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第七单元管理体制问题案例研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1952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1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第七单元管理体制问题案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ppt]-第七单元管理体制问题案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ppt]-第七单元管理体制问题案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ppt]-第七单元管理体制问题案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ppt]-第七单元管理体制问题案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第七单元管理体制问题案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第七单元管理体制问题案例研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管理体制问题案例研究,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及教育督导体制的相关问题。 2.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义务教育三级管理的内涵以及利与弊。,3.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县为主的管理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办法。 4.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义务教育三级管理的内涵以及它的利与弊。 2.以县为主管理体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展示原理 (三)展示案例 (四)分析案例 (五)展示案例 (六)分析案例 (七)概括总结,展示原理,一、复习导

2、入,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哪些利与弊?,有关义务教育三级管理 的利弊问题案例研究,二、展示原理,观点与原理 1.义务教育三级管理是指义务教育的经费承担责任主要在县、乡、村三级,实际上是“以乡镇为主”的体制,它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和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办学筹资的积极性。但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它的局限性日益显示出来,已经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2.这种体制的特点是投资主体的重心过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完全依靠地方农村经济,其投入基准性、稳定性和均衡性难以得到保证。如教育经费容易受乡、镇、村年度财政收入波动的影响;村、镇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会直接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3、县、乡、村的财政汲取能力低,其他事业的发展很容易挤占教育经费。,3.由于受乡村领导人素质和当地特定文化习俗的制约,在某些地方会带来人事和财政管理的混乱,甚至会出现违法的管理。,三、展示案例,案例 广东普宁以乡镇管理为主的分级办学所面临的问题 1988年以来,广东省普宁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了中共普宁县委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落实农村中小学以乡镇管理为主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责任制。这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对调动各级办学积极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分级办学却造成了很多的问题。,1.教师队伍未能实行有效管理,师资素质得不到保障。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中小学

4、人事管理权限在乡镇一级:出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管理表现出诸多不良现象: (1)乡镇教育组(相当于乡镇政府教育办公室,以下同)人员超编现象严重。普宁市各乡镇教育组总人数由原来教育局核定的150人,增至目前的250人。教育组人员超编且素质偏低,对基层中小学教学管理指导乏力。,(2)乡镇的初中、小学校长由乡镇一级任命,属于外行领导内行,未能按教育规律办事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乡镇随意调动教师,人心很不稳定。 (3)一些乡镇的领导对教育组对中小学校管理只管人和财,而疏忽对教育组人员以及中小学校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致使有些基层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出现某些不良情况,甚至发生违

5、法犯罪行为,班子建设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甚至出现截留、拖欠教育经费的严重情况。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教育经费的筹措、管理、使用权限在乡镇一级,在前阶段各地经济疲软,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乡镇领导把经济视线转向教育,甚至为所欲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出现不少混乱状况: (1)乡镇财政所截留、拖欠教育事业费的现象较为普遍。市财政按月下款的教育事业费本来就无法满足教育的人员经费,乡镇财政所不但,没有增拨,反而出现了截留、拖欠教育事业费现象。 (2)农村教育费附加收管用存在漏洞,挤占、挪用情况较为突出。教育费附加是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足额征收并管好用好教育费附加是各级政府和

6、财政、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但由于农村教育费附加是由乡镇政府、财政所直接征收、管理和使用。管理不善,少征、挤占、挪用等问题较为严重,出现了教育费附加应征任务逐年增加,教育事业使用的资金却逐年减少的情况。,(3)教育经费管理不规范。绝大部分乡镇存在着教育组以外的上级领导签批教育经费,完全违反了会计法有关规定。乡镇教育组事权和财权相分离,造成正常的教育费用得不到保证,非正常的支出无法控制,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全市普遍存在借款建校舍,负债办教育的现象。特别是经济薄弱而又没有侨胞捐助的乡村,由于面临旧校舍破旧校舍严重不足、学生入学压力大的困难,不得不举

7、债建校:还有,些地方望而生畏,对改造的危房校舍拖而不建,造成诸多安全隐患。据2002年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调查统计,经广东省教育厅核查,普宁市建校欠债的中小学校有188所,欠债总额达10392.13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建校欠债达到7720.132万元,高中教育阶段校舍建设欠债到2672万元。因拖欠工程款而导致承建方到学校封门以及个别办学单位因拖欠建校款被告上法庭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是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危房规划未能按时予以实施。按省政府规定,去年是该市完成“改,造薄弱学校”任务的最后一年,目前,该市实施改造薄弱学校仅完成105所,尚欠45所;全市中小学现有危房的学校132所,危房面积

