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25662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品解析Word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

2、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而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

3、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 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业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

4、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摘编自郭青生化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比较文明研究需处理好整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的关系,一般而音,先关注整体再研究个体。B. 比较文明研究即使前提正当,也未必能得出有益的结论,因为比较文明研究受伦理约束。C. 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D. 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主要意义。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让读者全面认知比较文明,文章从多

5、个维度全方位进行论述,层次清晰。B.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以突出比较文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差异和联系。C. 文章多用具体的实例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比较文明的理解。D. 文章通过对微观文明比较两个范畴的阐释,论述了两个范畴不同的价值和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B. 要理解某一文明就不能脱离世界维度,这样才能对它理解得更加完整、更接近真实。C. 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D. 比较文明无需关注文明是否进步与落后,这是时代和比较文明

6、的核心任务所决定的。【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先关注整体再研究个体”错误,由第2段可知并没有对整体研究和个体研究作先后主次之分,只是强调比较文明不能脱离整体;C项根据原文第4段“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可知,“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项,根据原文最后一段“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

7、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文明的比较的意义是为了达到文化认同与自信,而不是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B项,“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错误, “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

8、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论述比较文明两个层面时没有采用对比论证,而且也没有突显出两个层面的差异和联系。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

9、参照原文第5段,“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强加因果,根据文本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韩美林,写下一部现代天书朱东君北京的韩美林艺术馆里,有一幅书法作品占据了整面墙,足有3层楼高。其上错落排列的,字非字,画非画,更像一个个神秘的象形符号。“这就是天书,都是形、音、义不全的光秦文字。韩美林老师花了三四十年时间,从全国各地的古陶厂、博物馆、古迹、古墓、古书上收集来的。”艺术馆讲解员说。开始,韩美林只是觉得这些文字字形好看,希望“看它形,养我画”。“上世纪80年代,韩老师在香港遇到启功先生

10、,启功先生看到这个本子,觉得特别震撼,他鼓励韩老师一定要把这些字集结成册,拿出来让所有人去看、去传承。”讲解员说。没想到这个收集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把它们都以艺术的手法在宣纸上表现出来,又极其枯燥。讲解员说,“他带着写好的作品向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请教,季老也不认识这些字,便说,就叫天书吧。”当时已缠绵病榻的季羡林,还为韩美林题写了书名。2008年,天书上册出版,收录了差不多1.5万例古汉字字形。在韩美林看来,“天书”是“中华古文化给艺术一点提炼,和概括的启示,撼人精魂”。他出版天书不是要给古文字学者做研究,而是希望普通人能感受到视觉上舒服的美。农历猴年,中央电视台发布了春晚吉祥物“康康”,一只四

11、肢呆板、红黄绿配色的3D猴子,马上被网友调侃为“猴赛雷”,将韩美林完全置于负面舆论中。说起这个,韩美林倒是一下子乐了。他让助手翻出“猴赛雷”的设计原稿,“你看看,我们原来设计的小猴,漂亮吧?多好玩啊!”果真,这小猴圆滚滚的,萌萌的,脸上水墨感的红绿色与皮毛的黑色非常和谐。“中央电视台找了个学生做成3D猴子,说是我设计的,大家把我骂得厉害!如果用我的原稿,全国人民不会骂猴赛雷吧?”我们对这只萌猴爱不释手。“那您现在还生气吗?”“不生气,随他去。”韩美林常说:“我的创作绝对没有重复。”他指着墙上的蓝印花布说:“你可能都不相信,我在南通一天半,设计了47个花色。”创作的速度和数量背后,是天赋、更是勤

12、奋。“我一天能工作18个小时。”他说。聊起自己的作品,韩美林的眼睛越来越亮,聊到兴起:“走,我带你们看我的构思本。”在工作台尽头,堆着58本大开本的册子。韩美林一辈子都是“画疯子”。他小时候偶然从家旁边的土地庙里摸到几本古书,就迷上了篆宇,用刀在石头上、木头上刻,刻得满手都是血口子。1949年,13岁的韩美林参了军,被分到烈士纪念塔建塔委员会的浮雕组,给艺术家们当通讯员。一天,书法家陈树亮看到了韩美林满桌子的篆文,很是赞赏,韩美林得到了莫大的鼓励。此后更是画疯了。1955年,仅读过3个月初中的韩美林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因为备考用功过度,考完后他的眼睛竟假盲了8天。直到年事已高,每当灵感来了,韩美

13、林还是可以白天连着黑夜画下去,经常画到进医院。准备天书出版的时候,他在短短几个月里,挥毫写下1万多个古文字。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大拇指和食指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手指关节发炎,裏满纱布。老友冯骥才评价说:“他每一次投入都是大战。”眼下,韩美林仍然在战斗。“八十大展”即将开幕,他要用中国国家博物馆满满8个展厅的作品,为自己庆生。等“八十大展”结束了,他也不会放慢脚步,因为全情的、艺术的“战斗”,已经成为他生命的常态。(摘编自环球人物)相关链接:韩关林,福娃之父。这位年近八旬的艺术大师,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天才造型艺术家。韩美林设计了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癸亥年猪票,设计了第四轮生肖邮票中的丁酉年鸡

14、票。他的作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摘自郑心仪时隔33年,他再次成为生 肖邮票的设计师)我教育学生就三点:第一做人,第二有生存本领,第三要对世界有所贡献。我有过一个硕士生,愣是3年都没见到她。后来她要考博士,竟然还敢要我签字。我发火了,坚决不签,根本不承认她是我的硕士生。后来我定下一条规矩,没有2/3的时间在听我的课,我最后绝对不签字。我不能培养出“水货”让全世界笑话。(摘自许陈静八十功名尘与土)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美林用时多年,走遍全国收录先秦古文字,支撑他的动力之一是“看它形,养我画”。B. 韩美林是一个“画疯子”,备考时眼睛假盲,年事已高经常画到进医院都证明

15、了这一点。C. 韩美林乐观豁达,面对网友调侃的“猴赛雷”事件,他却不生气,不在意,淡然处之。D. 韩美林设计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和生肖邮票,体现出他的作品民族特色鲜明。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老友冯骥才评价韩美林说“他每一次投入都是大战”,作者认为“战斗”已经成为韩美林生命的常态,都表现了韩美林不服老的战斗精神。B. 启功鼓励韩美林一定要把古文字集结成册,季羡林将之命名为“天书”,还为韩美林题写了书名,这体现出两位大师对先秦古文字的喜爱。C. 韩美林拒绝为3年没见过面的研究生考博士签字,根本不承认这个学生,说明他在育人方面严谨认真,坚守原则,有使命感和荣誉

16、感。D. 韩美林热爱创新,他的创作绝对没有重复,他在南通一天半设计了47个花色,他一天工作18个小时,在工作台堆着58本大开本的册子就是明证。6. 文章标题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 B 5. C 6. (1)表层含义:指韩美林搜集先秦古文字出版的天书。(2)深层含义:指韩美林搜集先秦古文字出版天书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他的身上有种执着、创新、勤奋、战斗的精神。(3)指韩美林出版了现代天书,在艺术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备考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