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脑中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569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中药]脑中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医中药]脑中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医中药]脑中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医中药]脑中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医中药]脑中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脑中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中药]脑中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中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歙 县 中 医 医 院,王 宇 宁,第一部分 脑中风的康复治疗,一:脑中风的概念 脑中风又叫脑血管意外,是一组起病迅速、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24小时以上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根据神经系统损伤的不同部位临床症状表现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运动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包括肌张力降低或增高,腱反射减弱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可能的阵挛;肢体运动时出现病理模式或协同运动,表现为上肢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典型的表现姿势包括:肩关节内收或内旋畸形、肘屈曲、前臂旋前、屈腕、握拳、拇指屈曲内收),下肢以伸肌张力增高为主(典

2、型的表现姿势包括:马蹄内翻足或外翻、膝过伸或屈曲、拇趾过伸、髋过屈、股内收畸形)。,(二)语言功能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三)感知觉功能障碍: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失用症等。,(四)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 (五)心理功能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二:脑中风康复的概念 脑卒中的康复

3、是指: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以使脑卒中患者重返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患者去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调整其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在拟定的有关脑卒中康复服务的实施计划时,应有患者本人、其家属以及所在社区等的参与。这里的一切措施不仅是指医学的,而且还指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工程技术的等等。因此,脑卒中的康复是一种全面的康复,二级预防(预防生活水平上的残疾)和三级预防(预防参与水平的残疾)也是康复的重要内容,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三:脑中风的康复治疗目的和原则 (一)康复治疗目的 1:急性期的治疗目的:主要是诱发肢体的随意运动,预防继发性

4、损害(如压疮、呼吸道感染等),防止出现异常运动模式。 2:恢复期的治疗目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肢体的选择性运动,抑制不正常的联合反应,改善步行功能,提高手的精细功能和预防可能出现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关节僵硬等合并症。1)改善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功能。2)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日常上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3)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重返社会,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标。,(二)康复治疗原则 1:早期开始: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的患者,发病48小时后即可开始治疗;昏迷患者或重症监护病房的

5、患者,只要没有发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就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通过物理因子干预以及针灸、中药等的治疗。 2: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训练、心理治疗、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中医治疗(针灸、中药、推拿等)以及高压氧治疗。,3:循序渐进:治疗项目由少到多,治疗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强度逐渐增大;治疗中外界给予患者的帮助逐渐减少,患者的主动参与逐渐增多。 4:全面、整体康复的理念; 5:患者(家属)积极主动参与;,6:尽早开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尽可能ADL早期自立。训练内容包括: 1)移动动作:包括从卧位到坐位,再从坐位到卧位的反

6、复训练,然后进一步训练床与轮椅之间,轮椅与座椅之间,轮椅与坐便器之间,轮椅与浴盆之间,轮椅与汽车座位之间的转移; 2)基本生活动作:包括进食动作训练,洗漱动作训练,穿衣动作,改造衣裤; 3)生活关联动作 。,7:康复与治疗并进; 8:重视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 9:避免出现意外:跌倒、软组织损伤; 10:重视危险因素和有关疾病,预防复发。,四:脑中风的临床分期和康复分期 急性期 2周、4周 临床分期 恢复期 6月 慢性期 6月,卧床期 13天 坐位期 37天 康复分期 离床期 515天(具体天数依病情而定) 步行期 821天 屋外行走期 45天,五:脑中风偏瘫的预后影响因素 (一):内在因素

7、 1 :脑损伤程度: (1):病变的性质(就恢复困难程度来说:梗死出血栓塞); (2):病变的部位(内囊后支影响最大); (3):病灶的大小(病灶越大,神经系统破坏程度越大,恢复越困难); (4):病情进展趋势。,2 :患者个体因素: 1):年龄、性别; 2):基础病变及并发症:(1)心血管并发症(2)吸入性肺炎(3)癫痫(4)跌倒所致损伤(5)压疮(6)肩关节问题(7)废用综合症和误用综合症:包括肌肉的萎缩、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的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咀嚼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退化(8)深静脉血栓; 3):患者主动参与程度; 4):生活史、个人嗜好; 5):文化程度; 6):营养状况、身体

8、状况。,(二):外在因素: 1:治疗开始时间; 2:药物、手术治疗; 3:康复开始时间、方法; 4:继发性并发症; 5:护理情况; 6:经济状况; 7:家庭影响; 8:单位、社会的关爱。,六:脑中风的康复治疗: (一)运动功能障碍治疗 1:卧床期: 1)康复基础训练: 保持良姿位,体 位变换,关节被动活动、床上运动训练(桥式运动,床上翻身训练); 2)针灸、推拿、气功; 3)药物(中药、西药); 4)理疗; 5)神经促通技术; 6)高压氧治疗。,仰卧位,仰卧位注意要点,1、床铺尽量平整; 2、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过伸、过屈和侧屈,面部朝向患侧; 3、患侧上肢:患肩下垫一小枕,使与健肩同高;患侧

9、上肢向外固定在枕头上,和躯干呈90角或大于90;肘、腕尽量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 4、患侧下肢:患臀至大腿外下侧放置楔形枕头,防止下肢外旋;膝关节垫起微屈并向内;踝处中立位,即足尖向上。,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注意要点,1、床铺尽量平整; 2、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向后扭转; 3、背后放一枕头,使身体放松; 4、躯干略前倾; 5、患侧上肢:向前平伸,放在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90130角,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避免腕及手悬空; 6、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踝关节尽量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足悬空; 7、健侧上肢:自然放置; 8、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

