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_1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5321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酮类化合物_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黄酮类化合物_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黄酮类化合物_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黄酮类化合物_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黄酮类化合物_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酮类化合物_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酮类化合物_1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定义:黄酮类化合物是指两个苯环(A和B)通过三碳链相连接而形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a.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 B-环联接位置(2-或3-位) c.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1.形 态: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2.颜 色: 黄酮(醇)及其苷:显灰黄-黄色。 查尔酮:显黄-橙黄色。 二氢黄酮(醇)及异黄酮:不显色或显微黄色。 花色苷及苷元:颜色随pH不同而变化 : pH8.5 显兰色。 显色原因:结构中具有交叉共轭体系,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

2、质: 二、溶解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行为与其结构及存在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1.黄酮苷元 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 2.花色苷元 离子型化合物,以盐的形式存在,水溶性大。 3.黄酮苷 因结合了糖,水溶性增加。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三氯甲烷、乙醚、苯。,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三、酸碱性 (一)酸性: 具有酚羟基,显酸性。 可溶于碱水。 酚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 酸性强弱取决于羟基数目和位置 7 、4二OH 7或4OH 一般酚OH 5OH 3OH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第四节 检 识 一、化学检识 二、色谱检识 (一)纸色谱

3、法 (二)薄层色谱法,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一)纸色谱法 适用于:黄酮苷、黄酮苷元 极性:苷元 苷 展开剂: 苷元:醇性溶剂 苷:水性溶剂 展开方式:双向色谱法,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一)纸色谱法 展开方式:双向色谱法 展开顺序: 醇性溶剂:Rf值: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水性溶剂: Rf值:苷苷元 显色剂: 三氯化铝甲醇溶液 10%碳酸钠水溶液,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二)薄层色谱法 方式:吸附色谱 常用吸附剂:硅胶、聚酰胺 1.硅胶薄层色谱: 适用于弱极性(脂溶性大)的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剂: 黄酮苷:多用极性较大的溶剂 (糖基数越多,Rf值越小) 黄酮苷元:多用极性较小的溶剂 (苷元上羟基

4、数越多,Rf值越小),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二)薄层色谱法 2.聚酰胺薄层色谱: 适用于含有游离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剂: 黄酮苷:多用极性较大的溶剂 展开顺序:糖基数越多,Rf值越大。 糖基数相同,苷元上羟基越多, Rf值越小。 黄酮苷元:多用极性较小的溶剂 展开顺序:苷元上羟基越多, Rf值越小。,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一)醇提法 (二)热水提取法 (三)碱溶酸沉法,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一)醇提法 适用范围:黄酮苷、黄酮苷元 常用溶剂:乙醇、甲醇 提取黄酮苷:60%乙醇 提取黄酮苷元:90%95%乙醇 方式:醇提水沉法(除去脂溶性杂质)

5、,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二)热水提法 适用范围:黄酮苷 常用溶剂:水(沸水) 方式:水提醇沉法(除去水溶性杂质),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三)碱溶酸沉法 适用范围:含有游离酚羟基的黄酮苷及苷元。 原理: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含有酚羟基(显酸性),易溶于碱水(成盐),难溶于酸水(游离)。采用碱水提取,酸化碱水液,黄酮类化合物即可沉淀析出。 常用碱水: 饱和石灰水:适用于含大量果胶、黏液质等水溶性杂质的药材。可使得含羧基的水溶性杂质生成钙盐沉淀,不易溶出。 5%碳酸钠 稀氢氧化钠溶液,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三)碱溶酸沉法 注意事项: 碱液浓

6、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黄酮母核。 酸化时,pH不宜过低,以免生成 钅羊盐,降低收率。 若被提取的黄酮类成分结构中含有邻二酚羟基结构,可采用硼砂水提取,硼可以与邻二酚羟基形成配合物,避免分解。,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 常用方法: (一)有机溶剂萃取法 (二)pH梯度萃取法 (三)色谱法,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 (一)有机溶剂萃取法 适用于黄酮苷与苷元的分离。 原理: 黄酮苷和苷元极性不同(相似相溶原理) 萃取顺序: 先用极性小的溶剂,再用极性大的溶剂。,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二)pH梯度萃取法 适用于酸性强弱不同的黄酮苷元混合物的分离。 原

7、理: 利用黄酮苷元酚羟基数目及位置的不同,引起的酸性差异,可将苷元混合物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当中,然后用碱性由弱到强的碱水溶液萃取,可依次得到酸性由强到弱的黄酮苷元。,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三)色谱法 聚酰胺色谱法: 原理: 氢键吸附(黄酮类化合物上的酚羟基) 影响洗脱顺序的因素: 分子中糖基的多少; 酚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洗脱剂的种类与极性大小。,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三)色谱法 聚酰胺色谱法: 洗脱剂:含水醇 洗脱规律(先后): 苷元相同,三糖苷 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母核上酚羟基数目越多,越难以洗脱。 酚羟基数目相同时,取决于酚羟基位置 a.羰基间位或对位的酚羟基,吸附力大于羰基邻位的酚羟

8、基。 b.间位酚羟基与聚酰胺的吸附力大于邻位酚羟基。,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三)色谱法 聚酰胺色谱法: 洗脱剂:含水醇 洗脱规律(先后): 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着吸附力强,难洗脱。 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洗脱顺序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 洗脱剂:极性较小的溶剂洗脱 洗脱规律(先后):苷元苷,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三、实例 (一)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分离,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三、实例 (一)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分离 黄芩苷: 性状:淡黄色针状结晶 溶解性:几乎不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吡啶等碱性溶剂。 检识: 遇三氯化铁显绿色。 遇醋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 溶于碱水中初显黄色,不久变为黑色。,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三、实例 (一)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分离 黄芩苷: 黄芩苷易被共存的酶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黄芩变绿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