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5118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五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 )(2 分) A公输盘(bn) 文梓(z) 傅说(yu) 不屑(xi) B短褐(h) 守圉(y) 蹴尔(c) 曾益(zn) C敝舆(y) 米粟(I) 醴泉(I) 相梁(xin) D墨翟(d) 禽滑厘() 一豆羹(n) 雉兔(zh) 2 2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B )(2 分) A吾知所以距子矣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A )(2

2、 分)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C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D惠子相梁 4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D )(2 分) A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5 5(随州中考)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C )(2 分) A2017 年 5 月 21 日, “丁酉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B “诗圣”杜甫的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C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 中庸 孟子 诗经合称

3、“五经” 。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解析】 论语与大学 中庸 孟子合称“四书” , “五经”指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 6 6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4 分)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 7名著导读。(4 分)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 18 世纪前期英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格列佛游记以

4、清新的文字讲述 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这部小说在第一 卷利里浦特(小人国)游记第五章讲述了利里浦特与邻国不来夫斯古兵戎相见的故事。请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并说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故事情节:格列佛帮助利里浦特人打败了邻国不来夫斯古的入侵,格列佛拒绝了利里浦特国王“把 剩余的敌舰全部牵引到本国港口”的无理要求,不来夫斯古与利里浦特缔结合约。 (2)人物形象:格列佛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权势,有外交能力,有正义感的人。 8 8综合性学习。(7 分) 分别被尊称为“圣人” “亚圣”的孔子、孟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可谓影响深

5、远,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 的思想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圣贤,品评儒家经典。 2 (1)【活动一 圣贤生平小档案】小明同学收集了许多关于孔子的资料,请你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帮 他整理一下,形成一段简洁的文字来介绍孔子,并在班上交流。(80 字以内)(3 分) 材料一 孔子(前 551前 479),因其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 曲阜东南)人。 材料二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义、礼、孝”是其倡导的 思想;其中“仁”是其全部思想的核心。 材料三 孔子是中国社会教育的鼻祖,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私塾。其门下弟子

6、三千,其中颜回、子路、子 贡等七十二贤人尤为出色。他的许多关于教育的经典论述一直影响着后世。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崇尚“仁、义、礼、孝” 的思想。孔子是我国教育的鼻祖,留下了许多影响后世的论述。 (2)【活动二 儒家经典传不朽】 论语 孟子是儒家经典。其中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 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出自论语 孟子的成语,把它编成了一本小册子,请你为这本 小册子添加两个词语,并在其扉页上写一段序言。(2 分) 示例:(词语)温故知新;舍生取义。(序言)古贤先圣的语言是文化历史中最亮的明灯,它照耀着我 们的思想和灵魂,指引着我

7、们走向圣洁思想的殿堂。我们仅仅是花费一点点时间,就能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乐而不为呢! (3)【活动三 圣贤思想耀千古】下面是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一副对联,请为它对出下联。(2 分) 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 下联:儒学精神照五洲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5 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9 9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1010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

8、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3 分) “来”即“来临” ,是说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气势浩大,令人 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变”是“变化” ,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正像古今世 势的风云变幻,一语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二)(12 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9、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111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C )(3 分) A天时不如地利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C环而攻之而不胜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析】A.时令/时候;B.和睦/和煦;C.胜利;D.护城河/池塘。 3 12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1313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10、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乙 )(3 分)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险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 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 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1414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 ,简要说明这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3 分) 【链接材料】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 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

11、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 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释】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更:改正。节:节制。劝:勉励。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囿:古地名。没:古地名。 得道多助。 (三)(达州中考)(17 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12、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 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13、而为之:是亦 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 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 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删改) 【注释】白:禀告,报告。旃:通“毡” ,毛织物。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 奴的北境。羝(d):公羊。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 使臣,匈奴理应

14、供给吃的用的。去:即“弆”(j),收藏。节旄(m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515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C )(3 分)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B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吃) D杖汉节牧羊(拿着) 【解析】 “绝不饮食”是“坚决不给(他)吃的喝的”的意思,所以“食”应为名词,意为“吃的”或 “食物” 。 16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B )(3 分) A妻妾之奉 单于愈益欲降之 4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别其官属常惠等 C蹴尔而与之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始以强壮出 【解析】A 项,助词,相当

15、于“的”/代词,代指苏武;B 项,两个“其”都是代词, “他(她、它)的, 他们的”的意思;C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D 项,可以/介词,在时候。 1717下列对【甲】 【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D D )(3 分) A 【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 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 【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 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 【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

16、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 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 D 【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 ,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 ,继 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甲文首先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 ,之后连用“使则”的 句式,从反面假设,提出疑问;乙文“匈奴以为神”是被“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的行为震撼。 故选 D。 18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