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查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240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物化学检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生物化学检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物化学检查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生物化学检查,内科教研室,无机元素检查,无机离子的生理功能,1. 参与组织构成 2. 维持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3. 维持细胞的兴奋性 4. 作为酶的辅基 5. 调节和参与代谢,一、钾( K),(一)概述: 人体内钾主要来源食物,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成人机体总钾约mmol/kg,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血液中钾由肾排泄。 (二)参考值: 1、血钾: 4.51 mmol/L 2、尿钾: 25 100 mmol/24h,(三)临床意义,血清钾增高见于: 急性肾功能衰竭 2.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 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 4. 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 5. 食入或注射大量钾盐 尿钾排泄增多

2、: 肾上腺皮质功 能亢进。,血清钾降低见于: 钾盐摄入不足 2. 钾丢失过多 3. 钾在体内分布异常 4.棉籽油性低钾麻痹症 尿钾排泄减少: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二、钠(Na )、氯化物(Cl),(一)概述: 钠是血浆中的主要阳离子,主要生理功能为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促进物质转运、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氯是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与钠配合调节水、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平衡。 两者变化呈平行关系。 (二)参考值: 1、血钠: 140 5 mmol/L 2、血氯: 100 5 mmol/L,(三)临床意义,血清钠增高见于: 1. 补充过多 2. 肾排泄减少 钠增高与脱水 / 其他代谢紊乱并存。,血清

3、钠降低见于: 丢失过多 (1)严重呕吐、腹泻 (2)大面积烧伤 (3)穿刺放液过多 2. 排泄过多 (1)慢性肾疾病 (2)代谢性酸中毒 (3)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 (4)利尿剂,三、血清钙 (Ca),(一)概述: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其中99%存在骨骼和牙齿中,血液中的钙以非扩散性钙和包括离子钙在内的非扩散性钙两种形式 ,这两种形式相会转化并保持动态平衡。 (二)参考值: 成人 2.5 0.25 mmol/L 儿童 2.75 0.25 mmol/L,(三)临床意义,血清钙增高常见于: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 骨肿瘤; 3. 急性骨萎缩; 4. 大量应用VitD治疗; 5. 血液内C

4、O2张力增加的疾病。 *磷:变化与钙相反。,血清钙降低常见于: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2. it D缺乏症; 3. 婴儿手足搐搦症及 骨质软化症; 4. 钙或VitD摄入不足或 吸收不良; 5. 肾脏疾病; 6.代谢性碱中毒。,项目 正常值 临 床 意 义 (mmol/L) 增 高 减低 K 4.51 少尿、摄入多、 多尿、摄入少 组织被坏、代酸 吐泻、胃肠引流 Na 1405 水钠潴留(补多) 吐泻、利尿、多汗 柯兴、原醛症 放腹水、限盐、代酸 Cl 1024 与Na同步变化 Ca 2.50.25 甲旁亢、骨破坏 甲旁减、佝偻病 P 0.971.61 甲旁减、肾衰 甲旁亢、高Ca者 Mg 1.

5、00.2 肾性水肿、甲减 摄入不足(吐泻)、甲亢 甲旁减、补充过多 甲旁亢、利尿、多尿 Fe 14.326.9* Fe 利用障碍 缺Fe性贫血 (umol/L),四、铁(Fe),缺铁性贫血的检查指标: 1、血清铁 2、血清总铁结合力 3、转铁蛋白饱和度 4、血清铁蛋白,糖尿病相关检查,糖的重要生理作用,1、氧化供能 2、某些激素、酶、血液中凝血因子和抗体的成分 3、糖蛋白:细胞膜上某些激素受体、离子通道和血型物质等。 4、蛋白多糖:结缔组织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由氨基多糖和蛋白质所结合组成的。 5、糖脂:糖和脂类结合则形成,是神经组织和生物膜的重要组份。 6、糖在体内可以转化成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

6、,并以核糖形式参与核酸的组成。,一、糖尿病诊断指标,(一)血糖: 参考值 糖尿病 低血糖 (mmol/L) 1、空腹血糖: 3.95.6 7.0 2.8 2、餐后血糖: 11.1 3、随机血糖: 11.1,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适应症:可疑糖尿病(空腹血糖在6-7mmol/L)。 (2)方法:WHO标准化的OGTT是: 试验前3日,每日食物中糖含量应不低于150g,且维持正常活动,停用影响试验的药物。试验前病人应10-16小时不进食。 试验日取空腹血糖后,5分钟内饮入250ml含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以后30、60、120、180分钟各取血1次,共4次。每次留取血液标本同

7、时留取尿糖标本、同时送检。,(3)参考值:3060分钟开始升高 最高值 7.788.89 11.1 (4)临床意义: 糖尿病:任何一次标本11.1 糖耐量降低:7.811.1 胰岛素瘤:低平曲线,7.0,空腹血糖(mmol/L),餐后血糖,正常,IFG,IGT,(OGTT),6.1,糖尿病,(mmol/L),7.8,11.1,糖尿病,二、糖尿病分型检查,项 目 胰 岛 素 C 肽 参 考 值 1020uU/L 1.00.23ug/L 1型糖尿病 低平曲线(绝对降低) 2型糖尿病 延迟反应(相对不足*) *相对不足:可正常 / 减低 / 增高。 * C肽 :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 OGTT服糖后

