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概述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193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医护理学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医护理学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医护理学概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医护理学概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概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概述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医 护 理 学,第一讲,自我介绍,晋溶辰 Tel: 15874293458 Email: ,对大家的要求,本课程要求 课前预习 上课注意听讲 课后复习 善于提问题 期末考试不划重点!,课程得分,课程得分=理论考试70分+平时成绩30分 30分=20分(基础分,缺勤一次扣1分) +10分(机动分,包括作业、讨论等),对大家的专业要求,要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 要关注新闻、实时动态 要关注医学边缘学科及前沿学科发展 要有更高理想、追求,本讲学习要求,掌握: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熟悉: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特别是有关著作。 了解:中医药学发展简史。,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中医药学概述,首先问问大家:

2、 你对中医药学有什么看法?,有人说: 中医都是经验之谈,碰巧治好了病,等同于巫术、算命、风水先生,最后的论点就是要取消中医。,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中医护理学是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今天,中医药学及中医护理学仍在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疗和护理实践,继续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要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就要了解中医药学的发展史。,一、中医药学是有理论指导的能治病救人的医学宝库,1.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不少医学发现医疗管理居于世界前列。 2.有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 3.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比如针灸、推拿法、按摩法

3、、拔罐法、刮痧法 4对世界医学产生了积极影响。,二、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中医药学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医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环境相统一 1)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 2)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论治”。,第一章 概述,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概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

4、段。 许多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都散在记录于历代医学文献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护理经验也不断被挖掘和整理,并逐步系统化、理论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兴起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人体进行辨证,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对护理对象施以辨证护理,以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护理学的起源先于针药治疗 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周代,已有初步的天文学和较完整的历法。 专职医生的出现. 周礼记载

5、,一年四季都有流行性的疾病发生,如春季流行感冒、头痛病;夏季流行疥癣一类的皮肤病;秋季流行疟疾;冬季流行咳嗽气喘的病。,春秋战国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医学典籍,论述了疾病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养生康复护理、服药护理以及针灸、推拿、导引、热熨、洗药等护理技术。 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护原则,和“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和“塞因塞用”的反护原则,黄帝内经生活护理观点:,“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 “顺四时而适寒暑”.,黄帝内经饮食护理,“病在脾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病在肺禁寒饮食寒衣

6、”。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饮食自信,肠胃乃伤”. “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黄帝内经心理护理,“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东汉伤寒杂病论,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论述了对疾病的辨证施护理论和措施,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伤寒杂病论护理操作技术方面,如熏洗法、烟熏法、坐浴法、占烙法、外掺法、灌耳法等有详细的论述。首创了猪胆汁灌肠法,并在急救护理方面提出了对自缢、溺水者的抢救措施,具体方法与现代

7、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压法极其相似。,伤寒杂病论服药护理方面,对煎药方法、服药注意事项、服药后观察反应及饮食禁忌都有具体的介绍。如桂枝汤方后注明“以水七升,微火煮服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药后应“啜chuo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并加盖被子,观察汗出要以微有汗为佳,不可大汗淋漓,否则病必不除。在服药后的饮食禁忌方面主张服桂枝汤后要“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伤寒杂病论饮食护理上,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注意五脏病食忌、四时食忌、冷热食忌、妊娠食忌. 在饮食卫生方面应注意“秽饭、馁nei肉、臭鱼,食之皆伤人”,“梅多食,坏齿”,“猪

8、肉落水浮者,不可食”,“肉中有米点者,不可食”等。,名医华佗,三国时期,发明麻醉术而闻名于世。在养生健身方面,他认为锻炼可以帮助消化,疏通气血,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他倡导的“五禽戏”,就是在古代导引方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5种动物的姿态动作,把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的保健方法,是最早的康复护理方法。,猿脚尖纵跳,鹿伸转头颈,虎扑动前肢,飞鹤展翅飞向,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一书中阐明了脉理,并比较了脏腑各部的生理、病理脉象,改进了寸、关、尺的诊脉方法,使脉诊法成为临床护理及观察病情时的重要手段。 针灸学家皇甫谧根据灵枢并结合临证经验,编著了甲乙经,阐述了针灸治疗的针刺和灸法的操作技术,使

9、中医学说更为丰富,护理工作也随之增加了新的内容。,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两篇,专论医德,对医护人员谆谆告诫要一切为患者着想,主张医家习业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 。 千金要方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临证各科的诊断、针灸、食疗、预防、卫生、护理技术等各个方面。在护理技术方面,孙思邈首创了细葱管导尿法,以及蜡疗法、热熨法等。 在预防方面,主张“上医医未病之病”,教导人们要“常习不唾地”,并提出“凡衣服、巾、栉、枕、镜不宜与人同之”,以预防传染病。,千金方载口腔牙齿保健“每晨起,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温水含揩齿

10、,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齿即牢密”。,千金方中详细提出浴儿法:“凡浴小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调,令儿惊,亦致五脏疾也。数浴背冷,则发痫,若不浴,又令小儿毛落。凡儿冬不可久浴,浴久则伤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则伤热,浴时应避风寒”。,宋代,重视医术的时代,当时以施医济众为高尚的道德,医生受到社会的尊敬,因此流行“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说法,,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张从正(张子和,攻下派,)、李杲gao(李东垣,补土)、朱震亨(朱丹溪,养阴派)四位著名医学家。 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学说,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和护理; 朱丹溪创立了滋阴学说,提出了滋阴降火护理法则。 张从正的儒门事

11、亲中,记载 “脱肛,大肠热甚也,用酸浆水煎三五沸,稍热涤洗三五度,次以苦剂坚之,则愈”,,本草衍义一书中谈到关于食盐与疾病的关系时指出“水肿者宜全禁之”,这与现代护理的饮食调护中水肿者应吃无盐或低盐饮食是一致的。,明代,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与乐工、班匠、厨师相等。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我国和世界的医药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名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写道:“凡伤寒饮食有宜忌者不欲食,不可强食,强食则助邪”,说明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名医胡正心:“凡患瘟疫之家,将初患者之衣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得染”。 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对痈疽的病源、诊断、调治以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辨证施护的记述,

12、条理清楚,内容翔实。,清代,温病学说逐渐形成。如名医叶天士的温热论系统阐述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温病卫、气、营、血4个阶段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护的纲领。 叶天士对老年病的防护强调颐养,主张饮食当“薄味”,力戒“酒肉厚味”;在情志方面主张“务宜怡悦开怀”,“戒嗔怒。,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大力扶植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使中医药事业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20世纪60年代初,中医护理培训班在南京首次举办,并出版了第一部系统的中医护理学专著中医护病学 目前,中医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疗机构的重视,中医护理队伍正在发展壮大。,1985年,北京中医学院创建了第一个大专班。,近代中医大事记,1936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当中仍充满歧视中医的内容。 1950 确定中西医结合方式的卫生行政方针。 1955 -中医研究院成立。 1956-中医学院相继在成都、上海、北京及广州等成立。 同年举办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62 卫生部高等中医院校统编的第一版中医教材正式出版。 1980卫生部制定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的方案。 1985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 1986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成立。 1987 世界针灸学联合会在北京成立。,作业:谈谈你对中医护理的看法。,要求:可以谈历史、现状、你的想法、打算。,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