39.140。 超高热: 体温为40以上 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痢疾)、脑膜炎、脊髓灰质炎、乙脑、疟疾、败血症等。,处理,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38.5以上、三个月以下婴儿均勿自行使用退热药物 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物理降温,洗温水澡,比体温低2

2、-3度(以手腕内侧皮肤试水温,不烫为适宜温度)。洗温水澡对婴幼儿尤其有重要意义 温水擦裕:3234温水擦拭患者四肢,擦拭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脚心等部位,用力可略大,时间可稍长,有利降温。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易引起不良反应。 酒精擦裕:现在不主张用这种办法用于儿童,因为儿童皮肤幼嫩,可能会部分吸收。 冷枕、冰枕,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别名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等)、布洛芬(异丁苯丙酸,芬必得为其缓释剂型)和来比林,上述两种药物都有儿科口服混悬液剂型。 上述二药由于相对安全性和退热效果显著,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儿童退热药 尼美舒利,1

3、2岁以下禁用!,腹痛:,症状:哭闹、腹胀、呕吐、腹泻、 便秘、腹部有包块。 有内科原因,也有外科原因。 内科原因:如消化不良、便秘、肠炎、肠痉挛、寄生虫等。,外科原因:阑尾炎、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等。 举例:先天性巨结肠表现:胎粪排出 延迟,超过72小时;频繁呕吐;腹胀等。,2. 腹痛:,* 小儿肠绞痛(肠痉挛),满月左右的小婴儿容易发生肠痉挛,有的大约在3周左右开始,6周时高发。3个月后会慢慢减少,有的婴儿要延续到4、5个月大。 症状:表现为原本活泼的孩子忽然尖叫哭闹,每次发作都在差不多的时间,尤其傍晚或半夜,一般每次哭闹持续两三个小时。,* 小儿肠绞痛(肠痉挛),伴随症状:有的宝宝还会出现

4、腹胀,脸色红胀,大多数是宝宝哭闹时吞下了气体引起的腹胀,一般不伴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哭闹停止后若无其事。 对策:按摩(沿脐周顺时针方向),湿毛巾或暖水袋敷在婴儿腹部,游泳锻炼也是减少肠痉挛发作的好方法,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痉药。,腹泻,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重者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 是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腹泻,轻症:一天腹泻10次,大便黄、绿色, 烂便,偶有呕吐。 体征:皮肤弹性尚好、精神较好。 对策:口服补液,服用相应止泻药、胃肠粘膜 保护剂、肠道益生菌、去乳糖配方奶。 重症:一天腹泻20次,大便水样,频繁呕吐。

5、体征: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唇周灰暗、呼吸深快。 对策:静脉补液,针对病因治疗。,病因,(一)感染性腹泻 1.肠道内感染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2.肠道外感染 症状性腹泻 3.肠道菌群紊乱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二)非感染性腹泻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过敏、双糖酶缺陷 2.气候因素,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2.机体防御功能差 1)婴儿胃内酸度低 2)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SIgA 均较低 3)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肠道菌群失调 3.人工喂养发病率高,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发病季节:秋冬季节多见 发病年龄:6个月2岁多见 症状:起病急,常伴发热和

6、上感症状;先吐后泻;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轻 大便性状:“三多”量多、水多、次数多, 黄色或淡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 无腥臭味 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 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1.轮状病毒肠炎,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发病季节:夏季多见 症状:起病急,呕吐、腹泻;感染中毒症状较轻 大便性状:水样或蛋花样,无粘液脓血 大便镜检:无白细胞 自限性疾病:病程约37天,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发病季节:夏季多见 症状:起病急,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烦躁、 甚至昏迷和惊厥等;腹泻频繁,呕吐、腹痛 和里急后重 大便性状:粘液样或脓血便,有腥臭味 大便镜检:大量白