10、膝关节自然微屈。,患侧卧位,患侧卧位注意要点:,1、床铺尽量平整; 2、头部固定于枕头上; 3、躯干略后仰,背后放一枕头固定,使身体放松; 4、患侧上肢:患肩向前平伸(可由家属以手法向前轻柔牵伸),患侧上肢和躯干呈8090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使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指张开,手心向上; 5、患侧下肢:髋部伸展,膝微屈; 6、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身上或枕头上; 7、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在身前一枕头上;膝和踝关节自然微屈。,桥式运动,下肢双摆运动,双手抱膝运动,治疗师做推拿,推拿:对肢体萎缩肌肉有一定的保护,并促进四肢肌力的恢复。先用抚摸法,继以揉捏法,最后屈伸旋转被动运动,推拿要由轻到重,由小

11、到大。,针刺治疗,针灸:根据神经可塑性理论及脑中风的恢复模式结合中医辨证,针灸以补肾通阳、行气通络、醒脑开窍为主。通过前后相关配穴的针刺,有效增强肌力,并主动的去提前预防及延缓肌张力的异常增高,以缓解痉挛的发展,使患者第一时间恢复偏瘫肢体的功能。,神经促通技术,促通技术又叫促进技术,它是当代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治疗中枢性偏瘫的核心运动疗法。促通技术的作用机制是形成新的神经通路。研究认为,反射与随意运动的结合可促进正确的运动反应的形成,通过反射和随意运动反复结合,神经传导中突触阻力下降,导致这种正确运动可以单独由意志引起,从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开通一条新的神经通路。将正确运动形式的促进与不正确运动形式

12、的抑制结合起来,经过多次重复,可将此活动形成协调运动,使运动的协调性得到恢复。促通技术有如下几种:Brunnstrom-中枢性促通技术。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肢共同运动可引发中枢神经环路的联系,促使患肢出现与健肢相似运动,从而促使肌力恢复。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通过刺激自身感受器,促使偏瘫患者某些特定共同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进行屈曲、内收、外旋、伸展、外展、内旋等运动。Rood-多种感觉刺激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在特定的皮肤区域施加轻微的机械刺激或表面温热刺激,可影响该区的皮肤感受器以获得局部促通作用。如进行拍打肌肉,快速触摸患肢以促进功能恢复。Bobath-神经发育方法。牵

13、拉肌肉与拍打腹部肌肉,可促进和引导偏瘫患者出现头颈和肢体的运动,以激发平衡反应,并抑制过强的肌肉收缩和错误运动模式而发挥运动潜能,促使患者产生主动运动。运动疗法。加强功能运动与体育锻炼,以促进功能恢复。主要用于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对脑梗死恢复期与后遗症有一定康复治疗作用。使用方法为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53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脑出血急性期、恶病质患者禁用。,2:坐位期: 1):卧床期的各项治疗; 2):起坐训练; 3): 坐位的训练; 4):ADL训练; 5):神经促通技术; 6):转移训练。,坐位训练,坐位训练的要点,1、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垫放枕头; 2、躯干:伸直; 3

14、、髋部:屈曲90,使上身正直,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 4、双膝下可垫一软垫,使膝微屈; 5、上肢: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桌上放一枕头。,3:离床期: 1):座位期的各项康复治疗; 2):助力训练; 3):作业治疗: 4):站立训练:双腿站立、单腿站立、重心在两腿之间转移、迈步训练; 5):床-轮椅转移训练。,助力运动(肩关节屈伸),助力运动(肘关节屈伸),作业治疗,重点在上肢功能的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以及感知和认知功能的训练。(1)上肢功能的训练法:包括肩、肘关节活动的控制,前臂旋前旋后的训练 ,手的精细动作和协调性、灵活性训练。(2)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项目同前(3)对某些患者经过积

15、极的康复治理,腕手,踝足的功能仍没有完全恢复,可配戴适当的支具(4)对有偏盲的患者,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缺陷,然后进行双侧活动的训练。,4:步行期: 1):离床期的康复治疗项目; 2):协调性训练(作业治疗); 3):步行训练; 4):技巧性动作训练。,5:屋外行走期: 1):步行期的各项康复治疗; 2):太极拳、健身气功; 3):上下楼梯训练、斜坡行走训练; 4):耐力训练; 5):技巧性动作训练; 6):纠偏训练。,(二)心理功能障碍的康复 脑损伤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累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有些脑损伤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影响甚至超过躯体问题,故可能严重

16、影响躯体障碍的恢复。因此,此能力障碍的康复是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的重要内容。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脑损伤患者的身体、活动和参与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其目标是协助患者达到理想的心理、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心理功能障碍的阶段性特征 脑损伤后,患者心理也发生变化,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震惊阶段,2、否定阶段,3、抑郁或焦虑反应阶段,4、愠怒阶段,5、对抗独立阶段,6、适应阶段。 从事心理康复要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工作,以确保患者能顺利度过心理危机期,接受其康复治疗,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1:心理治疗 1) 心理治疗的概念 是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助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其人格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治疗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障碍,减少焦虑、抑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的非适应社会的行为,建立良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