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2011.9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154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2011.9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2011.9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2011.9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2011.9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2011.9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2011.9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2011.9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通三防” 事 故 案 例 分 析 通风科 2011.9.18,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安全警钟长鸣,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一通三防 ”事 故 案 例 分 析 第一讲 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第二讲 事故案例分析 2.1 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2.2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2.3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2.4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 2.5 救护过程中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2.6 矿井火灾事故案例 ,1.1 20012005年全国煤炭生产情况,一、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生产情况,1.2 20012005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一、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生产情况,1.3 20012005年煤矿事故死亡

2、人数,一、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生产情况,1.4 20012005年煤矿事故百万吨死亡率,01-03年,我国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5.03,是美国的182倍,俄罗斯的12倍,印度的16倍。,一、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生产情况,1.5 2005年各类煤矿事故情况,一、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生产情况,1.6 2005年煤矿特大事故情况,一、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生产情况,1.7 国有煤矿事故类别分析,一、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生产情况,1.8 1949-2005一次死亡100人以上事故,一、国有煤矿安全生产生产情况,2.1 煤尘爆炸事故案例1,二、事故案例分析,【矿井概况】 老白洞矿是大同矿务局当时的八大矿之一。该矿1954年开始

3、排水,1955年恢复生产,矿井设计能力90万t,1957年出煤50多万t,1959年产量猛增到120万t以上,1960年的计划指标又增到152万t,特别是事故前组织的高产中,日产水平竟达到6000t 以上。当时所采煤层是C、D、E层,共10个工作面,12个掘进队,其中C、D两层已基本采完。 该矿有5个井简。在工业广场内有3个斜井。口泉河对岸有6号风井(立井),以上4个井筒均到E层。另外在距工业广场1.2km的郑家沟内有一斜井风井,通过C、D层到E层。 井底车场在E层煤层内。主要运输大巷在E层,采用架线式电机车运输,C、D层煤以溜煤眼放至E层装车。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对角混合式通风。矿井总风量为

4、3812m3/min。煤尘有爆炸危险。,二、事故案例分析,二、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过程】 5月9日13时45分,早班未出井、中班已下井,一声巨响,老白洞矿15号井口喷出强烈的火焰和浓烟,耸立在井架上的打钟房顷刻间起火燃烧,巨大的气浪把打钟工摔倒在地上。地面变电所全部掉闸,井上下供电中断,16号井准备乘车下井的工人大部分被喷出的气浪揪倒。井下大巷顶板冒落,支架倒塌,多处起火,浓烟滚滚。 巷道里、矿车上、水沟旁到处都是死难者的尸体。有的甚至被崩入棚子顶梁的缝隙间;14号井底车场翻笼附近为爆炸中心,四周l00m内的人员无一幸免;D层二号井暗井车场巷道顶板严重塌落,11人被砸死;E层301上山至西

5、二下山11的电车道棚子倒塌,5人烧死,4人摔死;E层西二下山绕道严重冒顶、风桥塌落,爆炸的冲击被将9名工人摔死;E层859回采工作面因井底爆炸引起次爆炸,35名矿工全部遇难。 当时井下共有职工912人,生还228名。遇难者包括矿长3名,科段级干部16名,一般干部16名。寻到尸体574具,矿长殷某、副矿长杨某等领导的尸体也未找到。整个矿惨遭破坏,造成了严重损失。,二、事故案例分析,【救灾过程】 爆炸后,矿井主要通风机立即停止了运转,矿井靠自然通风,风量微乎其微。处理事故的第步就是通风,抢救指挥部决定:17时15分6号风井主要通风机开始运转抽风, 试图解救井底车场遇难人员, 保护井筒,但是一个令人

