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模拟考(二)---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25664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9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模拟考(二)---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模拟考(二)---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模拟考(二)---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模拟考(二)---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模拟考(二)---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模拟考(二)---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模拟考(二)---精品解析Word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拟考(二) 高考仿真模拟冲刺卷(B)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资源的保护与治理是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一般有两种传统思路,一种是将公共资源私有化,以市场自身的机制使资源得到保护和有效利用。另一种则是对出现问题的领域,强调政府治理,以避免出现外部性、搭便车等现象。然而现实中,两种对策也会面临力有不逮、弊端重重的局面。比如,管理者会受到部门预算、政策和个人利益的约束;同时,他们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缺少最切实、最一致的利益关联。而且,管理者并不是资源的直接利用者、相关者,这样就会受制于信息的相对缺乏。因此,政府治理的效率

2、和成本往往不甚如意。另一方面,在有些场合,私有化资源的成本极为高昂,或者由于资源自身的特点,几乎不可能成功,如海洋等公共资源就很难为私人所有。更深入的经济学研究认为,公共资源保护不应该只有非此即彼的两种对策。在可以建立排他性,从而可以确权的私有化资源之外,那些容易被搭便车者利用的资源,可以按照竞争性分为两类,即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过往的案例研究表明,仅仅是在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无论是运河、灯塔、烟火还是农业所需的蜜蜂,都未必不能以市场方式提供。而公共资源不但在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还易于为个人所消耗,比如海洋渔业、草原牧地、森林、地下水等。理论上,在自然状态下,因为人们预期其他人也会消

3、耗资源,所以自己也无激励保护性使用资源,结果就是使用者过度使用资源,最后导致资源耗尽,即成为公地悲剧。但实际上,当地社区往往也会自发形成保护机制,通过文化和习俗保护当地使用者所赖以为生的资源。新制度经济学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研究表明,不可忽视当地自治、自发生成规则的重要性。因为当地社区成员较为固定,成员之间相互拥有资源使用者的特征信息,并能够形成长期的反复的博弈,从而演化出较为稳定的合作模式。并且,在各个小的区域之间,当地社区使用者也会互相对比,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各种措施会被小范围试错,成功的经验会被传播,因此资源会得到可持续的保护性利用。比如一些印第安部落的渔业生产,就

4、当地而言就是成功的。尽管资源并没有被置于国家治理之下或者进行私有化,但当地部落出于自身考虑,有节制地利用渔业资源,并且互相监督其他部落的捕捞行为,形成有效的滥用约束机制。当然,资源的社区治理必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需要在市场化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政府的法治支持。经济学家认识到,因为各种资源和当地文化的不同,经济学上对公共资源的治理方式也会因地制宜,各有不同。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要了解资源自身的特点,明确利益激励是人们消耗资源的首要原因,分析当地习俗惯例是否对资源有好的或者坏的作用,分析政府介入的成本和利弊。(摘编自吴荻枫公共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经济学思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5、项是(3分)()A保护与利用资源有两种传统思路,其方式与机制不同,力求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B主观或客观上存在的不足,使保护与利用资源的传统对策在现实中面临较大困难。C管理者由于对公共资源的信息相对缺乏,进而就缺少与资源最切实、最一致的利益关联,因此不能直接利用它。D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在使用上都不具排他性,对它们的利用易出现搭便车现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同时,他们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管理者并不是资源的直接利用者、相关者相对缺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从传统对策和更深入的经济学研究两方面阐述关于公共资源

6、保护和利用的思考。B本文末两段论述了对资源的社区保护与利用的运作机制、利弊情况和应注意的事项。C本文论述辩证全面,如论述保护与利用资源的两种传统对策,既分析其利也指出其弊。D印第安部落渔业资源保护这一成功案例阐明了当地自治、自发生成规则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本文倒数第二段论述了资源社区保护与利用的运作机制,论述了其“利”,并在倒数第一段指出“资源的社区治理结合政府的法治支持”,即应注意的事项,但没有论述其“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察公共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各种对策是否切实可行,成本和效率是两个重要参数。B资源公地悲

7、剧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人都认为即使自己不消耗资源,其他人也会消耗。C实施资源社区治理,就可使资源得到可持续的保护性利用,经济得到良性快速发展。D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需要进行多个维度的分析、比较与权衡,避免对策的单一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C项,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因为当地社区成员较为固定因此资源会得到可持续的保护性利用”,且文中并未提及实施资源社区治理能使经济得到良性快速发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兰殇行吟水手赵梦笔也算才俊之士,怎奈科举屡试不第,别无专长,唯有画技

8、一路,便降格以求,以画谋生。虽山水、人物、花卉样样拿得起,可困居于蓬牖之中,声名不出闾巷,日子过得很恓惶。他奉母极孝,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老母去世后,赵梦笔万念俱灰。这天,赵梦笔关门闭户,踉踉跄跄来到山中古刹,推开虚掩的寺门,缓缓走进去。卵石小径两旁遍植着书带草,院内阒寂无声。正在禅房打坐的老僧闻声走出。赵梦笔忙迎上去施礼,说道,打扰长老清修。老僧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回道,施主客气。又问,施主面露戚容,有何心事,不妨说来听听。赵梦笔略一踌躇,便对老僧讲了自己的身世遭际。末了,向老僧请求剃度出家。老僧叹口气,说道,老衲观你尘缘未尽,还是晚一步再说吧。你既是个画画的,且随我来。跟着老僧走向后院

