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多手法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198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多手法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医药多手法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医药多手法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医药多手法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医药多手法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多手法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多手法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多手法治疗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武汉市中医医院 陈红,前 言,卫生部为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风险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了各科疾病临床诊疗路径。临床诊疗路径的制定对于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技能和业务素质,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牢记诊疗要点具有重要意义。,呼吸内科临床诊疗路径,西医呼吸内科临床诊疗路径有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和自发性气胸。 中西结合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在上述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药多手法治疗和饮食指导。,中医药多手法治疗的必要性,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病人通常病情较重,临床往往以咳、痰、喘为发病特点,患者常伴有不

2、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糖代谢异常、肝肾功能损害,单纯使用西药疗效不够理想。 如何运用中医药多手法治疗来提高临床疗效,加快床位周转,体现中医特色已成为一大课题。,中医药多手法治疗的定义,中医药多手法治疗是在按照中医理论正确辩证的前提下,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运用中药针剂、中药茶饮、中药雾化、中药穴位敷贴、中药灌肠、中药熏洗等多种方法来治疗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中医学理论的特点,整体观念 对人体自身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基础,阴阳学说 八纲辨证 五行学说 生克乘侮 藏象学说 脏腑辩证 经络学说 经络腧穴 病因、病机学说 外感、内

3、伤、饮食、劳逸、痰饮、瘀血 气血津液失常 卫气营血辨证 治病求本与治未病,经络腧穴理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腧穴: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的和特殊的治疗作用。,肺的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主一身之气:生成宗气,调节气机,辅心行血。 主通调水道 推动、调节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朝百脉,主治节 血入肺经呼吸进行清浊之 气的交换,通过宣降将含 有 清气的血液输至全身。,肺的生理特性,肺为华盖 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保护脏腑免受外邪侵袭。 肺为娇脏 吸之则满,呼之则虚,清轻肃静,不耐邪侵。 主宣发与肃降 向上向外宣发布散,

4、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咳嗽: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外感、内伤) 咯痰:痰浊内壅,肺失肃降 喘证:实喘:邪壅肺气,宣降不利 虚喘:肺不主气,肾不纳气,辩证运用中医药多种疗法,肺燥津伤中药茶饮润肺利咽 腑实而喘中药灌肠泻热平喘 脾湿生痰雾化吸入化痰止咳 体虚痰盛穴位敷贴扶正祛痰 痰热壅肺静脉注射清化热痰 痰阻经络中药熏洗利肺通络,中药茶饮润肺利咽,茶饮方: 黄芩6克,乌梅6克, 芦根6克,桔梗6克, 麦冬6克,甘草3克, 玉蝴蝶3克 。,中药灌肠泻热平喘,医林改错对人体气血理论的独到认识,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雾化吸入化痰止咳

5、,提高通气、换气、呼吸调节及肺循环功能,穴位敷贴扶正祛痰,扶脾和中、调肺止咳、益肾平喘,静脉注射清化热痰,安全、有效、经济,中药熏洗利肺通络,调节脏腑、疏通经络、改善循环,中医辩证施治与多手法治疗,化痰、止咳、平喘 中药汤剂 中药茶饮润肺利咽 中药汤剂 痰热清清化热痰 中药汤剂 穴位敷贴温肺平喘 中药汤剂 中药雾化化痰止咳 中药汤剂 中药灌肠泻热平喘 中药汤剂 中药熏洗利肺通络,中药制剂的选择应用,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咳嗽的发生。 心-营心宁胶囊、茯苓生脉饮 肝-养肝膏 脾-消食口服液 肺-利咽糖浆、麻甘口服液 肾-润肺益肾饮,中医药多手法治疗优势

6、,减少费用 缩短病程 增强体质 提高远期疗效 体现中医特色,天人相应理论,自然界气候的变化都要相应的影响人体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人体各脏腑组织随着气候变化对其影响将呈现不同的适应和反应。 五脏之气、六经之气在人体中的运动变化和五运六气在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类同。,临床医师应具备的技能,一. 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 二. 按照临床路径来诊疗疾病 三. 建立实施规范的治疗流程 四. 注重未病先防与已病早治 五. 指导病人适合的饮食调护,一. 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特点,是否遇诱因或感邪而发 有无家族史或过敏史 有无宿痰伏肺 发病是否影响呼吸,缓解又如常人 反复发作,正气必虚,二. 按照临床路径诊疗疾病,

7、依据诊断要点完善相关检查 按照病情轻重确定治疗方案 辨清寒热虚实应用中药汤剂 根据病情需要运用多种治疗,三. 实施规范的治疗流程,阐明注意事项, 争取患者配合 辨清寒热虚实, 及时给予治疗 讲解饮食忌宜, 促进早日康复 交代复诊时间, 做到未病先防,四. 注重未病先防与已病早治,未发时扶正为主, 已发时攻邪为主 氧疗是重要手段,注意流量和浓度 遵医嘱调整用药,勿随意自行调药 注意衣着的增减,避免受凉而发病 保持良好的情绪,牢记饮食的忌益,五.指导病人的饮食调护,发作期饮食禁忌: 鱼、小白菜、生冷、烟、酒 缓解期饮食忌宜: 忌:烟酒和生冷、辛辣之品 宜:杏仁露、秋梨膏、川贝炖梨 百合银耳粥、虫草

8、炖鸭等,补气类,正气粥: 党参甘平,入脾、肺经。有补中益气的功效。为益气要药。 黄芪甘,微温。入脾、肺经。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的功效。 党参、炙黄芪各30克切片,煎取药汁加粳米100克,白糖少许煮粥早晚服食。,补血类,当归炖母鸡汤: 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归肝、心、脾经;香郁行散,可升可降;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将当归15克,党参15克置母鸡腹内入沙锅,加生姜、食盐及适量水炖烂,吃肉喝汤。,补阴类,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其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等成分。 百合50克,莲子(带芯)30克,与糯米10

9、0克同煮成粥,冰糖60克。睡前食用,或分早、晚两次食用,可润肺、清心、安神。,补阳类,冬虫夏草鸡: 冬虫夏草甘,平。归肺、肾经。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有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的功效。 雄鸡1只,冬虫夏草5-10枚,姜、葱、食盐少许,适量水,用小火慢炖至鸡肉烂熟即可食用。,止咳、祛痰、平喘类,燕窝汤: 燕窝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之圣药。 燕窝3克,冰糖30克,加热令沸,盛入冷碗备用,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银耳羹: 银耳甘平,功用滋阴润肺,生津延年。 银耳5克温水泡发除蒂,加适量水武火令沸改文火加冰糖60克慢炖至如泥。

10、早或睡前服用。,中医病因理论,素问宣明五气 “五气所病肺为咳。 ” 素问咳论 “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丹溪心法 喘 “六淫气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息,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中医调护与养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及时增减衣物,适应气候变化。 “饮食有节” 饮食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起居有常” 作息有规律,不宜过度劳累。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保持心态平和,疾病不会发生。,中医防病与治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是故圣人不治以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景岳全书 喘促 “扶正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