6、痛心疾首的决定。 17时25分,两个救护队200人进人16号井井底,建立井下抢救基地,但井下火势凶猛、浓烟滚滚,虽采取了密闭14、15号两个井口,加大16号井风量的措施,仍阻止不住火势的迅速蔓延。23时15分,全部救援队员被迫出井。23时50分,浓烟挟裹着火焰从16号井口喷出,火焰高达15m。从17:13到23:21分,6号风井CO由0.01升到0.03,CH4由0.04升到1.6%,CO2由1上升到6。16号井喷出火焰切断了从这里抢救和井底车场人员生还的道路。l0日0时30分,决定关闭6号风井风机。 到指挥部重新决定:郑家沟风井主要通风机开启反风时,事故已经发生了10h30min。 事实上,

7、在轰的一声巨响之后,井底车场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己被炸、被烧、被窒息而死,开动6号风井风机,对明火起了助燃作用,大大加速了火势的发展,将井底车场的浓烟和有害气体吹进各采掘工作面,尤其是E层西部,集中了大部分回采工作面,人员有五、六百人之多。,二、事故案例分析,【救灾过程】 事故后3h内,西大巷的条件很好,由于无风压,烟雾在大巷中回旋,缓缓向里扩散。时间约5时20分,浓烟迅速向西大巷追逼。邱某说:“那烟啊,真厉害,人走多快烟走多快。开始我们还抬着受伤的同志往里撤,后来真是各自逃生,大巷里倒下一片人,眼看倒下的弟兄在那里爬行,但你不能抢救,一停留你也完了。” 郑家沟风井反风,立即给E层西部的遇难者带

8、来了新鲜空气,所有抢救人员都移往郑家沟风井。 6号井开始启动后,两个救护小队从郑家沟风井下去。17时48分,由该风井走出13人。 10日0时,从郑家沟风井共抢救出104名矿工。10日上午,C层和D层两个回采工作面的干部工人已全部救出。 5月11日 探明了E层火药库还未爆炸,阳泉小队冒着近70高温将4800发雷管和火药全部枪运比来。 13日 抢险救护队救出了E层东部807工作面的最后一批36名幸存者。 16日 井下可能搜寻的地方己全部搜寻完毕,遇难人员已无生还可能,决定对井下火药库等地进行永久性密闭。 17日8时 “井下抢救人员全部撤离到井上,风机停止运转,灌浆工作开始”。,二、事故案例分析,【

9、事故发生原因】 老白洞矿事故是煤尘爆炸事故。 爆炸起点是在井底车场的14号井翻笼至图表室110m的运输大巷范围以内。引起爆炸的明火主要是电机车通过14号井翻笼时,由于运行不稳,受电弓与天线接触不良产生了强烈电火花,其次是防爆开关不盖盖子,翻笼启动时产生的强烈电火花。 5月9日全矿7部电机车参加运行,事故发生后只有6部找到下落, 5号电机车没有找到。 老白洞矿煤尘积存却非常严重,些进风巷道和某些生产部位煤尘积存厚达3050mm、14号井翻笼附近经常煤尘飞扬,连续翻煤时,3m外几乎看不见人,100w灯泡雾成小红点。 从现场破坏情况看,井底车场附近巷道棚子均是以14号井翻笼和图表室一段为中心凹外倒塌

10、, 东大巷的棚子往东倒;西大巷的棚子往西倒;东大巷棚梁西半面有烧黑麻点,西大巷棚子棚梁东半面有黑点。并且这段巷道东西部破坏最严重。 在煤尘隐患、明火隐患并存的情况下,事故发生决非偶然。老白洞矿“5.9”煤尘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设计问题,也有管理问题,安全措施不力,安全生产经验不足等等。,二、事故案例分析,【点 评】 老白洞矿“5.9”煤尘爆炸事故是解放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事故、是煤炭开采史上惨痛的一页。 老白洞矿“5.9”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决非偶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原因是该矿在煤尘、明火、通风等各个方面都潜伏着很多不安全的隐患和漏洞,这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基础。“一些进风巷和某些

