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未病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195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如何治未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医如何治未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医如何治未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医如何治未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医如何治未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如何治未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如何治未病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如何治未病?(一) 陈云博士,引言,“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包括哪些方面?,一 未病先防 黄帝内经开卷首篇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问天师歧伯:上古之人,能活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活了100岁以上还动作不

2、衰;可是现代之人,年过半百动作皆衰,为甚么呢?是时代的不同,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歧伯回答说:上古的人,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规律相违背,他们的起居作息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样就能肉体与精神都协调一致,而尽终其天年。,可是现代人是怎么养生的呢? 法于阴阳-不再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生活,阴阳事物相对,动静、刚柔、虚实、盛衰、张弛、进退 和于术数-违背自然规律,转基因,克隆技术,催熟剂果蔬,激素饲养禽畜; 食饮有节-舌尖上的血腥,色香味美暴饮暴食,滥用补品,喝着塑化剂勾兑酒还慨叹“人生几何

3、”; 起居有常-借白天不醒去逃避衰老,靠夜里不睡来延长生命; 不妄作劳-麻将、游戏、工作狂-过劳死 他们酒醉后肆行房事,纵情色欲枯竭肾精,耗散真气,不懂得保持正气强盛,不善于调养精气,只贪图一时快乐而违背养生的乐趣。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那么该如何于未病之时调养身心?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记载“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六淫之气 春温 夏热 暑湿 秋燥 冬寒 春不温,阳气不升 冬不寒,流感爆发 夏不热,空调病,虚邪贼风的术数延伸 从最初对天气现象进行描述自然的概念,逐步被术数化 。 苏东坡曾经作诗“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吹

4、不动”是说无论人间的贪、嗔、痴、名、利、毁、誉等,还是宇宙之风、四面八方的风都吹不动他, 人在江湖,要面对各种“风”,合理应对,取舍有度,才能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恬淡才能从容,虚心方可纳物,“恬”安静,坦然; “淡”淡泊,无奢望、无妄念; “虚无”佛家讲的心无挂碍。 “真气”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当一个孩子不能恬淡虚无时, 当一个成人不能恬淡虚无时,,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精神内守 精液 男子的各种失精 精是人体之精 精血 各种失血, 津液 腹泻、大汗、尿糖、蛋白尿 神就是生命 “聚精不会神”-注意力极难集中、目光呆滞; 神不内守 “心神不宁”失眠、烦躁; “神

5、不守舍”-焦虑、抑郁、哭笑无常; “神明扰动”-狂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癫痫 “神出鬼没”-幻觉或妄想, “神衰”(病危)或者”假神”(回光返照)。 于甚深的禅定之中,内守我们的精和神,不丢失内涵,不丢失自我。,致虚极、守静笃,二 治病于初,黄帝内经云:“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经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病之始生者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早期诊治。,治皮毛:在一身之表,为人体之藩篱。 外邪皮表内传于脏腑: 风寒-感冒-肺炎-心肌炎。 脏腑气血的病变经络肌表:“有诸内必形之于外” 肝病-肝掌,黄疸;心脏病-红脸蛋; 五色主五脏病:

6、青主肝病,赤主心病,黄主脾病,白主肺病,黑主肾病。 五色辨病性:青主风、主惊、主寒、主痛;赤主热;黄主湿;白主血虚、主寒;黑主痛、主血瘀、主劳伤,治肌肤: 肤表色斑肝的疏泄障碍,内分泌问题,体内毒素积蓄 肤表皮损:各种皮肤病 肌部疾病:肌肉疼痛,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静脉曲张,肌肉萎缩,肌肤干燥甲错。,治经脉:经络者,内属脏腑,外络肢节。 素问调经论:“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经脉之病,皆有虚实”,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外感六淫之邪,袭人经络面瘫,三叉神经痛,外感肩周炎。 内因七情之郁,气滞脉闭36岁女,母亲节,生气后嘴麻, 风痰入络、瘀血凝阻中风先兆,中

7、经络,早期治疗防加重。 说明:经络病候-经络本身,四肢百骸、皮肉筋骨、 五官七窍、脏腑器官。,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胆病: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机。胆囊炎,胆囊结石 小肠疾病:主受成化物和泌别清浊 。十二指肠炎 胃病: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炎,胃溃疡,胃癌。 大肠病:主传化糟粕和吸收津液。便秘 腹泻 痔疮 肠癌 膀胱疾病: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 膀胱炎,膀胱癌。,治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心:心主血脉,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肝: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 脾:主运化、统血,

8、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 肾: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三、既病防变,“善医者,知病势之盛而必传也,预为之防,无使结聚,无使泛滥,无使并合,此上工治未病之说也”(医学源流论表里上下论)。 “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素问玉机真脏论)。,如头目眩晕,偏身肢体麻木中风预兆,必须重视防治,以免酿成大患。 如见心慌、胸闷、气短-心脏病的前兆。 如见咳嗽,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变异性咳嗽,肺结核等等 如小孩外感,肺炎,经输液治疗后肠胃炎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四 、病愈防复发,感冒后重感 心脑血

9、管疾病解除诱发因素:血脂、血压、血糖-中医对应湿浊、淤血、情志、压力 癌症术后适当滋补 虚不受补,如何防治呢? 摄生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顺应自然界的四时气候,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2、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 3、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4、善饮食:宜清淡、宜均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5、巧运动: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 6、避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宣明五气论,中医与西医在治未病上有什么优势?,健康管理中心-查体防治在何处? 西医对更注重于局部病理改变的认识,治疗手段与方法亦针对局部病理为主。 中医更注重于整体病机,通过辨证论治,调节整体平衡阴阳。,西医重微观,中医重宏观 西医重局部,中医重整体。 西医重结构,中医重功能。 西医重治果,中医重治因。 西医重外因,中医重内因。 西医重治病,中医重治病人。 西医重治已病,中医重治未病。 西药治病讲对抗,中药治人求平衡。 西药治标速效,中药治本长效。 西药单成分有单靶向作用,中药多成分有多靶点效果。 西医重食物营养成分,中医重食物寒热属性。 西医体检查结果,中医辨证知原因。 西式健康管理重风险管理,中式健康管理重对因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