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214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ppt]-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ppt]-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ppt]-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ppt]-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知识线,新课程,各个模块复习时的具体方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国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健全金融市场 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经营策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走出去坚持经济效、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劳动者:对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学会理性投资奉献回报社会,一经济生活主要线索-抓主线,培养学科思维能力,注意:复习时一定要强调主线索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主体主线法,1

2、一个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三大背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 3三大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及纸币的流通规律(违背这条规律就会导致物价不稳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改革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4四大政策: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政策。 积极的就业政策。 5五大观念:科学的经营观(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正确的消费观。 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的权益意识。 正确的金钱观。 6六大原理:效率与公平。生产与消费

3、。生产与分配。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 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二、经济生活的重点理论理论统筹法,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题 例: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元纸币,通货膨胀 率为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A.4000、0.25、100% B.2000、0.5、100% C.2000、2、 50% D.2000、0.5、 50%,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

4、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10)/5=2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1)100%。,(4000/20001)100%=100% 该题正确答案为B。,B,货币流通规律在计算题中的体现,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程度为 ,原来标价15元的M商品,现在价格是 多

5、少 A 28% , 22元 B 25% ,20元 C 22% ,18元 D 25%, 18.75元,解析:按照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5(1+20%)=6(万亿元),而实际发行了8万亿元,因而一元货币等于6/8=0.75元的购买力,贬值程度为1-6/8=1/4,货币贬值程度为25%。(可直接用公式:货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16/8)100%=25%),货币贬值程度为25%,即现在的1元相当于原来的0.75元,1:0.75=x:15 x=20元 此答案为B项。,B,汇率,贬值,提高,减少,降低,增加,升值,降低,增加,提高,减少,汇率知识的相

6、关计算题,(09海南卷1).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A、1:4.95 B、1:5 C、1:5.6 D、1:6.0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和计算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为10%,据此可以判断出,2008年M国货币贬值,1.1单位货币相当于2007年的1单位货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了,据此,M国和N国的汇率变化可以用下式计算得出:1/1.1=/5.5,故B项正确。,B,(2008重庆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

7、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解析: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总价值为10100=1000万美元。按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换算成人民币为71000=7000万元人民币,再扣除成本14100=140万元人民币,70001400=5600万元,应选B,B,供求关系,决 定,影 响,影 响,消费需求,需求一般法则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生产经营,调节生产规模促进提高效率促进适销对路促进提高质量导致优胜劣汰,表现 形式,商品

8、交换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波动,市场配置资源,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价值规律,内 容,价格,多种因素,改变,-2 多变的价格,(2008年全国文综卷) 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B,(08高考海南卷)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

9、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1)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2)理论上08年甲乙两家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 )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甲等于乙 D.无法判断,B,C,(09安徽卷3)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元 B. 400元 C

10、. 520元 D. 776元,B,【解析】该题考查计算题,某商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要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设为X,则1* 260= (1+30%)X,得X=200元。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2*200=400元。故选B,(2010年全国卷)24假设某国2009年甲 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 B1

11、0元,12元 C20元,24元 D8元,16元,A,考察的知识点: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消费,影响 因素,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 求实心理,物质消费 精神消费 劳务消费,生存资料 发展资料 享受资料,经济水平 收入水平 物价水平,互 相制 约,适度消费 理性消费 绿色消费 节约消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内容,目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3 多彩的消费,恩格尔系数,(2010年北京卷)物联网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主人在路上能够遥控家中的电器做家务;顾客在超市能够了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主要信息,假冒伪劣商品将无从遁青工;企业信息监控中心能够自动调生产过程;农作

12、物会“主动”发出该浇水、设施肥的各种信息。物联网还将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产业的成长,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物联网对个人消费、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可能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14分),答案要点:(2)对个人消费的影响: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使生产管理更加科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诚信经营,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级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2010年安徽卷)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表2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疗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8分),(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课本上的基本理论陈述)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曾长率总体高于其

14、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课本基本观点陈述)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参考答案,措施: (1)作为国家: 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政府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培育新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引导企业和消费者转变观念,倡导科学、

15、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原因: 1.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市场不旺,需求不振,有效需求不足,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降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深化整合:,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第二单元知识线索,一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从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 3三个关键词:制度、生产、投资 4逻辑线索:消费离不开生产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生产的制度背景创造财富的主体与主要场所如何筹集创造财富必需的资金,生产的制度背景,生产与经营,生产的体制背景,生产的现状,生产的时代背景,生产的主体,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