11、生产部位煤尘积存厚达3050mm”;“14号井翻笼在连续翻煤时,煤尘在3m以外几乎见不到人,翻笼时左右巷道尘雾弥漫” 。由此看出,该矿对煤尘爆炸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防治煤尘爆炸的措施,这个教训是十分沉痛的。 从这起事故中应该切记,在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革新方面,必须尊重科学,重视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该矿党委会决定宣布废除井下禁止使用电焊、炮崩溜煤眼、炮崩采空区支柱、明火放炮、带电作业等安全规定,导致为了追求产量、完成任务,无视安全规章制度,而一味冒险作业,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应当永远反省和记取。,二、事故案例分析,2.2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1,二、事故案例分析,【矿井概况】 孙家湾煤矿

12、海州立井原为阜矿集团公司五龙矿东风井,2003年4月与孙家湾矿斜井合并,成立海州立井,年设计能力为150万吨。直至事故发生时,孙家湾煤矿总工程师、安全监察处处长等职位并未精减,实行“一岗双职”。 截至事故发生时,海州立井改扩建工程尚未竣工。2004年生产原煤148.8万吨,其中海州立井生产95.1万吨,2005年海州立井安排原煤年生产计划145万吨,1月份生产原煤15.5万吨。 海州立井可采煤层4组。主体构造为背向斜构造,局部与褶曲相伴生。采用立井单水平下山开拓方式,-357米水平,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回采工艺为综采放顶煤和炮采放顶煤开采。现有2个生产采区,即331采区和242采区,全井共有

13、2个采煤工作面和3个掘进工作面。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总入风量为4705m3/分钟,总回风量为4957m3/分钟。海州立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3.01m3/分钟,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7m3/吨,属高瓦斯矿井。,二、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过程】 事故发生地点为3316准备面的架子道(回风道),于04年9月23日开工,11月4日与3316风道贯通。事故当班入井640人。 2月14日15时03分,矿调度室接到海州立井调度室汇报:“井下可能出事了!”矿调度立即向总工程师等领导报告。当时判断可能331采区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 15时25分,矿调度室向局调度室汇报,请求救护队救援,同时向井下242

14、采区发出紧急撤离人员的通知,并组织各区队做好抢险救灾准备,派人到井下调度室设置警戒,防止撤离人员误入灾区。接到事故报告,集团公司立即启动了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5时50分,公司救护大队立即调动5个救护小队赶赴事故矿井,随即又组织3个备班小队相继到达事故矿井。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共调动省内10个救护小队,先后在灾区救出伤员16名,发现遇难者197人,设置临时风墙4处。截止21日23时55分,事故抢险救护人员在3316回风道冒顶处发现最后一名遇难矿工,抢险救灾工作基本结束,共发现214名遇难矿工。 接到事故报告后,委书记李克强、省长张文岳连夜赶赴现场。,二、事故案例分析,二、事故

15、案例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一)直接原因 3316风道里段掘进工作面局部停风造成瓦斯积聚,冲击地压造成3316风道外段大量瓦斯异常涌出,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工人违章带电检修架子道距专用回风上山8米处临时配电点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二)间接原因 1海州立井改扩建工程及矿井生产技术管理混乱。超能力组织生产,无采区设计,采区无专用回风巷,采区下山未贯穿整个采区,剃头;使3315综放工作面与3316风道掘进面没有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 2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一通三防”、机电管理混乱。外包队无证上岗,违章带电检修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声音报警功能故障不能发出声音报警。假冒MA

16、标志的机电设备下井运行。 3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劳动组织管理混乱。2004年4月1日后,该矿在与外包工队没有续签合同的情况下,非法使用外包工队,且以包代管。,二、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二)间接原因 4海州立井安全管理混乱。基本无人佩带有自救器和便携甲烷监测仪,安监科长当日生产值班,带领本科室当班人员外出喝酒,直至事故发生后,才回到工作岗位;瓦斯监控系统,直至报警后长达11分钟时间内,没有按规定实施停电撤人措施;防治冲击地压未能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5重生产、轻安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管理。集团公司在改扩建工程尚未竣工,2005年下达超能力生产计划,在无采区设计的情况下,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批。集团公司购买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因进货管理不严,未能发现是假冒伪劣产品。 6省煤炭工业局未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未能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对海州立井改扩建工程、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