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及控制指标和相关措施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5262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及控制指标和相关措施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及控制指标和相关措施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及控制指标和相关措施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及控制指标和相关措施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及控制指标和相关措施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及控制指标和相关措施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及控制指标和相关措施精选(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重点内容及控制指标和相关措施,主要内容,一、背景及现状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定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重点内容和控制指标 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措施,卫生部决定自2011年至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 2011年1月开始组织国内临床、药学、微生物、护理等领域专家制订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 ,3个月后, 成型征求意见稿 ,7月 1日起施行。并从医院的用药品种、抗生素品规、医生处方以及惩罚方面,对抗生素使用进行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规定。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我国抗菌药物临床

2、应用 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品种多。 部分疗效不确切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国际上被、反复警示甚至取消注册的药物仍在我国部分医疗机构中使用。 二是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高,用量大。 68.9%的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37.0%的病人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平均100个患者1天消耗80.1人份的抗菌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平均值的一倍多。,三是用药水平偏低,药物应用结构不合理。 许多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应用选择上求新、求贵、 求广。5年来监测结果显示,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和二代头孢菌素一直占据我国抗菌药物使用总量的前三位。 另外,我国I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一直在9

3、7%以上,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此比例低于30%。,四是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样是三甲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最大差距达6倍以上,I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最大差10倍以上。 五是细菌耐药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以药养医的机制问题、合理用药管理体系和监管能力问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有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培养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该收手了;要开车就得遵守交通规则;要踢足球就不能手足并用。),我国每年抗生素滥用 致8万人丧生,年损失800亿元,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调查发现,抗菌药物的滥用在大城市的三级和二

4、级综合医院,包括咱们国家非常有名的大医院同样存在,并且问题也非常严重。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二是部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营销行为不规范,用“回扣”或“开单提成”等不法手段向医院推销抗菌药物;三是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识薄弱,就医过程中主动要求开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患者自我用药过程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也很常见;四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财政补偿不到位,“以药养医”问题仍然存在。,我国抗生素一半用于畜牧养殖业,我国的抗生素一半用于临床,一半用于畜牧养殖业。动物产品中残留抗生素,已经成为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肠杆菌和

5、肺炎克雷白杆菌对喹诺酮高度耐药主要原因并不完全在于临床不合理使用。 我国应用于饲养供人食用的动物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种 类都是惊人的!,人与动物在临床使用同类抗菌药,据报道,原来需要50天出笼的肉鸡,现在缩短 到40天以下。在山东、辽宁养猪户中,50%养殖户在饲料里不同程度地添加了抗生素等药物。 有调查显示,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 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全年总产量的46.1%。 医学专家称,滥用抗生素,造成人类细菌耐药性增加。,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中国国家

6、处方集2010版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 正在制订和完善国家抗微生物指南、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药卷)、临床路径等技术指导性文件,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重点内容和控制指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重点内容和控制指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抗

7、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开展对药师的抗菌药物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能严格执行。 各国医改医生们的反应,组织机构和职责,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级以上医院在药事

8、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分工比较明确,是由医务处负责管理,药剂科具体操作,质控处及院感处配合,检验科协助。,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供应目录等文件,监督实施,监测,定期分析评估,培训和宣传),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 医师处方权限: 非限制使用类 执业医师(住院医师) 限制使用类 主治医师 特殊使用类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试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须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9、认定的会诊人员会诊同意,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丰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等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 天用量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目前中国有1844种抗生素注册在案,包含43301个品规 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

10、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 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次。 超过5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调整后的采购目录抗菌药物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 临时采购程序 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

11、合理范围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 义 “I类切口手术1111合理用药,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 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

12、有效干预措施。,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 耐药监测,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二级以上医院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考核合格的授予相应的处方权和调剂资格;至少应当包括:,(一)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国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制度;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13、指导原则; (四)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 (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药师连续3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

14、、超常处方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建立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 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措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行政干预 抗菌药物从合理用药到用药合理直到用合理药 合理用药-以疾病为中心 用药合理-以病人为中心 用合理药-以人为本 合理抗感染治疗新观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行政干预,医院药事管理不仅仅是药剂科的工作,更主要是医院的工作。涉及到职能部门医务处;质控处;门诊部和院感处以及医技部门检验科和药剂科。 院长与各科主任签订责

15、任目标,对各科室进行管理; 考核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指标,如,标本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围手术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时机、疗程、药物等选择的合理率纳入责任指标,并与该科室的绩效考核; 对一些违反规定、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要全院通报批评并与绩效挂钩 ,对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加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医务处;质控处;院感科和药剂科) 1.医务处:手术科室选用类切口手术

16、预防使 用抗菌药物在电脑信息平台上做限制品种? 2.质控处及院感处:住院病人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在30%以内,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药剂科:类切口手术预防是否一定要使用抗 菌药物?选择的品种,剂量和时间是否合理?,六项单病种质量管理改进评价指标(肺炎); 临床药师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主要职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检验科细菌耐药监测的资料提供;院感处细菌耐药监测院内公示;医务处和药剂科如何进行干预?)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是否合理选用? (医务处、质控处、院感处、检验科和药剂科) 临床抗菌药物专家小组会诊制度; 检验科的药敏试验 报告及时和准确; 标本是否合格?,抗菌药物时机:入院4、6、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问题: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中,当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时,应给予第二剂,谁负责下达医嘱?谁实施?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是否合理选用?(医务处;质控处;院感科;检验科和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