9、,远远地,就有一股淡淡的幽香飘来。老僧指着花圃一株花草,施主可认得此花?赵梦笔道,请长老明示。老僧道,此花乃兰花中罕见的极品“压千红”。你今日能与它一见,也是缘分。听老僧如此说,赵梦笔方回过神,此花就是传说中的“压千红”?怪不得有如此奇香。老僧说,施主能为老衲画幅兰花吗?赵梦笔点头,说,这有何不可?老僧说,既如此,施主请随我来。赵梦笔跟着老僧去了禅房,磨墨展纸,准备作画。刚刚提笔,老僧说,且慢,待老衲点些东西在墨里。赵梦笔不解,但见老僧从几案上拿起一只小瓷瓶,向着磨好的墨汁里滴了几滴清露样的东西,说道,你现在可以作画了。赵梦笔谦让一回,提笔蘸墨,在一张生宣上画了一块怪石,怪石旁逸出一株兰草,叶

10、似翡翠,一茎兰箭,盛开着几朵兰花。有顷,画成。老僧站在一旁不住颔首。神奇的事情在赵梦笔放下画笔的那一刻发生。他忽然嗅到从画面上浮动起一股清淡的兰香,愣神间香气忽一下散开,时而远,时而近,来时是具体的,去时是缥缈的赵梦笔愕然。老僧轻轻一笑,道,有此奇效,全赖这瓶中之物。赵梦笔惊喜道,长老,瓶中究竟是何神物?老僧表情极平淡,道,无他,是老衲清晨沥下的“压千红”花叶上的清露耳。赵梦笔听了,心念一动,说,长老,能送我一株“压千红”吗?老僧道,施主有所不知。这花长一株新的,便枯一株旧的,无法分予你。赵梦笔大失所望。只听老僧又道,不过,老衲可将这一小瓶清露赠予你,可助你今后衣食无忧。只此一瓶,你要好自为之

11、。赵梦笔连连称谢,告辞老僧,欢天喜地回家去了。自此,赵梦笔专事画兰。他所画的兰花声名远播,那些富商巨贾、达官贵人,都以能收藏到他的兰画作为辟邪祛俗的奇珍为荣。一时间,赵梦笔赚了个盆满钵满。他摇身一变,置房买地,娶妻纳妾,成为当地的富豪。翌年初春,老僧所赠清露已经一滴不剩,而拿着银两来求画者仍络绎不绝。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到不了手,赵梦笔心似火焚。这可如何是好?这天,几个被人收买的市井泼皮闯进了深山古寺,抢走了寺中花圃里的那株“压千红”。夜里,赵梦笔看着移植到自家后花园里的“压千红”,心里快意至极。第二天一大早,刚刚起床,一道圣旨降在了赵梦笔的头上。原来,赵梦笔画兰的盛名,不知何时竟传到了当今皇

12、上耳朵里,皇上很是惊奇,便命他即刻画幅兰花,火速送往京城。赵梦笔领旨后,心中狂喜,当即提了瓷瓶,去了后花园。趁着清晨,正好可以采集清露。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骨酥筋软。那株他视若无价之宝的“压千红”,不知何故,早已香消玉殒,变成枯草。黄昏。古寺。赵梦笔站在断砖颓垣中,古刹早已人去寺空,一片荒芜。猎猎的山风,吹得他宽大的衣袍发出刺耳的尖叫(选自百花园,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赵梦笔是才俊之士,奉母极孝,旨在与后文其卑劣行径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明白品质好的人不见得能够始终如一。B赵梦笔“心念一动”而索要“压千红”的情节,暗示了他欲借此发财

13、的想法,后来收买泼皮抢“压千红”一事,则是他贪心膨胀使然。C那一小瓷瓶清露,是小说中极重要的物象,它的有无和主人公命运的起落密切相关,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揭示着人性的变化。D小说的写法类似于蒲松龄的志怪小说,奇异的兰花、滴露生香的画作,让情节显得非常离奇,超出现实,这是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小说开头确实写了赵梦笔是才俊之士,也提到了他的孝顺,但这并非要让读者明白“品质好的人不见得能够始终如一”的道理,而是要与下文他的转变进行对照,揭示对名利的过度追求会让人走向堕落,警醒人们走好人生之路。5小说题目“兰殇”有怎样的含义?请简要说明

14、。(6分)答:_答案:本义:古刹的兰花极品“压千红”极为罕见,但因赵梦笔的行为而变成枯草,令人唏嘘。象征义:赵梦笔本是一介才俊之士,却由于贪欲膨胀,很快堕落成了一个卑劣无耻之徒,令人叹惋。(本义3分,象征义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题目“兰殇”无疑有其象征意义,解答此题时,应先解说它的本义,然后再推测其象征义。细读原文,从故事本身来说“兰殇”的本义,即古刹中的兰花被赵梦笔抢走后变成了枯草。再结合小说主旨思考其象征义,小说主人公是赵梦笔,则象征意义应与其有关。本小说写的是过分追名逐利对人性的戕害。赵梦笔本是才俊之士,与兰在古刹时相似;后来他变得贪婪卑劣,与兰之枯萎相似。6最后一段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答:_答案:交代了故事的结局:古刹人去寺空,赵梦笔不可能再完成皇帝的任务。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烘托了赵梦笔的形象,以断砖颓垣、猎猎山风暗示了他的悲惨结局。深化了主旨,以赵梦笔不可能再春风得意,暗示了堕落的人性会给人带来不良后果的意旨。以形象化的描写收束,给人深刻的印象,引发了读者对人物结局和小说主旨的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分析段落的作用,需要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表达效果等多方面入手。本小说最后一段,结束了故事的情节,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