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和个性倾向性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1859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性和个性倾向性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1-2,教学目标,理解、掌握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的概念及其特点 掌握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的基本概念; 理解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的主要内容; 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及其激发方法和措施; 掌握培养兴趣和培养良好自我意识的方法。,1-3,第一节 个性概述,1-4,你和其他人的区别,1-5,一、什么是个性,在西方,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面具,以表示其扮演的角色。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1-6,现代心理学把个性理解为: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

2、的总和。,1-7,心理学中经常运用的还有人格一词。人格有时和个性同义。我国的大百科全书 心理卷和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都指出,人格也称个性;人格有时仅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能力;有时人格的外延要比个性更广,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而且还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人格是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而个性一般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只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人格一词可以用大小不同的三个同心圆 (图)来加以描述,它是一个具有性格、气质, 个性和心身特质组织三种含义的多义词。,1-8,二、个性的基本特征,(一)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每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

3、理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完整的个性。现代心理学把个性看作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整体,把个性看成完整的构成物。,1-9,(二)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它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可塑性。,1-10,(三)个性的独特性和共同性 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貌。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一个人的个性都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 个性具有人群的共通的一些特点。如个性的民族特点;个性的职业、阶级特点等。,1-11,(四)个性的

4、社会性和生物性 人的个性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不能将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为一种因素,也不能将这两种因素的作用等量齐观。生物因素只给个性发展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才能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1-12,三、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统一体。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1-13,(一)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

5、有价值。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价值观等。,1-14,(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是指一个人身上的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15,第二节 需要和动机,1-16,一、人的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又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1-17,(二)需要的分类,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 生理需要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如进食、饮水、睡眠、运动、排泄和性

6、等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对求知、美、道德、劳动和交往的需要等。,1-18,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如对衣、食、住、行有关的物品的需要,及对劳动工具、文化用品、科研仪器等的需要。物质需要既包括生理性需要,又包括社会性需要。 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是指对社会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如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交往需要、道德需要和创造需要等,它是人类特有的需要。,1-19,(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提出来的,他是人本主义心理

7、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54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1-20,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1-21,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观点: 第一,人的需要由不同水平的需要依次排成梯级: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第二,作为一种基本动力,需要推动人在获得低一层级需要的满足后继续寻找高一层级需要的满足。 第三,越是低层级的需要越为大多数人所共有,且越容易获得满足。 第四,真正能产生高层级的需要的人很少,而且其满足的比例也较小。,1-22,(四)青少年需要的发展与培养,1、社会生活实践促进青少年需要的发展 2、青少年需要的培养 (

8、1) 建立合理、高尚的需要结构。 个人的需要必须符合个人的具体生活状态,不与个人实际相脱离。 (2)不断发展高层级的需要,使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1-23,二、动机,(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之上产生。,1-24,需要与动机,需要 诱因 动机 计划行动 需要是动机的原动力 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1-25,(二)动机的种类,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可把动机分为正确性动机和错误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作用,可把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把动机分为短暂性动

9、机和长远性动机。,1-26,(三)青少年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1、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地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2、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它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使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1-27,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的产生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班集体的友爱气氛有密切关系。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的强弱主要个人的抱负水平的影响。抱负水平的高低与这些因素有关:(1)与儿童期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关。(2)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关。(3)与集体的标准有关。 求知欲 求知欲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它与人们生而俱有的好奇、探究心理密切相关。,

10、1-28,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3、利用反馈。 4、正确运用表扬与批奖励与惩罚。 5、适当地运用竞赛。,1-29,第三节 兴趣,1-30,一、 兴趣,(一)、什么是兴趣 1、定义: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31,(二)兴趣的种类 、从起因来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从内容来分: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从价值来分:高雅兴趣和低劣兴趣,1-32,(三)兴趣的品质

11、 、兴趣的倾向性 、兴趣的广阔性 、兴趣的持久性 4、兴趣的效能,1-33,二、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一)能力因素 (二)年龄与性别 (三)个人的认识和价值观 (四)家庭和环境的影响,1-34,三、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促进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 (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初始阶段的困难 (三)学以致用,以知识的力量强化自己的兴趣,1-35,第四节 价值观与信念,1-36,一、价值观,(一)什么是价值观 、定义:价值观是关于事物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对个人或社会的重要性与意义性)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 、形成途径:通过成人讲授、强化、认同、观察、学习等方式而形成。,1-37,(二)种类

12、、从存在方式分: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 2、从价值取向分:经济的、理论的、艺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六类。,1-38,(三)价值观的培养 1、价值观应从小开始培养,并结合明辨各类事物的重要性与意义性进行。 2、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3、方法应当正确,生动有趣。 4、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5、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39,二、信念,(一)什么是信念 信念是指激励人按照自己所确立的观点、原则和理论去行动的个性倾向性 (二)信念的作用 1、认识事物的出发点 2、判断是非的准则 3、激励某种行为的强大精神力量 4、群体活动的思想基础,1-40,(三)信念与世界观 个体的世界观由其对人生、社会和

13、自然的各种信念组成。 1、人生观 2、社会观 3、自然观,1-41,(四)信念形成的途径 1、正规教育。 2、社会生活实践的反复检验。,1-42,第五节 自我意识,1-43,一、什么是自我意识,(一)含义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关系、意义的认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 1、认识客观世界的条件 2、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 3、促进自我监督、自我教育,1-44,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 自我意识的发展 从物我不分人我不分自“我”的产生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 1、从他律到自律 2、从结果到动机 3、从他人到自己 4、从片面到全面,1-45,三、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一)正确地评价和对待儿童 (二)坚持正面教育,使儿童乐于接受自己 (三)引导学生多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己,1-46,1、什么是个性和个性倾向性?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 2、述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4、怎样培养学习兴趣? 5、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培养。,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