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4669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第一课时,春 望 泊秦淮,溅( )搔( ) 簪( )笼( ) 戍( )阑( ) 絮( )寥( ),给下列字注音,jin,x,lng,zn,so,lio,sh,ln,古诗四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古诗四首,安史之乱时,作者把妻儿 送回老家,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时忧国,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表达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春望,

2、写作背景,首联所望见的是什么?为全诗起到了什么作用?,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在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同时描绘了一幅安史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读后让人触景伤怀。,春望,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诗人以乐景写悲情,抒发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春望,颈联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请你谈谈这联

3、诗所描绘的意境。,“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运用对偶手法,“连三月”可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引起共鸣。,春望,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伤,实际上却把忧国伤时之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后,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这一笔,使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作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4、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齐读:春望,古诗四首,本诗选自樊川文集,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

5、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迷蒙冷寂的气氛、意境。,在夜晚时分,将船停在秦淮河边,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小结:,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

6、思。,尝试背诵,作业,背诵并抄写这2首诗 预习剩下的2首诗 名师阅读31页唐人街 语文同步阅读18页木笛,第二课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古诗四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背景: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年老力衰 僵直地呆在偏僻的山村,

7、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着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 “僵卧孤村”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理解诗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点明处境及心态, 直抒报国情怀!,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夜深了,我在床上听着外面风吹雨打声风雨,激起无限的思绪,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跨过冰冷河流,奔向北方去杀敌。 由自然界的风雨联想到国家的动荡,由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理解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虚实结合的写法。 实写雨夜之声, 虚写梦境战场杀敌。,表达报国情怀!,(高要求:会赏析),尝试

8、背诵,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爱国激情,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途经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括了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抒发了极端悲痛的感情,表现了在强敌面前视死如归的精神。,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金。,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风飘絮”比喻大宋无可挽回的败局,表现诗人对国事的担忧;“雨打萍”是自己的处境写照,表现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忧虑。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

9、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赤诚,表达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经历:,起一经,四周星,现实:,风飘絮,雨打萍,心情:,说惶恐,叹零丁,精神:,谁无死,照汗青,民族气节 牺牲精神,古诗四首,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齐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爱国激情,

10、背诵春望泊秦淮,诗词是最能表达情怀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写景来创造意境,让读者在意境中体验妙不可言的生活乐趣,受到作者的感染而产生情感上的冲动,原因就在于: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物皆情物。 接触了这四首古诗之后,你能说说它们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情?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春望,作业,背诵并抄写这2首诗 预习晏子使楚 语文同步阅读21页向中国人脱帽致敬,24页不能过去的往事,走进作者 了解过去,杜甫(712770),河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受民歌的影响,博取众家之长。杜诗形象地记录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

11、骄奢淫逸和政治腐败;真实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春望,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其诗或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或斥责官僚、边将的昏庸苟安,或抨击藩镇的分裂割据,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他的诗作中,绝句最妙,一向为读者所喜爱。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问世。,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11251210),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自幼好学,一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嫉。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他能诗、能词、能散文,尤以诗的成就最高。现存诗计有上万首。,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害。文天祥的诗文以最后六、七年的作品最富特色,这些诗文或记叙他抗元斗争的艰险经历,或抒发他爱国爱民的浩然正气以及悲壮的情怀,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