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5182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实验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2分,共60分。) 1.“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下图中,上海市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 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2.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多少 B.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低C.自然资源贫富 D.大气降水多少3.造成巴西大量移民进入亚马孙平原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B. “无人之

2、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C.巴西东北部气候干旱D.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4.右图为“某城市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该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是( )A.在地铁站点形成新的卫星城B.城市空间将沿地铁向卫星城方向发展C.中心城区将出现空心化D.在地铁沿线将出现大量工业区5.甲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状态下的增长轨迹示意图,M表示增长初期,N表示末期。乙图为该国人口增长过程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特征。下列有关该国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代表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曲线B.图甲中代表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曲线C.图乙显

3、示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所占的比重较少,一般是政策因素引起的D.该国人口增长处于图甲中N阶段时劳动力资源丰富6.下图为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所在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和预设的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若图中E处规划修建一条东西向高速铁路的停靠站,则城市最可能向什么方向发展( )A.城东方向 B.城西方向 C.城南方向 D.城北方向7.老年人并非一个同质群体,按照年龄可将其分为低龄老年人(60-69岁)、中龄老年人(70-79岁)和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据图可知()A.2030年后中高龄老年人的比重变化最大B.2030年后低龄老年人变化趋势最平稳C.2025年以后,老年人口的增加主要表现为中高龄

4、老人的增加D.60+岁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曲线与其他两条曲线无关8.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B.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着人口出生率高的问题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问题D.发达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9.不同人群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不同,这主要是因为()A.不同人群的肤色不同B.环境人口容量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C.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不同D.不同人群的文化素质不同我国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0.“全面二孩”政

5、策的实施在未来五年内首先拉动的行业可能是( ) 服装、玩具 教育、服务 医疗、卫生 建筑、交通A. B. C. D. 11.全国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A. 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B. 能有效解决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C. 有利于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D. 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生产力1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A.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 B.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 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D. 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读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3.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人口状况和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6、A. 劳动力资源丰富 B. 人口出生率在下降,人口负增长C. 老龄化程度在加剧 D. 应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14.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A. 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D.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读下图“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某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及20世纪末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5.影响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 对外开放程度 B. 消费水平C. 科技发展水平 D. 资源的丰歉程度16.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A. 四川 B. 福建 C. 湖南 D. 广东1

7、7.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B. 人口分布差异C. 自然环境差异 D. 消费水平差异左图示意2002年长江三角洲城镇的不同等级规模,右图为某个区域的城镇等级规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图中体现出城镇规模、等级、数目之间的关系为 ( )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多 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多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少A. B. C. D. 19.左图、右图两区域的城镇规模体系有何差异 ( )左图区域次级城镇有两个,右图区域只有一个左图区域各级别的城镇数目多于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数目左图、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

8、比,右图区域的城镇服务对象的辐射范围较小左图、右图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左图区域城镇规模较大,右图区域城镇规模较小A. B. C. D. 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 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下列单选题。20.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A. 工业 B. 行政中心C. 海洋运输和贸易 D. 居民人口密度21.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A. 08 km B. 916 kmC. 1724 km D. 2535 km22.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A. 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

9、住区、工业区B. 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C. 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D. 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23.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乙、丙、甲、丁 B. 丁、乙、丙、甲C. 丙、甲、乙、丁 D. 丁、乙、甲、丙24.丁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环境问题突出 B. 出生率高 C. 医疗压力大 D. 养老负担过重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5.图中表示不同的功能区,则分别为( )A. 文教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B. 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C. 商业区

10、、工业区、文教区、住宅区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26.影响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 B. 资源 C. 文化 D. 地形27.该市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厂,最佳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下图为20082030年我国014岁人口数量及比重变化图(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8.图示反映我国的人口现状是()A. 人口增长速度快 B.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C. 少年儿童比重下降 D.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29.为缓解图示人口问题,最合理有效的措施是()A. 严格户籍管理制度 B. 实行渐进式退休C. 摒弃计划生育政策 D. 禁止

11、人口流出30.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 城乡差距 B. 家庭原因 C. 计划生育 D. 个人原因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40分) 31.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省、市、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2)图示省、市、区中,每年净增人口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 。32.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当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1)我国人口负担最轻、最佳的时期是 年前后。(2)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 年。(3)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4)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33.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下图是“我国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