8、60分峰值为3.1ug/L,胰岛素分泌曲线,血糖改变,三、糖尿病监测指标,(一)糖化血红蛋白(GHb) 1、 GHb :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量的多少与血糖浓度成正相关。 2、参考值:(5.231.44)% 3、临床意义: (1)增高: 6.67%,糖尿病可高于正常23倍。 (2)反应前期812周的血糖水平。 (3) GHb增高1%,血糖增高1.11.7mmol/L。 (4)血糖控制后, GHb下降晚34周。 (二)血糖、尿糖:,平均血糖水 平mg/d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平均血糖估计值30.9(糖化血红蛋白值)60.6,糖化血红蛋白每变化1% 所对应的平均血糖的变化为30mg/dl.,

9、控制目标,需要调整治疗,(理想),尚可,不良,心肌标志物检查,一心肌酶: (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二)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三)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二、心肌蛋白: (一)肌红蛋白: (二)肌钙蛋白:,心肌梗死时的变化规律,项目 参考值 开始升高 高 峰 恢复正常 AST 40U 612h 2448h 46D CK 男38174U/L 38h 34D 女26140U/L LDH 100240U/L 810h 4872h 610D Mb 80ug/L 2h 315h 23D cTnI 0.2ug/L 36h 1420h 57D cTnT 0.2ug/L 36h

10、1024h 1015D,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概述: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布几乎遍及全身,其中以心脏、肝脏含量最多。 (二)AST升高主要见于: 组织坏死: 心肌梗死、心肌炎、肺梗死、肾梗死、脑血管意外。 肝脏疾病:急性肝炎、中毒性肝炎。,二、肌酸激酶(CK),(一)概述: 1、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心肌、脑及消化道中。 2、CK同工酶: (1)脑型同工酶(CK-BB) (2)混合型同工酶(CK-MB) (3)肌型同工酶(CK-MM) 正常人血中以CK-MM为主,CK-MB只占总CK的5%,CK-BB量极微。 测定CK及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十分有意义。,

11、脑型同工酶 (极微),肌型同工酶 94%96% (主要成分),混合型同工酶 (5%),1、急性心肌梗死: 410 小时血中CK开始升高 1236小时达峰值 7296小时恢复正常。 在AMI病程中CK再次升高提示有再次心肌梗死发生。 2、心肌炎、心肌病、手术后CK水平也有上升。 3、急性或慢性骨骼肌损伤时CK上升,但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CK-MB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占心肌总CK活力的15%20%,在骨骼肌、脑及消化道中含量甚微。 急性心肌梗死后3-6小时开始升高,18-24h到达高峰,2-3天降至正常水平。 1、急性心肌梗死:CK-MB出现早,故对其早期诊断

12、期十分有价值,诊断的灵敏度高于总CK。 2、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面积、预后也有帮助。 CK-MB还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 3、其他:心绞痛、心包炎、慢性心房纤颤、心脏手术、安装起搏器及冠状动脉造影时CK-MB水平升高。 4、肌病、骨骼肌损伤: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萎缩,挤压综合症。,三、乳酸脱氢酶 (LDH),(一)概述: 乳酸脱氢酶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其次为骨骼肌、心肌、脾、脑、肺。 心肌细胞中LDH含量为正常血清的3000倍。 (二)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 1、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 2、肝脏疾病、肺梗死、肾梗死、脑梗死。 3、血液疾病:白血病、恶性及溶血性贫血等

13、。 4、骨骼肌疾病: 5、糖尿病酸中毒:,四、肌红蛋白 (Mb),(一)概述: 肌红蛋白是一种氧结合蛋白,其功能是贮存和输送氧气。 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中,正常人血液中含量甚低,由尿中排出。 当骨骼肌和(或)心肌细胞因各种原因受损时,Mb可大量释放入血,导致其水平上升。,(二)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 h开始升高,512h达到高峰,1830h恢复正常。 2、估计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鉴别诊断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3、其他: 心力衰竭、慢性肾功不全、急性骨骼肌损伤。 4、肌红蛋白尿症: 遗传性肌红蛋白尿症、挤压综合症、某些病理性肌肉组织变性及炎症等。,五、肌钙蛋白(T

14、n),(一)概述: 肌钙蛋白是横纹肌的结构蛋白,心肌肌钙蛋白(cTn)是肌钙蛋白复合体中与心肌收缩功能有关的一组蛋白,由三个亚基即肌钙蛋白C(TnC)、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组成。 心肌和骨骼肌的肌钙蛋白具有组织特异性,心肌坏死时,肌钙蛋白释放入血,是心肌梗死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其特异性和灵敏性均优于心肌酶。,(二)参考范围: 1、肌钙蛋白T 0.020.13 g/L, 0.2 g/L为诊断临界值,0.5g/L可以诊断心肌梗死(AMI)。 2、肌钙蛋白I 1.5g/L 为诊断临界值。 发病后cTnT和cTnI的变化情况 开始升高 达到峰值 恢复正常 灵敏度 特异性 cTnT

15、 36 h 1024 h 1015 d 5059 7496 cTnI 36 h 1420 h 57 d 644 9399,(三)临床意义: 1、肌钙蛋白: 为心肌所独有,作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时,cTnT和cTnI出现早,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适用于早期诊断。 2、cTnT和cTnI: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等疾病的诊断、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都有较高的价值。 3、cTnT和cTnI: 对小灶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非常有价值。,4、不稳定性心绞痛时肌钙蛋白常升高,提示有小范围心肌梗死的可能,但骨骼肌损伤及肾衰时cTnT也可能升高。 5、判断心肌血流再灌注:有独特价值。 6.cTnT和cTnI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结合: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将更灵敏,更特异。,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淀粉酶测定,项目 正 常 值 急性胰腺炎变化规律 开始升高 高峰 持续 血淀粉酶 8001800U/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