8、7.83万平方米,其中应封闭停止使用的危房2.19万平方米。 三是 “普九”质量不够高。若干年来,市政府所在地的流沙市区范围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中小学生也随之激增,而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建设与事业发展不同步,且布局不合理,中小学生入学难问题突出,大班制办学现象严重。,四是教学设施设备落后。部分中小学校特别是山区和边远地区学校目前仍处于一个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学的落后状况;国家所要求的“三机一幕”进教室根本无法实现,教育信息化举步维艰;体育运动设施不配套,学生全面发展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与形势的发展和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差距很大。 【选自陈哲敏: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是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9、的治本之策,载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3年第2期】,四、分析案例,广东市普宁市实行 “以乡镇为主”的三级管理体制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很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说明三级管理体制由于乡镇受自身的财力状况的制约,它不能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性与稳定性,同时由于乡级领导者管理能力和素质的问题,还会带来教育管理的混乱。这些情况表明,要保证义务教育持续、稳定、均衡、健康的发展,调整义务教育的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是第一要务。”2002年中央已经痛下决心,把以“乡镇为主”的管理体制,调节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对缓解当前义务教育普遍存在的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看,统筹的重心

10、还要提高,有条件的地方要从“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尽早过渡到“以市为主”或“以省、直辖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中央、省和市还要,普遍设立足够强大的财政资金,增强中央、省、市对贫困地区教育经费转移支付的力度。,五、展示案例,案例 湖南农村教育实现两个百分之百 湖南省已实现百分之百将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收归县管,百分之百将教师工资由县里统一管理发放,使全省农村教育出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在实施科教兴湘战略中,湖南省把发展基础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面对近年来“普九”高潮过后,部分县拖欠教师工资,危房率反弹现象,去年9月,湖南召开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杨正午、省长张云川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切实担

11、负起基础教育的领导管理责任、发展责任、经费投入和教师队伍建设责任。要坚决做到,“三保一制止”,既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危房改造和改善办学条件所需经费。同时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出文件,规定凡未将基础教育管理权限收归县一级的地方,将停止对该县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并取消其基础教育方面的荣誉称号。紧接着,全省召开落实教师工资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从2001年起,中小学教师工资实行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原来乡镇财政收入中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挪用挤占教师工资的地方,一经核实,停止中央与省财政的转移支付,扣回转移支付资金,并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今年湖南,省是全国税费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农民负担减轻了,但如

12、何在税费改革后做到不减少农村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总量有增无减呢?省委、省政府在税费改革中划了两条硬杠,转移支付经费必须60%以上用于教育,其中必须由10%作危房改造专项经费。 两个百分之百的落实,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了明显变化,旧的教师工资拖欠被消化了88%,而且没发生新的拖欠。今年,全省近60万农村教师,全部按月领到了工资,安心教书。,对“两基”负债,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实施两基过程中的学校负债,属政府行为的,由各地政府负责逐年消除”。现在以县市区和乡镇为单位,多数已从学校剥离了债权债务,制定了按期偿还计划。在一些地方,“两基”验收后,学校建设基本停顿,危房比例出现了反弹。湖南省委

13、、省政府提出,要把落实危改的责任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省里首先拨出4500万专项资金。同时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300所乡镇示范性、骨干性寄宿制中学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每所学校资助50,万元。省里还要求各县市区要依靠政府和群众的力量,抓好危改工作。到今年6月,全省投资8.2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危房上升。新一轮学校建设在湖南悄然兴起。 【选自唐湘岳:湖南农村教育市县两个百分之百,载2002年11月2日光明日报】,六、分析案例,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以县为主”体制的实施,首先会有利于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及危房改造等现实问题,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增

14、加,从而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使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湖南省实现百分之百将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收归县管,百分之百将教师工资由县里统一管理发放,使全使全省农村教育出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就说明了这一点。,其次,由于存在一些财力匮乏的县“以县为主”的体制的实现还远远没达到理想状态,所以需要进一步确立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建立各级政府合理的分担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责任。对于县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部分,要由上级人民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负担。强调省级和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对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

15、制至关重要。,七、概括总结,展示原理,观点与原理 1.“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了“农村教育农民办”向“农村教育政府办的”过渡,能提高县级教育投入的稳定性与平衡性,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也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2.“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在现实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对于财力困乏的贫困县来说,仍不会解决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和稳定性问题。所以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对完善“以县为主”至关重要;对于不能保证教育投入的一些贫困县甚至采取归省管理的政策。总之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并不是要减轻县级以上的政府对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3.县级政府调控能力较乡镇强,可以对教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作业,1.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建立新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析讨论,请回答:在职业教育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结合江苏教育督导促进素质教育的实例,谈谈推进教育督导在素质教育发展中作用。 3.结合你所了解的当地实际情况以及江苏省在督导中的具体做法,谈谈中国教育督导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