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9届高三选考模拟物理---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25671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9届高三选考模拟物理---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9届高三选考模拟物理---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9届高三选考模拟物理---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9届高三选考模拟物理---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9届高三选考模拟物理---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9届高三选考模拟物理---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9届高三选考模拟物理---精品解析Word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选考模拟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物理学中通常运用大量的科学方法建立概念,如“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等,下列选项均用到“比值定义法”的一组概念是()A. 合力与分力、质点、电场强度B. 质点、电场强度、点电荷C. 速度、总电阻、电场强度D. 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答案】D2.下列有关物理学史正确的是()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B. 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值C. 伽俐略利用理想斜面

2、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并提出了惯性定律D. 法拉第得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详解】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没有预言引力波的存在,预言了引力波存在的人是爱因斯坦,故A错误;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值,故B错误;C伽俐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提出了惯性定律,故C错误;D法拉第得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了电场和磁场,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

3、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3.浙江某中学组织了一次迷你马拉松比赛,男生组的路线设置是“起点(校田径场主席台前发令处)出发绕田径场1圈绕校园1圈绕田径场1圈终点(校田径场主席台前发令处)大约2000m”。有位男生的成绩是10min,在跨越终点线时速度是9m/s。关于上述情景,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A. 2000m是指位移的大小B. 该同学的平均速度约为3.3m/sC. 9m/s是指瞬时速度D. 在整个过程中该男生一定不能被看作质点【答案】C【解析】【分析】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长度。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当物体的形状、

4、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详解】A2000 m是指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故A错误;B由于该同学全程的位移是零,所以平均速度为零,故B错误;C9m/s是该同学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D由于迷你马拉松路程较长,当研究在整个过程中该男生的比赛成绩时,可以将男生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质点、位移和平均速度等概念的理解,是很基本的内容,必须要掌握住的,题目比较简单。4.2017年中国的航天事业有三大突破:4月天舟一号、7月北斗三号、12月嫦娥五号。如图所示是天舟一号在轨运行想象图,可看作圆周运动。下列

5、说法正确的是()A. 天舟一号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度比在轨道2上的运行速度小B. 天舟一号绕地球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可能是一小时C. 天舟一号在轨道1上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上的加速度大D. 天舟一号在轨道1上受到的地球的引力是恒定不变的【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得出线速度、加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径间的关系,再对选项逐一分析,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提供向心力,方向不断变化。【详解】A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天舟一号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为: 解得:, 由图可知r1r2,因此天舟一号运行速度v1v2,运行加速度a1a2,故A错误,C正确;B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最小,周期最小,根据 (其中GMg

6、)计算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最小为86 min,故B错误;D天舟一号所受地球引力指向地心,方向一直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卫星问题的关键是知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能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5.找来一段长为1.5m、直径为0.1mm左右的铜丝,一只圆杆铅笔,三节干电池,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3.8V),若干导线,一小碗盐水,支架等。把铜丝线在圆杆铅笔上绕60圈左右,取下铅笔,制成了一个轻质弹簧,如图所示,将上端挂在支架上,下端刚好和小碗里的盐水接触,用导线把弹簧、盐水、小灯泡和三节干电池连成串联电路,当有电流通过弹簧时,你认为发生的现象有()A. 弹簧收缩

7、 B. 弹簧变长C. 弹簧不断上下振动 D. 弹簧始终保持静止【答案】C【解析】【分析】通电后弹簧收缩,电路断开,弹簧在重力作用下又伸长,再次与盐水接触而收缩,不断重复。【详解】开关闭合后电路接通,电路中有电流;由金属丝构成的螺线管两磁极会互相吸引,弹簧会收缩而变短;变短后电路断路,弹簧在重力作用下又开始下降与盐水接触;依此规律反复,弹簧上下振动,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通电线圈的受力情况,知道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之间相互吸引,相反时相互排斥。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只蜻蜓停在一个叶片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叶片对蜻蜓的作用力竖直

8、向上B. 叶片对蜻蜓的作用力沿叶片向上C. 蜻蜓对叶片的作用力垂直叶片向下D. 蜻蜓对叶片的作用力沿叶片向上【答案】A【解析】【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能进行合成。【详解】蜻蜓受到重力与叶片对蜻蜓的作用力,由二力平衡可知,叶片对蜻蜓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同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蜻蜓对叶片的作用力竖直向下,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7.雨后,屋檐还在不断滴着水滴。如图所