7、细胞和红细胞 粪便培养:相应的致病菌(+),侵袭性细菌肠炎 -现类似出于细菌性痢疾的症状,预防,加强食品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 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 合理喂养,添加辅食要逐步进行 遵循辅食添加的原则,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发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手,做好食品、食具消毒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荨麻疹,皮肤的特别过敏反应,呈现奇痒的淡红色肿块。 可能因某些药物、感染或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等)引起,也有可能是因昆虫咬伤所致。但大部分是原因无法查清的。 荨麻疹是来得迅速,去得快,突然发作,经十几分钟、数十分钟,以致数小时,很快自行消失而不留痕迹。也有数天后消失的。 荨麻疹也可发生在喉

8、黏膜上,或肠黏膜上,而引起呼吸困难、腹痛,同样也会很快消失。 症状是突然皮肤瘙痒,随着出现淡红色的肿块,肿块扁平隆起,圆形或不规则,肿块奇痒难忍。,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病毒传染性疾病 多见于2岁以下 发热15天,体温高达39或更高 热退疹出,红色斑丘疹,可持续34天 有时可伴随眼睑水肿、咳嗽、腹泻、惊厥等 疹出后病情很快恢复,预后良好。感染后有终身免疫力,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传染病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病原体种类有: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真菌 螺旋体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传染病的特征,

9、基本特征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免疫性 病毒性传染病免疫力常可保持终生(流感例外)。细菌、原虫仅为数月至数年(伤寒),可再感染或重复感染。,特殊表现, 发热 皮疹 出现日期、部位、顺序、数目等不尽相同。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有猩红热、麻疹、水痘、幼儿急疹、风疹、斑疹伤寒、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中毒症状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水 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疾病,造成很痒的疹子及水疱为其特征。多见于2-6岁的幼儿,冬春季发病多。 症状:头痛、疲倦、发烧(多在39C以下,1-5天消退),最初皮肤起红疹子,发展很快。起疹,过程为红疹水疱干燥

10、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疤痕,早期头皮出现疹子,可做为早期诊断,发痒。,流行特点,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性强。 自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止,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玩具、用具、衣物等。,易感人群 未患过水痘的人群、儿童易患病。 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 6个月前一般不发生水痘。,控制传染源 隔离期自发病起至疹痂干为止,接触水痘的儿童留检3周。 自动免疫 水痘减毒活疫苗 接触水痘后给予 被动免疫 丙种球蛋白,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小儿,在接触水痘72h内给予。,预 防,呼吸道隔离 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剪指甲、换衣服 皮肤瘙痒 止痒镇静剂

11、或炉甘石洗剂 防止庖疹破溃感染 继发感染者 抗生素 激素禁用 已用激素者尽快减量停用,治 疗,麻 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疹退糠麸脱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流行特点,传染源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内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传染性非常强。 经飞沫直接传播入呼吸道。 通过受病毒污染的日用品、玩具、衣物手等传播。,易感人群, 未患过麻疹、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幼年时接种过麻疹疫苗,以后未复种 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可患病。接种过疫苗的小儿仍有15%再患麻疹。,发病年龄, 高峰年龄 15

12、岁 近年发病年龄上移 婴儿可从母亲获得免疫力(IgG),持续至8个月左右消失(可发生轻型麻疹)。 发病季节 任何季节 高峰在冬春季,治疗,一般不需要治疗 对症处理 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 在婴幼儿集体场所,如发现可疑患儿,应隔离观察710天,预 防,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隔离与检疫 隔离至出疹后第6天,有并发症者 延长到出疹后第10天。 密切接触者检疫1421天。,预防,保护易感人群 自动免疫 麻疹减毒活疫苗8-10个月初种,7岁时复种。 易感者在流行期接触病人后2天接种活疫苗,可预防麻疹发生或减轻症状。 对1个月内服过脊髓炎疫苗,8周内接受过输血、血制品或其它被动免疫制剂者,推迟

13、接种。,预防,被动免疫 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采用。 肌注丙种球蛋白,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 免疫有效期3周。,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 3岁以下 年龄组 发病率 最高,好发年龄,?,多为2-10天 平均3-5天,潜伏期?,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要途径: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14、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由于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免疫,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

15、流行。 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重症病例表现, 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预防,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预防,个人预防措施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洗手很重要!,预防,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