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课程)必修二测试样卷详解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5315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新课程)必修二测试样卷详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新课程)必修二测试样卷详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新课程)必修二测试样卷详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新课程)必修二测试样卷详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新课程)必修二测试样卷详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新课程)必修二测试样卷详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新课程)必修二测试样卷详解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新课程)必修2测试样卷详解,地理必修2的体系结构,人口,人的生活空间,人的生产活动,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必修2的主要特点,1. 依据课程标准从地理的视角出发,精选内容。,2. 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主,重在讲人文地理过程和原理,如人口过程、城市化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3. 要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第一第二章主要是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 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成因 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过程及对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一、二章,第一章的内容逻辑结构,人口的变化,数量变化,空间变化,自然增长,增长模式,现象,原因,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与人口的关系,地理必修2的主要特点,1. 依据课程标准从地理的视角出发,精选内容。,2. 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主,重在讲人文地理过程和原理,如人口过程、城市化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3. 要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

3、:第一、二章,第一章的内容逻辑结构,人口的变化,数量变化,空间变化,自然增长,增长模式,现象,原因,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与人口的关系,课程标准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我们将其解读为: 能够说出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说出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能够运用图表信息,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一、单项选择题,图1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2题。图1 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 甲 乙 丙 丁 2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的 国家是 甲 乙 丙 丁,图1,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

4、容量的区别。 我们将其解读为: 学生能够正确表述这两个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辨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能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考查内容,3人口合理容量 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等同于人口容量 等同于环境承载力 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第二章的内容逻辑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个体,城市群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的不同等级,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中心地理论的应用),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

5、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我们将其解读为: 1运用地图,说出某一城市具有的功能区及其分布特点 2说出城市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例进行分析,得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考查内容,4北京王府井大街、方庄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考查内容,5. 西安是陕西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 .行政管理中心 .商业服务中心 .经济增长中心 .交通运输中心,课程标准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

6、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我们将其解读为: 1 说出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 能够结合实例说出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与其服务范围不同之间的关系。,考查内容,6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 . 顺义、昌平 .上海、北京 . 长春、哈尔滨 . 北京、通州,考查内容,读图2“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元/平方米),完成7-9题。 图2 7图2中字母中地租最高的是 8图2中处的地租为 大于300元/平方米 200300元/平方米 小于100元/平方米 100200元/平方米,考查内容,9处常常形成商业区,主要是该处位于 市中心,交通便利 市中心

7、,人口密度大 市中心,历史悠久 位于城乡外围的公路交汇处,2007年北京高考试题,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图3,完成第8题。 8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和 B和 C和 D和,2007年广东高考试题,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图5 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 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对应 的功能区是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D 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课程标准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

8、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们将其解读为: 运用图表、数字等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会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此处城市化的特点指的是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市区,这三个方面发生变化。,考查内容,10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宜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人口的素质不够高 科学技术水平不够高 城市建设的经验不足 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 11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绿地面积减少 .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经济发展趋缓,考查内容,1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 住房紧张 环境污染 入学困难 交通拥挤 13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9、绿地面积 建筑风格 饮食习惯 服装服饰,2007年全国高考试题,读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 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2007年四川高考试题,图2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34题。3.根据图2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 4.

10、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第三章的内容逻辑结构,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位因素(基础知识),农业地域的形成(基础知识),案例分析,种植业(季风水田/商品谷物),畜牧业(大牧场/乳畜业),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三、四、五章,农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我们将其解读为: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考查内容,14我国的海南岛可以种植

11、三季稻,黑龙江的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 水分 热量 市场 15近些年来,北京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热带水果,这是因为 北京自然条件的改变 北京市场需求的变化 税收政策的变化 交通和冷藏条件的改变 ,考查内容,16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政策 市场 交通 技术 17. 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 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 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牧羊和牧牛混合农业,考查内容(中图版),18. 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区,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A. 水源 B. 地形 C. 热量 D. 交通,第四章的内容逻

12、辑结构,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区位因素(因素),区位选择(变化),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我们将其解读为: 1.说出工业的概念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联系实际说出影响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考查内容,读图3“工业生产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1821题。10080604020其他工资投入科技投入产品运费原料运费甲0乙丙图3 工业生产成本比例(%) 18图3中乙类工业生产成 本

13、比例最大的是 .原料运费 .产品运费 .科技投入 .工资投入,考查内容,19. 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西北内陆地区 .长江三角洲 .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 20.下列工业部门与丙类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 钢铁工业 . 造纸工业 .石化工业 . 电子装配工业,考查内容,2120世纪下半叶,丙类产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日本 中国沿海 韩国 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 中国沿海 韩国 日本 .日本 韩国 中国沿海 中国内地 .韩国 日本 中国沿海 中国内地,2007年广东高考试题,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 因素考虑,大型客机研 制基地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A能源充足、重工业发达 的地区 B高科

14、技研究开发能力强、 协作条件好的地区 C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密 集的地区 D交通方便、轻工业基 础好的地区,2007年广东高考试题,43图4 反映了1985年 和2003年我国部分省(区、 市)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 全国位次的变化。从中可 知新疆、江苏、福建、湖 北四省(区)的制造业综 合竞争力位次变化是 A新疆在全国位次明显上升 B江苏在全国位次明显下降 C湖北在全国位次稳定不变 D福建在全国位次明显上升,2007年全国高考试题,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07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回答1-2题。 1.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