9、示,小红同学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水滴都是在质量积累到足够大时才由静止开始下落,每隔相等时间滴下一水滴,水滴在空中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某时刻起,第一颗水滴刚运动到窗台下边沿时,第5颗水滴恰欲滴下。她测得,屋檐到窗台下边沿的距离为H3.2m,窗户的高度为h1.4m。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水滴下落到达窗台下边沿时的速度大小6m/sB. 每隔0.15s滴下一水滴C. 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0.8sD. 水滴经过窗户的平均速度为7m/s【答案】D【解析】【分析】水滴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v2=2gH,求出水滴到达窗台时的速度大小。根据分别求出水滴从自由下落到窗户上边缘和下边缘的时间,两

10、时间之差为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详解】A水滴下落至窗台通过的距离为 H=3.2 m,由 v2=2gH得:,故A错误;B水滴下落至窗台的时间为第一颗水滴刚运动到窗台下边沿时,第5颗水滴恰欲滴下,此时共4个时间间隔,可知相邻的水滴滴下的时间间隔: ,故B错误;C水滴下落至窗户上边缘的时间为: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为:t=t2-t1=0.8s-0.6s=0.2s。故C错误;D经过窗台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v2=2gH和位移时间公式根据水滴从自由下落到窗户下边缘和上边缘的时间之差求通过窗户的时间比较简便。8.根据浙江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实

11、施“足球改革振兴计划”,全省积极推进校园足球,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全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000所以上。如图所示,某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在训练踢球时()A. 脚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脚的作用力B. 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大小相等C. 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的重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分析】一对相互作用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据此分析判断。【详解】脚对球与球对脚的作用力为相互作用力,是等大反向,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力的相互性,要熟知相互作用

12、力的条件,能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逐一进行判断,是解答的关键。9.关于下列对配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甲中“蛟龙号”被吊车吊下水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守恒B. 图乙中火车在匀速转弯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动能不变C. 图丙中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下弹性势能增加了D. 图丁中撑杆跳高运动员在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案】C10.小钟同学家里新购买一个快速电热水壶,小钟同学仔细检查了这个新热水壶,发现铭牌上标有如下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热水壶的电阻是32.3B. 该电热水壶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0.15AC. 若实际电压为110V,水壶的实际功率还是1500 WD. 该电热水壶加热水5min产生的热

13、量是7500 J【答案】A【解析】【分析】该烧水壶的电阻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 ,若实际电压为110V,根据知,功率减为原来的;该水壶加热水5min产生的热量是Q=W=Pt。【详解】A由,可得R=32.3,故A正确;B由P=UI,可得I=6.8 A,故B错误;C电热水壶的电阻丝电阻随温度变化不大,由,可得P=375 W,故C错误;D由W=Pt,可得W=4.5105 J,故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电路中基本公式的应用,记住公式和即可。11.野外骑行在近几年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自行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很多都是可变速的。不管如何变化,自行车装置和运动原理都离不开圆周运

14、动。下面结合自行车实际情况与物理学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乙中前轮边缘处ABCD四个点的线速度相同B. 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如图丙所示,则大齿轮转1圈,小齿轮转3圈C. 图乙中大齿轮边缘处E点和小齿轮边缘处F点及后轮边缘处的G点运动快慢相同D. 前轮在骑行的过程中粘上了一块雪块,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它在C处最容易脱离轮胎【答案】A【解析】【分析】明确轮子采用链条传送,边缘处线速度相等,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确定角速度关系,根据向心力公式确定雪块与轮胎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明确何时容易脱离。【详解】图乙中前轮边缘处A、B、C、D四个点的线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小齿轮与大齿轮的齿数之

15、比1:3,即小齿轮与大齿轮的半径之比为1:3,由v=r,大齿轮与小齿轮的角速度之比1:3,则大齿轮转1圈,小齿轮转3圈;图乙中大齿轮边缘处E点和小齿轮边缘处F点运动快慢相同,和后轮边缘处的G点运动快慢不同;前轮在骑行的过程中粘上了一块雪块,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由受力分析,则,雪块在A处与轮胎之间的作用力较小,它在A处最容易脱离轮胎。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向心力、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等圆周运动知识,要明确同轴转动的各点角速度相同,而用链条带动的边缘处线速度相同。12.如图为一有界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为水平方向(虚线为电场线),带负电微粒以某一角度从电场的a点斜向上方射入,沿直线运动到b点,则可知()A. 电场中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B. 微粒在a点时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与在b点时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相等C. 微粒在a点时的动能小于在b点时的动能,在a点时的电势能大于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